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虽然封了口,但刘克庄刚一接过去,就立马闻到了一股刺鼻的酸味,不禁皱眉道:“这是什么?”
“糟醋。”宋慈应道。
一旁的赵师睪由几个差役簇拥着,等在府衙大门口。望着宋慈与刘克庄在街边说话,赵师睪脑中所想,却是今早在归耕之庄与韩侂胄单独见面时的场景。
当时宋慈还没有到归耕之庄,韩侂胄带着所有赴宴官员游览完南园后,单独留下了赵师睪。
“过会儿宋慈来了,你知道该怎么跟他说吧?”
面对韩侂胄的问话,赵师睪躬身应道:“下官知道。”顿了一下,又道,“可是太师,那宋慈虽说破了岳祠案,说到底却只是个太学学子,这桩案子当真要交给他去查吗?”
“此案牵涉金国使臣,圣上甚是在意,难不成你赵知府想查吗?”韩侂胄斜了赵师睪一眼。
赵师睪忙道:“不不不,下官岂敢!”他心下明白,此案凶手是金国副使,皇帝赵扩又极为重视,这案子怎么查办都是吃力不讨好。要知道赵扩一心北伐,又在正旦朝会上受了金国使臣的气,明摆着是想借此案大做文章。倘若查出证据,证实完颜良弼就是凶手,赵扩势必将完颜良弼下狱治罪,甚至以此为借口,挑起与金国的边衅,届时能占到上风还好,可万一在与金国的冲突中没能讨到便宜,赵扩必然要找台阶下,到时候拿人治罪,首当其冲的便是查办此案的官员。倘若没能查出证据,无法坐实完颜良弼杀人之罪,那便是办案不力,只怕祸患来得更快。赵师睪深明此理,韩侂胄将此案交给宋慈来查办,绝非出于什么好意。
此时,赵师睪回想起这一幕,脸上却是一团和气,道:“宋提刑,好了吗?”
宋慈点了一下头,带上刘克庄,跟随赵师睪跨过门槛,进了府衙。
临安府衙原本坐落于城南凤凰山下,建炎南渡后,高宗皇帝占府衙为大内,盖起了皇宫,府衙被迁往城北祥符寺附近。后因府衙离皇宫太远,官员往来办事须穿过大半个临安城,极为不便,只过了两年,府衙便南迁至吴山脚下,原来祥符寺附近的府衙旧址则改为了提刑司。到了乾道三年,又因府衙规模太小,吴山脚下扩建不便,这才将府衙迁到了如今的清波门内。此后大宋与金国息兵止戈,天下承平数十载,临安府衙也在一派文恬武嬉的氛围中不断扩建,中和堂、有美堂、香远楼、竹山阁、牡丹亭、诵读书院等数十间建筑拔地而起,规模越来越大,浑不似官员办公之地,更像是供人休憩游玩的山水园林。
宋慈从没进过临安府衙,没想到府衙内部竟是如此模样。他在家乡建阳时,经常去建阳县衙,县衙的建筑都很老旧,也没有任何休闲场所,远不及临安府衙之万一。但他还是觉得建阳县衙更为亲切,反倒对这恢宏别致的临安府衙生不出半点好感。
赵师睪由几个差役簇拥着,领着宋慈和刘克庄,穿行于雕梁画栋、高台厚榭之间,直奔府衙的西北角而去。这里有一排瓦房,甚是简陋,与周遭华美的建筑格格不入,唤作长生房。通常而言,府衙受理命案后,差司理参军或仵作行人验完尸,要么让死者亲属写下责状,将尸体交给亲属看管,要么便送到就近的义庄停放,不会把尸体运回府衙。但遇到重案要案,生怕尸体出现丝毫毁伤,这时就必须把尸体运至府衙,派差役日夜看管。此刻出现在宋慈面前的长生房,正是临安府衙用来停放尸体的地方。
