返回第254章 真正意义所在  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平日里,又和大妹走得近,说不定她能悟出来!

朱棣被张一凡在大众广庭之下激将,气得他瞪了一眼张一凡,知道这是张一凡在报复他。

听到这话,他的那五十个学生,没有一个敢站起来试试。因为他们听出来了,似乎这个壶盖不好按,要是去按了结果没有按住,那就丢脸了。

“哦?”张一凡听了,顿时很有兴趣,当即问道:“你叫什么?”

底下所有人也都注视着他们,就想知道大驸马怎么进一步揭示他的学问。

所有人看着这一幕,心中非常好奇,便一个个都是瞪大了眼睛看着。

那少年一听,顿时欢喜,自己名字要被恩师知道了,于是,他连忙恭敬地回答道:“学生姓王,名权,木又权!”

那女生一听,没有犹豫,当即回答道:“学生姓张,名红桥,红色的红,桥梁的桥!”

听到这个问话,庭院里顿时响起了窃窃私语声。

张一凡这边还没说完,也没其他吩咐,庭院这边就继续安静着,依旧看着王权按着壶盖。

很显然,估计都没有人有把握悟出什么?

等了一会之后,张一凡也不等了,便开口问所有人道:“你们谁能说说,你们有观察到什么特别之处么?很明显的一个情况就是了!”

不过很显然,这个叫张红桥的女生并没有顾忌。(其实红桥是她自号,名字没有记载)

她也是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说她自幼聪敏,文才过人,享有盛名。当地豪绅争着与之结亲,但红桥都不答应,只想嫁给一个文华出众的郎君。

要是别人,他们估计会嘲笑一下了。可大驸马能说燕王,他们却是不敢。

“不过这有什么特别的呢?万一不是,那岂不是丢脸了?”

王权听了之后,想也没想,便接过了那块湿巾,然后过去,小心翼翼的按住了壶盖。

张一凡看了,便抬头扫视庭院所有人,提醒道:“你们觉得,接下来会出现一个什么情况?”

王权一听,脸色难得一红,似乎有点难堪,不过还是老实回答道:“回恩师,壶里有一股力道一直顶着壶盖,学生一个不小心,没有按稳壶盖,就漏了条缝!”

看到这个情况之后,张一凡便露出一丝微笑道:“可以了,不用按了!”

张一凡听了,点点头说道:“没错!”

“……”

但是最终,他还是没有应战。因为他很明智,不打无把握之战。至于回去之后,他会不会去试试,那就不知道了。

因此,此时在大驸马这么说了之后,他们一个个全都盯着那炉子上的水壶看,就想看个究竟出来。

“是啊,被他抢了先,露脸了!”

此时,王权上前,到了讲台前。这时候的他,更为青涩一点,毕竟还年少。站在讲台上,王权一脸严肃,毕恭毕敬地站着,等候恩师说话。

话扯回来,刚才别人在张一凡问了之后,还有些犹豫,就怕回答错了印象不好,结果还是他回答了,以他的性格,其实是一点都不意外。

王权听了,收回了手,先把那块湿巾还给了张一凡的亲卫,然后伸手抹了下额头,估计是有汗,最后才垂手而立,听恩师教诲。

结果这个王朴竟然回答道:“陛下不以臣为不肖,提升为御史官,为何如此摧残侮辱?如果臣无罪,为何要杀呢?如有罪,又何必使我活命呢?臣今日只想速死。”

朱棣见了,有点失望,便再看向他丈人。

此时,张一凡听到她的话之后,倒也不动声色,只是说道:“好,那就看下,情况是否会如同张红桥所说!”

在他说完之后,边上的亲卫便上前,把一块湿巾递了过去,显然是为了防止壶盖烫手。

还真别说,这里的大部分人,非富即贵,至少也是读得起书的那种,对于烧水这种事情,他们或许有瞅见过,但是不会一直盯着看。

一般来说,不好直接问女生的名字。但是,张一凡是老师,自然不需要顾忌的。唯一可能会让女生有点为难的,就是大众广庭之下说出名字来。

他们都在底下私下讨论,却没有人敢站起来正式回答大驸马的话。

张一凡见朱棣不接话,便转头看向其他人,微笑着说道:“等下课之后,你们都可以回去试下,里面的力道很大的。那么有一个问题,这个力道又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力道?”

在原本的历史上,朱元璋重开科举,王权就中了进士,被朱元璋改名为王朴,和明末那个逃跑武将同名同姓,授官吏科给事中。

朱棣盯着看了一会,没发现有什么特别,便转过头看向给自己的媳妇。徐达的女儿,燕王妃还是很聪明的,至少朱棣一直是这么认为的。

君子六艺,是为礼、乐、射、御、书、数。大部分时候的儒生,都是丢了射和御,但是,一般开国之初不会。毕竟乱世之下,如果不锻炼的话,逃都没法逃命!

听到这话,有一个少年忽然站起来,带着一丝不确定的语气问道:“恩师,可是水烧开之后的壶盖动静么?”

“这个我也发现了,早知道我就抢答了!”

过了一会之后,就发现被王权压着的壶盖,又是侧露了下,然后依旧被按了回去。

在他说完之后,所有人都注视着那个炉子上的水壶,一脸思考的样子。

“明天,还是在这里,我希望能听到一些好的说法!”张一凡说完之后,便带着老婆孩子走了。

庭院里的学生,都是恭恭敬敬地站起来,等他离开,然后,没多少人离开,全都盯着那个留在讲台上的炉子水壶,似乎要盯出个未来!

第二天要上课的时候,朱棣等人,竟然又来了。不用说,回去后还是没摸到门道,至少无法有理有据,所以又来听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