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比如这块茯苓。”
大家伙儿挤到跟前儿,听得一脸激动,潘飞燕清了一下嗓子,声音都颤抖了,连最上面的一行大字都念了出来,“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
大家伙儿都笑了起来,不过,眼睛全部亮晶晶的。
“不得不说,王秀才可是个很好的哥哥呢!”
可奇怪的,事实摆在眼前,这青柿子它确实可以吃了。
王承舟瞪了她一眼,清了清嗓子,架子摆的十足,解释道:
王承舟话锋一转,神色郑重了几分,“就像咱们的中医药。”
不得不说,天下吃货是一家。
而这一家子大多都是女性……
“注意听,最关键的一步来了。青柿子泡入水中之后,再找来一捆麦秸杆儿铺在上面,压实了。”
王承舟没想到她这都能见缝插针,看似一句没提售卖的事情,却听得人心里立刻就痒痒了。
“有没有觉得青柿子的处理过程十分像中药的炮制?咱们老祖宗们肯定不懂得什么化学,可就是能通过一些简易的办法来纠正药物的偏性,调整那药材中玄之又玄的药性,让它为我所用。”
“蒲山乡人民公社!”
王爱朵听他们傻了吧唧的夸自己老哥,简直笑得肚子疼。
“王承舟,可真有你的!书上都说青柿子里含有大量单宁,必须熟透了才能吃,你是用啥办法做到的?你这个村卫生员也太厉害了吧!”
那个年代,大家都是十分有荣誉感的,这份集体荣誉奖状,在他们心里,可是比那五十多块钱重要多了。
若是有些美好的往事和奇异的经历镶嵌在岁月的相框上,将来回忆起来,这段在有些人口中碌碌无为的蹉跎,或许就会变得更加值得缅怀和生动了。
似乎跟他们挤在一起,才能彰显出自己的学识似的。
看到杨国强手中鲜艳的奖状,潘飞燕心中一喜,连忙上去接了过来,大家伙儿同样围了上去。
跟大队的其它干部不同,杨国强上过几天高中,向来以文化人自居,对于同为知识分子的知青同志颇为礼貌,起码表面上没有基层干部挂在脸上的嫌弃。
要知道,下乡的知青正是他们的目标客户呀!
“王承舟在吗?”
一字不差的宣读,听得大家伙儿都笑了起来,一个个显得十分激动。
“嗯嗯!”
“不……不是吧?这玩意儿真的能吃?徐小芷,不涩吗?”
王承舟没想到自己的一句话会引起大家伙儿如此大的触动,认真的解释着:
大家伙儿一人拿着一颗青柿子,听得十分认真,甚至都忘记啃了。似乎从来没听说过如此奇妙的事情,觉得十分新奇。
“一切工作做完,把容器口密封住,找块阴凉的地儿放上个把星期,美味的青柿子就这样成了。”
第一次听到茯苓的时候,徐小芷也同样的反应,首先想到的就是茯苓糕。
大门猛然推开,大队会计杨国强卷着一张纸走了进来,手指头上还夹着一支卷烟,肩膀上披着一件的确良的外套,正在翻看着手里的笔记本,面无表情。
王承舟捡起一块昨天和徐小芷一起采挖回来的茯神,当即就处理了起来,“它其实就是多孔菌科真菌植物茯苓的菌核,是一个整体。然而,在中医来看,它的不同部位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疗效。”
“其实,王秀才采茯苓回来,是为了做一种更加珍惜的东西。相较于茯苓糕,它对于咱们喜欢读书写字的人来说,用处更大。”
众人一阵骚动,发奖状的事大家伙儿心理都有准备,可没想到还奖励了这么多钱。
“这其中究竟是什么原理,咱们老百姓或许不知道。可每个人都知道的是,它确实有效。”
“哇,真的很甜!”
“他家里除了一些破草根烂树皮,有啥好玩的呀?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哦对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们都是知识分子,跟他有啥好说的啊!”
而且,经过护秋的相处,众人对于王承舟都是打心眼里佩服,对于两人也是乐见其成。
讲道理,知青虽然是从城里来的,可经年累月的待在乡下,又值青春年少,心思纯真,不管男女,喜欢上农村人的并不在少数。
“是的呢。”
“王秀才,这到底咋回事呀?咱们在城里的时候,从来吃的都是那种软柿子,根本没听说过青柿子也能吃呀。”
“然后找来一口容器,烧上一锅滚水,再掺入一锅凉水,两者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倒入容器中。最后将处理好的青柿子浸泡在里面。”
“书中说,这东西没有任何副作用,可以日常当做保健品来吃,能够强记止忘。”
大家伙儿听得面面相觑,没想到处理的方法竟然如此简单,甚至可以说十分简陋。
王承舟是村里的卫生员,人长得眉清目秀,本事又特别大,徐小芷虽说条件更加优秀,不管是学问还是容貌都是出类拔萃的,但喜欢上人家并不是什么无法理解的事情。
杨国强寒暄了一阵,才收敛笑容,耸了耸肩膀,把的确良外套往上面拉了拉,捏着嗓子道:
“王承舟,这是公社下来的通知。正好一众知青同志都在,我就直说了。”
“哎呀,你们慢点!”
“奖给:蒲山乡王家生产大队护秋队,七七年度被评为优秀生产小组。”
人家大小是个官儿,众人不敢怠慢,都起身跟他搭话。
“青柿子摘回来之后,先用清水洗净。”
杨国强拿着钞票,半天不见有人来接,皱着眉头催促道:
“各位同志,这份奖金你们也收一下呀。”
“这是你们护秋队内部的事情,咱们大队可没法帮着分配。”
“都是你们应得的,快拿着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