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8章 爵位制度的重新制定  宋歌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这次的爵位改制,其实已经酝酿很久了,在赵祯在位时就有人提出改革爵位制度,只是大家觉得不重要给耽搁了。

赵昉此次的建议主要针对武勋,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勋贵,勋贵这名称指的可不仅是贵族爵位。

有爵无勋不算真正的贵族,皇族子弟和文臣的爵位就是无勋职的爵位,只是一种身份的荣耀。

而勋贵则是勋职和爵位配套的贵族,所以要有军功才能封爵,比如明朝的勋贵,大家看到的只是某国公、某侯爵等,其实不然。

像明成祖朱棣赐封靖难功臣时的诏书,赐封丘福为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最后才是淇国公这爵位。

前面那一连串的就是勋职,也只有有勋职的贵族才能世袭罔替,不然就是流爵。

宋代赐封爵位,其实也是有勋职的,但没有明朝这么多名目,只是赵匡胤兄弟这点上不厚道,不让人家世袭。

勋贵世袭其实是有好处的,他能保证武勋家族的忠诚度,大明灭亡时,投降满清的勋贵很少,大部分勋贵都选择共赴国难,正是跟这制度有关。

想想就明白,大明朝在他们才能世袭罔替当贵族,大明要是亡了,他们什么也不是了,新的朝代不会给这些人原有的待遇的。

其他人可以投降,因为他们本来就要用命去博前程,给谁当狗不是狗。

但勋贵不同,没有人会信任他们对新朝的忠心,毕竟旧王朝养了你们几百年,即便是你要忠心新朝,也会被人看不起。

就像魏国公一脉在金陵投降满清,可你看徐家还有人在清朝当官吗,早就被多尔衮收拾干净。

而水太凉的钱谦益则被重用,若不是他后来又首鼠两端,被人发现暗戳戳的的支持反清复明,他的地位不会比洪承畴低多少。

这就是勋贵的特殊性,利益的捆绑逼得他们只能跟皇帝共存亡,而武勋子弟除非太不堪,基本上还是有用的人才的。

大明的武勋没用,那是明中期以后,武将被文臣压制的只能当纨绔,若是保持明早期的制度,大明的武勋还是个个如龙的。

看看明英宗时的土木堡就明白,为了保护英宗这傻叉,勋贵几乎死伤殆尽,其中可歌可泣的就有好几个。

像忠顺侯吴家,兄弟三人全部战死,而且死的极为壮烈,瓦剌人打到最后,不少人跪在他们兄弟三的遗体前痛哭,因为吴家是蒙古人。

大明朝被赐封为勋贵的蒙古人多达二十多位,在土木堡和北京保卫战中死了十几个,无一不表现出忠勇的壮烈。

让瓦剌人都怀疑,自己究竟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为何这些同族的勇士,会为了大明跟他们拼命。

这就是武勋对朝廷的作用,不仅是因为利益捆绑,还因为武者的荣耀,你给与他们足够的尊重,他们还给你足够的忠臣。

赵昉正是为了这,才费尽口舌跟韩琦等扯皮,终于没白费心思,让这些内阁大臣通过了武勋的勋爵与国同休。

至于皇族和文臣的流爵,他才不费那力气,内阁会处理的很好的,而且文臣们几乎都不会反对。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