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自己根本不可能早死,就自己这身体,他都担心日后儿子死了自己还活着,那才是头疼之事。
当然梁洛瑶是个大美女也是加分的项,他是没见过本人,可史书上记载了她的长相美艳的。
再说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这是众口相传的,梁洛瑶不就是米脂人吗,这时代的陕北,正是西夏的国土,李思恭当年被册封的地方,正是米脂、绥德那一圈,包括更被一点的内蒙古。
“官家有把握……”
韩琦问了半句就停住,自己都笑了,点点头道:“若是说太上皇,那臣还怀疑,但官家吧呵呵,我想就是武则天落在现在,也得盘着。”
富弼跟着笑道:“既如此,那就说定了,眼下大事要紧,没得吧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这事上面,不值得。”
大家点头称善,的确,此时的北疆大事要紧,辽国虽然被女真人牵扯了大军,但还是能腾出手跟大宋掰手腕的。
瓦桥关预警好些天了,几位都督都已经北上坐镇,西夏边境同样剑拔弩张,里面还要防着李谅祚逃往辽国。
若是被他逃到辽国那麻烦就大了,要知道西夏不仅是大宋的属国,同样也接受过辽国的册封。
就连西夏的国名夏国,其实是辽国册封的,那还是在李元昊祖父时代,从这其实就能看出,历史上为什么北宋一直拿西夏没办法。
还是那句话,西夏本来就是辽国扶持起来,专门给大宋扯后腿的存在。
那时候的还没西夏,身为定难军节度使的李继捧亲自到汴京,并且自愿留在汴京,同意大宋的撤藩之举,这让辽国坐立不安。
正好李继捧的弟弟李继迁不愿归附大宋,一直在草原上聚集党项族和其他羌蕃各族,跟大宋连番作战。
虽然每战必败,却愈挫愈勇,甚至李继捧亲自率兵征讨,都没能抓到他。
辽国于是大手一挥就是他了,不仅把公主嫁给他,还帮助他打下根据地,册封他为夏国王,这才有西夏的前身。
否则其实在李继捧去汴京时,党项族就已经算是没了后路了,李继捧是把整个定难军节度使的地盘,全部交给宋军了的。
那是宋太宗时候,正是跟辽国数次大战,互相提防对方的时代,河西走廊归于大宋还是独立势力,这对双方都是一个胜负手的存在。
大宋得到了却没能保住,被辽国扶持不甘心的党项人独立,辽国因此没了后顾之忧,大宋却多了掣肘之腋。
这才是大宋对西夏屡次征伐,却每每无功而返的原因所在,因为辽国不会坐实西夏被灭。
若是李谅祚逃到辽国,辽国就有理由帮他复国,若是没了李谅祚,那辽国也没了借口,真要大战那就不是名正言顺了。
那样一来,耶律洪基想要开战,就要说服辽国的主和派,否则只能动用主战派的力量,还要提防国内的其他反对者,那他就为难多了。
特别是辽国国情跟大宋不同,辽国的军队并不是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的,像奚族至少有二十万大军,他们虽然支持耶律皇族,但还是有自主权的。
他们的族长若是主和派,那耶律洪基的脑袋会很痛,还有室韦等这样的部族,几万的军队也是有的,听调不听宣,同样要他们同意才能出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