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张一凡,还没来得及去做这个实验,因此威力到底有多大,他在朱元璋的再三要求下不敢乱说,就给了一个模糊的说法。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张一凡给打断了:“父皇,这第一个问题,我还没回答完呢!”
边上的朱元璋,也是惊讶了一下,然后开口说道:“那成吧,既然一凡说黑火药加上白,威力会加大很多,那回头试试就知道了。一凡的新学不就主张用实验来证明观点的正确性嘛,那就回头试试!”
大伊万是什么?
大伊万是一颗氢弹的名称,号称人类历史上爆炸威力最大的。倭国收到的“小男孩”爆炸时所产生的tnt当量为1.4万吨,而大伊万的威力则是4000颗“小男孩”同时爆炸,毫不夸张地说,这样一枚威力惊人的氢弹,足以让倭国沉没在海底。
朱元璋听了,转头看了儿子一眼。
后世有句话是很流行的,就是一硫二硝三木炭,加点白大伊万。
就听张一凡看着他说道:“儿臣有一种预感,按照这个爆炸理论,威力更大的火药,将会在化学分支中慢慢被发现。这世界上肯定存在一种东西,一旦燃烧起来就会比黑火药更快释放出更多的气体,从而爆炸威力更大,甚至大到我们很难想象那种。”
听到他这话,朱标和张一凡当然不会附和,都开始安慰他,说他还年轻之类的话。
不过,忽然之间,朱标一下变得很严肃,当即问张一凡道:“一凡,那你要做得那个蒸汽机,是不是也会有爆炸的可能?”
这个威力,够大了吧?
不过就这威力,得用核弹才行,那红夷大炮能做到就有鬼了!
有了烧水水壶作为参考了解,他们一下就理解了火药爆炸是什么意思了。
不过朱元璋伸手示意,拦住了他们的安慰,看着他们两人,带着一点欣慰之色说道:“老不老,我心里有数。不过有你们在,我老了也没什么不甘心的。”
当下情况,他的新学中,其实物理学更吸引大明上下的关注,化学这门学科,有点小透明,还难以理解,因此有点不受重视。
意思是说,硝石的阴性最强,硫磺的阳性最强,这两种神奇的阴阳物质相遇在没有一点空隙的地方,就会发生爆炸,不管是人还是物,都要魂飞魄散,粉身碎骨。
朱元璋这边一听,顿时惊讶了,有些不信地说道:“加白会有如此之大的威力?这怎么可能?”
“呃!”朱标听了,心中有点无奈,其实他已经有预料,他的回答会是错的,怕是父皇也有这个预料,所以才会让他来回答。
一听这话,朱元璋不由得笑了,用那种洞察你用意的表情说道:“我知道了,你这个新学中的化学学问非常重要,提醒我对不对?”
说完之后,他看着张一凡,又问出了第二个问题道:“另外,我再问你第二个问题……”
当然,此时此刻,张一凡并没有用这个话来回答,毕竟眼前这位可是洪武大帝,而不是崇祯皇帝!
只听张一凡严肃地回答朱元璋道:“目前火器所使用的是黑火药,也就是硫硝木配比而成的火药。这种火药的威力,差不多到头了。但是,儿臣发现,如果再加入一种物质的话,火药爆炸的威力,将会难以置信!”
为此,他不得不找机会就强调一下。这个心思,被朱元璋识破,就识破好了,他也不在意。
此时,他在说完之后,终于想起什么,便笑着对眼前两人说道:“呵呵,我又想起来了。”
这一回,就连朱标也同样不信,白啊,那可是好东西,人人喜欢的甜味,怎么就和爆炸相关呢?
张一凡见他们两人的表情,自信从容地问道:“父皇,大哥,伱们可知,为什么火药会发生爆炸呢?”
张一凡听到这个回答,觉得有点熟悉,稍微一想,忽然发现,朱标的这个回答,和明末时候宋应星在他《天工开物》中对火药的解释,如出一辙。
结果没想到,朱元璋忽然卡在了那里,没有继续往下说了。
说着,朱元璋便看向张一凡,恢复了严肃问道:“外国多是穷山恶水,你能确认,我们大明对他们发起战事,除了不让他们偷盗之外,还能有其他好处,保证我们发起战事的好处,会比发起战事的代价更多?”
朱元璋听到他说“我们不发现,别人也能发现”时,眉头微微一皱,不过没有为此说什么。而是说道:“那好,我就问第二个问题了……”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补充说道:“火药爆炸,其实也是这个原理。火药的原料混合,在点燃之后会发生反应,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撑爆包裹起来的外部物体,从而产生了爆炸。这里的这个反应,儿臣称之为化学反应,也就是儿臣新学中的化学分支的学识。”
说完之后,他忽然稍微一愣,随后声音低了一分,有点感慨地说道:“有时候,不得不承认,老了啊!”
他回过神来,便挥手示意下道:“行,你继续回答第一个问题吧!”
“还有,他们杀了我们大明使者,这是对父皇最大的侮辱,如果不惩罚他们,别的藩国不是有样学样?教训他们,对于父皇的威望也是很有好处的,也能让其他藩国对我们大明朝敬畏有加……”
朱元璋听得有点无语,这说着说着怎么就说到灭倭国上去了?
他可是记得非常清楚地,这个女婿可是对外强硬派,早就对倭国喊打喊杀了。还有高丽,也是因为杀大明使者而被他惦记,趁着辽东战事的机会,竟然就出主意,帮老四灭了高丽!
想着这些,朱元璋伸手拦住在那侃侃而谈的张一凡,笑着说道:“好了,我知道倭国的情况了,不过暂时不可能对倭国动武的。首要之敌,还是蒙元残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