“自打查到金国使臣涉案,本府深知此案重大,不敢稍有怠慢,便把虫娘的尸体从城南义庄运回了府衙,一直停放在这长生房内。”赵师睪抬手道,“宋提刑,请吧。”
宋慈踏入了长生房,偌大一间房中,只停放着一具尸体。这具尸体躺在一张草席上,全身上下被一块白布遮盖着。宋慈上前揭开白布,尸体露了出来,那淡红色的裙袄,那曾经如描似画的容颜,不是别人,正是虫娘。
刘克庄早已见过虫娘的尸体,然而再次与之面对,仍免不了心戚神哀。宋慈看了看尸体,回头道:“赵大人,我想见一见韦司理。”
长生房中弥漫着尸臭味和霉臭味,赵师睪一进入房中,便皱眉捂鼻,一脸嫌恶地远远站着。他吩咐身边差役道:“快去司理狱,叫韦应奎过来。”那差役道:“是,赵大人!”领命去了。
不多时,脚步疾响,韦应奎急匆匆赶到,一入长生房,便向赵师睪行礼:“见过赵大人,不知大人有何吩咐?”说话之时,颇有些讶异地朝宋慈和刘克庄看了一眼,似乎没想到二人会出现在此。
赵师睪朝宋慈一指:“韦应奎,宋提刑奉韩太师之命,已接手西湖沉尸一案,他有事想见你。”
“原来宋提刑已接手此案,那真是再好不过。”韦应奎朝宋慈行了一礼,“不知宋提刑有何见教?”
“听说韦司理查出杀害虫娘的凶手是完颜良弼?”宋慈道。
刘克庄早已打听到府衙查到了杀害虫娘的凶手,却一直不知道凶手是谁,直到此刻方才听说凶手的姓名,暗暗心奇:“完颜良弼是什么人?完颜乃金族之姓,方才知府又说金国使臣涉案,莫非杀害虫娘的是金人?”
韦应奎应道:“正是。”
“不知韦司理是如何查出来的?”宋慈又道。
一旁的赵师睪道:“韦应奎,本案的案情,你要详细说与宋提刑知道,不可有半点隐瞒。”
韦应奎应道:“是,赵大人。”随即朝刘克庄看了一眼,道:“宋提刑应该还记得,当日苏堤上打捞起虫娘的尸体时,这位刘公子曾提及虫娘有个情人,名叫夏无羁,虫娘初三夜里正是跟着夏无羁走了,再也没回熙春楼。我当天便将这个夏无羁抓回府衙,羁押在司理狱,一番审问之下,夏无羁交代说,初三夜里之所以没回熙春楼,是因为虫娘提出要和他私奔。”
“私奔?”宋慈眉头一凝。
“是啊。这夏无羁对虫娘一往情深,早就想和虫娘长相厮守,虫娘提出私奔,夏无羁当然巴不得,可突然说要私奔,哪有那么容易?两人的行李细软还没收拾,留在城中又怕被人瞧见,稍有不慎,虫娘就可能被熙春楼的人抓回去。夏无羁为了避人耳目,带虫娘连夜出城,在涌金门外的望湖客邸住了一夜,第二天他再一个人回城里,收拾好自己的行李,又到熙春楼找到一个叫袁朗的下人,听说这下人和虫娘私交不错,由袁朗潜入虫娘的房间,打包好所有金银首饰,交给夏无羁带走。夏无羁再回到望湖客邸,已是夜里。他怕夜长梦多,打算当晚便带虫娘离开临安。哪知刚出客邸不远,经过丰乐楼时,却撞上了韩太师的公子。”
刘克庄一听到“韩太师的公子”,语气一下子急了起来,道:“后来怎样?”
