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好就近去了梁洛瑶那里,还别说,梁洛瑶的确有本事,虽然进宫后被提防,可随着时间推移,她还是得到赵昉的欢心。
不说赵昉会不会信任她,至少她侍寝的次数不少,在宫中也站稳了脚跟。
今晚赵昉这么迟才来,她好奇问道:“官家这是刚从崇政殿回来?今天怎么这么多事啊,可别累坏了身子。”
看着美艳的梁洛瑶,赵昉心情也好了很多,笑呵呵的搂住她道:“哪有什么正事,还不是内阁那些人赖皮,为了看书不让我回来。”
“看书还能不让官家走,什么书呀?”
别说她好奇,这话放在谁身上都好奇,赵昉也不介意吐槽一番,这事算不上军国大事,跟后宫干政无关。
笑眯眯的摸着人家的大长腿,一边说道:“张子厚写了一部儒学大作。可以开宗立派的,大家想先睹为快嘛,这事能理解。”
说着就不正经起来,双手越发的没规矩,心情畅快的继续显摆道:“子厚厉害呀,朕因为他可以名传千古了,后人会记录大宋皇帝赵昉治下,出了一代宗师张载,大宋的文教之功足以万古流芳!”
这下梁洛瑶惊讶了,她可不是文盲。梁家虽是在西夏,也是大族,家中也是从小教育汉文化的。
“官家是说子厚先生能成为儒宗?”
看着惊讶的美人,赵昉得意的笑道:“儒宗是妥妥的,要我说他可以成圣了,至少不输给亚圣或后圣。”
“啊”的一声,梁路遥掩住嘴,大眼睛中满是惊异和不可置信,亚圣、后圣呀,那可是孟子和荀子的称号,不是谁都敢比的。
“官……官家不说笑吧?”
“谁说笑了,朕很正经的,过些天等这部书刊印出来,你也可以看看。”
不提当晚两人如何颠倒,第二天这消息传出去了,赵昉刚起床不久就被围攻了,群臣一个个上书想要读这本书。
更多的是上书请求,立即把张载调入京城讲学,太学和国子监也得到消息,联名上书的褶子也到了他案头。
这下他头疼了,昨天跟文彦博说好的官职,在吏部被顶了回来,吏部尚书张方平直接拒绝签署。
并上书要求张载必须到礼部或太常寺任职,什么观察使加个爵位,皇帝你想哄弄谁呢。
赵昉抓瞎了,怒视着内阁五位,都怪他们大嘴巴,不然外朝怎么会知道这本书究竟写什么的。
可韩琦等人很无辜的摊摊手,表示这锅他们不背,你要给张载越级提拔总能有理由吧。
单单靠政绩张载只能够升一级,只有知道他这本书对儒学究竟有多大的促进作用,大臣们才会同意越级升迁。
无奈的赵昉只好跟群臣讲道理,还是那套原因,关中地区儒学沉寂太久了,应该有个宗师级的人去那,这样能够吸引大量的学子,对教育有好处。
还别说,这原因说出来后,陕西籍的官员开始叛变了,支持赵昉这决定,朝堂顿时分成两派吵架,不再是一边倒的讨伐皇帝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