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今,张一凡打造这个,都还没达到“旅行者号”的水平,可以说时间匆忙,还很不完美。
张一凡听了,当即便回答道:“父皇,其实速度最高还可以提升三倍,而且还能拉更多人,如果换成货物的话,至少能拉七八万斤的货!”
一听这话,朱元璋当时就震惊了,难得诧异地看向张一凡确认道:“这么多?”
于是,随着这次国子监观光的结束,蒸汽机是否会引发大明朝天翻地覆变化的观点,就再也没有疑问了。有关蒸汽机厂的股份期待,也到了从未有过的一个高度。
唯一的缺点,就是要修一条自己专用的路,并且费用不少。
张一凡搞出来的这个火车,其实是宽轨火车,而不是原本历史上英国人由马拉轨道车发展而来的窄轨火车。
当然,新需求用工的地方也会增加。比如说,矿工需求会大增,因为不管挖多少都能运出去;各类手工业会被集中式的工厂代替,相关的工人会增加。
如此一来,基本上就有了一个共同认知,那就是这个长条形的车子,绝对比马车要好!
在朱元璋等第一批乘客,观光游览了一番国子监之后,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让那些没有坐车的,也都上去坐了坐,体验一把坐火车的感觉。
更不用说,这个火车感觉坐得很舒服,至少比起目前的马车来说,那是更不用说了。所谓的旅途颠簸,指得就是马车。
再说了,在这个位面上,整个草原和西伯利亚都要纳入大明版图,宽轨也明显更合适不是!
这时候,朱元璋等人,体验了下宽敞别致的车厢之后,张一凡才下令,火车启动。
在国子监演示结束之后不久,张一凡就在皇宫里,对大明朝的两代皇帝,朱元璋和朱标同学进行了详细地推理解释,做出了如上的一些叙述。
许多人心中这么一换算,顿时就非常期待起眼前这个奇怪的车子,一旦动起来是怎么样了?
朱元璋早从张一凡这里听说过这种蒸汽火车的大名。见他夫妻俩邀请,又知道试跑的事情,他一个开国皇帝,尸山血海都见过,又岂会害怕陌生玩意,便爽快地答应了。
如果以每小时24千米来算的话,按照白天10个小时行车来算,那也是480里路一天,不要说普通人根本达不到这样的行程,就是八百里加急,那也是差不多这个速度了。
朱元璋在火车上看着,先是和马皇后说了几句,该是在说些第一次坐火车的感觉。然后,他才转头看向张一凡道:“这个真得不错,不但比马车平稳,而且还能一次性拉这么多人。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就是速度慢了点。”
这会儿,朱元璋真得是非常震惊!
华夏原有的很多社会关系,工种变化,都会有非常巨大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火车动的时候,所有人都震惊一下后便是惊喜。拉着这么多人的车厢,竟然真得动起来了!
其实,不止是他们这么想。就那些没上车体验的文武官员,还有沿着铁轨两侧站岗的锦衣卫亲军,看着行进中的火车,看着车上那些人的惬意表情,以及在那窃窃私语,大概也能猜出来,估计这火车是非常不错的。
对于社会所需的各类产品,因为使用了蒸汽机的原因,成本下降,老百姓会买到更为便宜的东西。
宽轨的好处是提升运力,火车行驶的稳定性增强,还使车厢内部变得宽敞舒适。但是也有缺点,就是建造成本加大,费钱,特别是要修建隧道的话,更是费钱费力。
但是,就这个运力,对于十四世纪末的人来说,那就真得是非常震惊了。以前的时候,可从来没听说过有能拉这么重货物的车子!
没有了皇帝在车上,火车的速度提高了一倍。
就那平板车来算,一辆马车大概运十个人好了,那也得要五十辆马车。每辆马车一匹马,事实上,拉十个人的话,最好是能有两匹马拉,那就相当于一百匹马。
事实上,原本历史上,特里维西克打造的世界第一台轮轨式蒸汽列车“新城堡号”,满载10吨货物和70名乘客,沿着16公里长的铸铁轨道,以时速3.9公里跑完全程。十五年后,斯蒂芬森的“旅行者号”机车,拖着三十多节小车厢正式试车,车厢载有450名乘客和90吨货物,以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跑完了40千米的路程。
火车的烟囱,算是特制的,比较长,避免冒出来的烟熏了朱元璋等人一脸,那就不好了。因为为了视野,这些车厢全都是没有盖的。
当然了,早期的火车,那也绝对是哐当哐当地颠簸,不过张一凡这个是宽轨火车,提高了舒适性,又垫了碎石,减少了颠簸,所以朱元璋等人通过和马车的对比,就觉得这火车坐得太舒服了!
又快,又舒服,又拉那么多人、货,这真是绝了!
比较简单的例子,蒸汽轮船的普及,必然会淘汰大部分船工,纤夫等等,等到蒸汽火车的普及,运货也好,载客也罢,很多马车就要被淘汰。
结果没想到,如今在女婿的帮助下,哪怕什么都还没有呢,他是真得看到了,女婿口中所说万邦之主的可能性!
女婿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蒸汽机在各行各业中应用所带来的变化,他朱元璋要还没有这个能力看出来的话,就真不配当这个开国皇帝了!
朱元璋甚至都已经察觉了,为什么张一凡这个女婿对外总是那么咄咄逼人!并不是他生性凶残,喜欢打人,而是他的学问注定了,只要推行下去,到了未来之后,必然是要通过扩张来获取更多的好处。
这么说,似乎也是冤枉了一凡,而是未来的大明皇帝,肯定会当开疆拓土的皇帝,那才是最有利于大明江山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