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为了照顾村子里的困难户,队里分配粮食的时候都是按照人七劳三的原则。大头都是按照各家各户的人头数分配,余下的才是按照工分来分。”
“今年的收成不错,应该够各家各户填饱肚子了吧?”
“干脆,我现在就把它丢回山里得了。”
王红河和李玉珠都是信神的,这件事本来就对他俩的冲击很大,坚信是自己儿子造了孽,上天给他一个补救的机会。所以,对于把小狗熊养在家里,他俩心底里并不怎么反对。
“而且,这马上就要入冬了,到时候大雪封山,要是没人照顾,它肯定得饿死。”
正胡思乱想,门口忽然响起一阵喧闹的声音,有人喊道:“王承舟同志在家吗?”
不过,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家的政策终于有所改变,不但交粮食取消,提留款也消失不见。
“要知道,红薯这玩意儿十分泼皮,只要不遇上特别大的灾年,哪年的收成都不低。”
说起来很玄乎,可这种念头就是莫名其妙的在心底里浮现。
自己杀了它娘,上天就把它送到自己面前,让自己代替它娘把它养大。
王爱朵心里正悲伤,明显是听错了,撅着小嘴,十分难过,恋恋不舍的想要把小家伙放到地上。可听到最后,猛地抬起头,大眼睛都瞪圆了。喜得她把小熊搁在地上,上去就抱住了他,“哥!”
重活一世,王承舟自然同样有勇气当一次时代的弄潮儿,将第一波包产到户的政策落实到中原地区的,这个偏远的小山村里。
“爸,明天没事儿你先给这小家伙做个大一点的笼子。起码在家里没人的时候,不能让它到处乱跑。”
王承舟心里不由得有点苦涩。不用想,明年的粮食还是不够吃的。少不了得继续挖野菜充饥。
“可你知道为啥每年咱们都不够吃吗?”
“爸,家里分了多少斤红薯?”
栾红缨帮着洗刷完之后,头也不回的进了屋,看都不看他了。
想真正摆脱饥饿,必须得等到明年年底。
“他家的情况你应该知道,慧萍一年到头都在生孩子,根本下不了地。家里四个丫头一个还在襁褓里,两个才五六岁,只有巧儿那丫头能当半个劳力用。再加上杨树梢,拢共就一个半劳力,可粮食一点不少分,甚至比咱家得的还多。”
“然后就是提留,咱们大队那么多任务,一年到头又是办活动又是出外差,不都得钱?这粮食就又得少去一成。”
“娘说这个不是心里不平衡,毕竟人家是有实际困难,总不能因为这个,看着他一家子老老少少饿死。”
李玉珠同样眉开眼笑,觉得儿子这做法很对。既然黑熊母子的因果落到了头上,就不能因为一点困难逃避开,否则肯定是有损阴德的。
可眼前闪过徐小芷的身影,又不得不相信一切都是有因果的。当初自己要是不去招惹她,又怎么会让她对自己情根深种?最后弄出如此多乱七八糟的麻烦!
可自己是一个医生,当初她被黄牛踢到,自己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娘的意思是,咱不能只看着地里的产量有多少,得看落到自己口袋里的有几个。”
一家子都沉默了。
农村人迷信,却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看得很重。
“要是吃的东西不缺,就把它养在家里?”
四丫却不以为意,兴奋得差点就开始跳舞了。
事情定了下来。
起来的时候,栾红缨早就去公社了。
“至于粮食的事,你们不用管,我来想办法。”
王承舟蹲在地上,瞅着面前黑炭头似的小东西,黑着脸,半天没有说话。暗道:自己真是彻底成个农村人了,竟然连迷信的心思都有了。
王红河张了张嘴,苦笑道:
“仨儿,以前你整天读书,不怎么关心地里的庄稼,连去年的事儿都忘记了。”
王爱朵见他说什么仇呀杀的,吓了一跳,真以为他要把这憨了吧唧的小家伙儿弄死,急得叫了一声。可听到下面的话,才知道他不过是过个嘴瘾,说得那么冷酷,可一句话就怂了,根本做不出那么残忍的事情。
“那是因为地里打的粮食,它不仅仅是让咱们自个儿吃的呀。”
1978年12月,徽州地区小岗村的一伙百姓立下了军令状,开始了全国各地浩浩荡荡的改革步伐。
“行了行了!赶紧给它洗洗去。”
听着有些熟悉。
果然,大门一开,一窝子知青正笑吟吟的望着他,除了水西村的几位,赵瑜、刁青松、许万年和徐小芷都在,甚至连余华都跟了过来。
王承舟咧嘴一笑,打趣儿道:“我说大早上的怎么起风了,原来是知识的新风刮来了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