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的文化不是不能学,而是要把它融合进本民族的文化中,否则就是灾难。
像佛学同样是外来文化,但却完完全全成为本土文化,甚至摩尼教、早期天主教文化,都曾进入中国,但全部被我们的先人融汇进本土文化之中。
“再说商人,大宋不禁商人子弟参加科举,因此商业人才官员中并不缺少,管理一部之人并不是找不到,只是殿下可想过,凡是精通商业的官员,家中都是大商人出身,若是这种人身居高位,对朝廷真的好吗?”
萧观音再次抛出第二个问题,赵昉明白自己今天废了,好几天的劳动成果,连妻妾这都过不了关,何谈跟朝臣们论战。
看到他的窘态,赵盼儿笑道:“殿下对兵部的改革,可以说是神来之笔,只是好像还未尽其意,殿下是不是还没写完啊?”
说起兵部赵昉精神一振,的确六部改革他最重点就是在兵部,只是一直迟疑不决,究竟要用何种制度。
听到赵盼儿的话,他点着头应道:“这是我此次改革的重点,文武分立,既要提高武臣的地位,又要约束武臣的权利,想了好久了还是下不了决心,只是提出扩大兵部的职权。”
大宋的兵部权利很小,只负责管理后勤和地方厢军部分的权利,连军官考核都不得过问,是由吏部负责的。
赵昉打算把军官的铨选权利还给兵部,这样就能造成文武分立的状况,不然所有文武官员的考核任命都是吏部,文臣压制武将就永远也解决不了。
当然把权利给兵部,就要改变兵部官员没有武臣的现状,不然同样改变不了。
这一点他已经有了对策了,既然取消三省也就是等于取消了宰相和政事堂,那枢密院自然不需要存在了。
不然武臣衙门比文臣还高,同样是祸端,即使提高六部职权,让他们跟枢密院平级,可这名称的存在会让人认为枢密院高一等级。
枢密院如果取消,那枢密使可以是狄青这样的武臣,兵部尚书为何不能,而且狄青不是大宋第一个武臣担任枢密使。
在他之前就有曹彬、曹利用等人,大宋并没有在制度上明说,武臣不能担任枢密使。
当然,兵部的作用主要还是后勤和军官任免,文臣还是可以在这任职的,这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武臣部门。
这才是赵昉如今迟疑不决的事,禁军三衙之外,究竟还要成立一个什么样的武臣部门。
到底是明朝的五军都督府,还是清朝的军机处呢。
按照权利大小来说,自然是军机处权利大,甚至超过内阁的权利,原本满清成立军机处,就是取代内阁用的。
而且从架构上来说,军机处其实不是武臣专用的机构,是管辖所有军政大事的机构才对。
赵昉不会照搬军机处,但可以引用军机处对战争的决策权,职权其实类似于枢密院。
他现在烦恼的是如何分配军队的权利,如果把军机处当做参谋部使用,兵部当做后勤部使用,那三衙呢。
后世军委有十五个管理部门,大宋不可能这么细分,也没必要如此细分,但如何分配就要斟酌了。
平衡三个军队管理部门,不能使一家独大,不然日后还是会引起武将专权的事情。
如果用明朝的五军都督府,减去明朝同样的文重武轻后,五军都督府的职能其实跟三衙差别不大,就是个管理军队训练的部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