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3章 临门一脚
为期一周的常规安全调查并没有直接影响到x51a项目的正常推进。
大约4000公里外。
华盛顿州,西雅图测试与制造中心。
当沙普尔·柯林杰的鼠标在大屏幕上点出最后一道压力分布曲线时,研究室的防爆玻璃外刚好掠过一架波音737技术验证机的阴影——
由于原本计划与787并行的全新中型客机项目被取消,波音737不得不在现有ng型号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深度大改,以应对空中客车下一代a320的正面威胁。
但作为一款45岁高龄的老型号,737的很多设计,例如与地面距离过近的主翼位置,以及最初作为50吨级飞机规划时过小的制动容量,都已经不太符合未来15-20年内民航客机的需求了。
为此,737必须要进行脱胎换骨般的大改。
以至于区区一个改进型号,还特地弄出了两架专门的技术验证机。
柯林杰把目光从外面收回来,抬头看了眼挂钟——这场持续六小时的技术会议已经让所有人的西装外套都皱成了抹布,但隔离段激波控制这个困扰x51a项目两年的幽灵,终于被他的静压阵列方案钉在了幻灯片上。
“所以传感器间距压缩到3.2厘米后,我们就能用伯努利方程反推激波位置。”
柯林杰用激光笔指向投影幕布上密密麻麻的等高线图,那些代表激波锋面的红色锯齿原本如同疯长的野草般无法预计,但现在却在他的梳理之下变成了被驯服的野兽,规整地排列在预定区域。
“理论上……确实很完美。”
片刻沉默之后,副手查理·布林克突然开口道,并且用铅笔敲了敲手里的数据表:“但要在2.4米长的隔离段铺设75组传感器……光是信号干扰屏蔽就非常麻烦,而且即便不考虑成本问题,x51a的薄壁外壳内部也没有充足的空间布线,工程上会不会有些难以实现?”
会议室突然安静下来,几个年轻工程师偷偷交换着眼色——
自从国家安全局上个月突击检查服务器机房后,项目组里的工作氛围显得比过去沉闷了许多。
毕竟大家为了自保,都或多或少交过其他人的举报材料,并且也大致能猜出来,其他人一样这么干过。
虽然都是为了把水搅混,最后的结果也貌似是高高拿起轻轻放下,但经过这么一遭,心里不留下点芥蒂是不可能的。
好在布林克跟柯林杰之间的关系相对紧密,受到的影响不大,还在照常思考问题。
柯林杰从公文包取出个香烟盒大小的金属块,六边形表面布满微型孔洞:
“这就是解决方案。”
当他把设备放在投影台上时,所有人都看清了壳体上激光雕刻的“nhc-2100”字样。
“新视野公司的集成式复合静压传感器,每个孔洞后面对应着三层压电薄膜,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风洞测试显示,其空间分辨率比我们现有系统高400%,可以同时捕捉十二个轴向压力梯度,不会存在多点传感器带来的信号干扰和空间问题。”
布林克接过传感器,翻来覆去检查着,眉头仍未舒展:“这种集成度……散热怎么解决?”
“氧化锌纳米线基底。”柯林杰抽出一份专利文件,“高温下导电性反而提升,而且——”
他突然停住,因为后勤主管伊利亚·普尔正盯着专利文件的最后一页,那里清晰地印着**“专利持有人:菲利普·柯林杰”**,以及新视野公司的巨大水印logo。
空气凝固了一瞬。
柯林杰摘下眼镜,用衬衫袖口擦了擦镜片,故意让沉默多延续了几秒,才缓缓开口:“是的,这是我儿子的公司。但这项技术已经通过darpa的第三方评估,性能数据无可争议。”他环视众人,“如果谁有更好的方案,现在就可以提出来。”
没人说话。
不管柯林杰是为了通过自己儿子捞钱还是真的举贤不避亲,都没必要在这种时候跳出来跟项目主管作对。
最终,材料组负责人杰西卡·金站出来表态:“无论如何,总比再炸掉一枚四千万美元的验证机强。”
有了第一个开口的,后面的事情就通畅多了,整个方案迅速获得了所有人的一致同意。
会议结束前,柯林杰宣布了新的时间表:
“硬件改动不大,预计三个月内完成组装,查理,你去和空军协调靶场档期,杰西卡和普尔,你们俩负责协调相关原材料和备件……”
“……”
实际上,如果从上帝视角来看,柯林杰依靠有限的地面测试资源、两次失败提供的飞行数据、以及自己老工程师的一点直觉,已经把x51a的实际进度推进到了跟华夏“凌霄-1”验证系统几乎相当的进度上。
甚至于,依靠更加先进的子系统传感器,有可能直接跳过数学和模拟计算方面的麻烦,重新占据一定的领先优势。
然而,变故却来得比预期更快。
……
三天后,当柯林杰正在电脑上修改燃料阀参数时,布林克连门都没敲就闯了进来。
“靶场被其它测试占用了。”他呼吸急促得不像个马拉松爱好者,“作战测试司令部说排期冲突,为了应对华夏方面隐形战斗机的威胁,jsf项目需要一种能够在弹仓内携带的防区外攻击弹药,测试窗口也在大约三个月后。”
柯林杰的视线越过显示器,却并没有表现得过于失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