韦应奎道:“虫娘曾经得罪过韩公子,韩公子带家丁将虫娘拦住,要找她清算旧账……”
“虫娘几时得罪过韩??”刘克庄打断了韦应奎的话,“明明是韩?欺辱虫娘在先。”
“韩公子何等身份,那可是人上人中的人上人,他会去欺辱一个青楼贱妓?”韦应奎瞧着虫娘的尸体,目光轻贱,“定是这贱妓不知天高地厚,冒犯韩公子在先。”
“姓韦的,你不知究竟,就不要信口……”
刘克庄话未说完,宋慈的手已拍在他肩上,低声道:“你答应过做我的书吏,可别忘了。”
刘克庄当然没忘,宋慈叫他做书吏,前提是他能忍常人所不能忍。他当时还不知道要忍受什么。此番进入府衙,宋慈知道不但要面对虫娘的尸体,很可能还要当场验尸,此外还有虫娘被杀的相关案情和细节,这些都会被提及,所以他让刘克庄做好准备,要能忍受得了这些。此时他重提此话,就是要让刘克庄忍住,先听韦应奎把话讲完。
刘克庄面有愤色,盯着韦应奎,终究还是把快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青楼角妓便是青楼角妓,不必再加一个‘贱’字。”宋慈道,“韦司理,你接着说。”
韦应奎暗暗冷哼一声,道:“当时韩公子吩咐家丁,把虫娘和夏无羁带到丰乐楼上一间雅阁,关起门来清算旧账。夏无羁不敢反抗,虫娘却趁人不备,跳窗逃走了。韩公子带着家丁追出丰乐楼,却不见了虫娘的踪影。原来虫娘跳窗磕伤了膝盖,没法逃远,恰好一辆马车从丰乐楼外驶过,虫娘求马车上的人救她。她上了马车,这才没被抓到。”
“马车上的人,莫非是完颜良弼?”
“宋提刑一猜即中。这辆马车悬有三色吊饰,挂着‘驿’字牌子,整个临安城中,只有都亭驿的马车才是如此模样。都亭驿的小吏证实,当晚驿馆马车的确被使用过,使用之人正是完颜良弼。原本驿馆有专门驾车的车夫,可完颜良弼偏要让他的随从驾车,把驿馆的车夫轰走不说,还将车夫打了一顿,这点当晚驿馆里的人都能做证。这辆马车载着虫娘离开丰乐楼后,很快经过了涌金门。涌金门外有不少卖消夜的小贩,我去涌金门查找证人,找到了当晚卖过消夜的小贩,其中不少人都见过这辆都亭驿的马车,还说这辆马车没有从涌金门入城,而是沿着城墙外道往南去了。”
“虽说有小贩做证,却也只是指认马车,不代表完颜良弼就杀害了虫娘。”宋慈道,“韦司理认定凶手就是完颜良弼,想是另有证据。”
“那当然。”韦应奎不无得意地道,“要知道涌金门往南是清波门,清波门再往南便是西湖南岸,苏堤就在那里,而虫娘沉尸之处,正是苏堤南段。完颜良弼的马车向南去,方向便对上了。我查验过虫娘的尸体,她阴门处有损伤,必是生前遭受过侵犯。尸体虽在水中浸泡了一夜,可指甲深处留有血迹,想必她被侵犯时曾挣扎反抗过,很可能抓伤了凶手,而完颜良弼的手臂上,正好有明显的抓伤。还有,虫娘左臂上有一道细微的弧状伤口,巧的是完颜良弼腰间挂着一枚金钱吊饰,想必是他施暴之时,金钱吊饰斜压在虫娘的手臂上,这才留下了弧状伤口。虫娘的裙袄是红色的,被撕裂了多处,我检查完颜良弼当晚乘坐的马车时,发现车厢壁板上有缺裂,上面有木头尖刺,正好挂着一缕红色的丝线。”
“所以你凭着这些证据,便去都亭驿抓人?”
“宋提刑难道是嫌这些证据不够吗?”韦应奎的语气变得有些不悦,“你是没看见,昨晚完颜良弼被我带人围住时,反应有多么激烈。若不是那个叫赵之杰的金国正使从中作梗,我早把完颜良弼抓回来治罪了。”
宋慈记得赵师睪曾提到,赵之杰将韦应奎查到的线索和证据全都推翻了,于是问道:“那金国正使是如何将这些证据一条条驳倒的?”
一提及此事,韦应奎的脸色变得很是难看,道:“那赵之杰说,完颜良弼当晚是乘驿馆马车外出游玩过,完颜良弼也亲口承认乘车去了丰乐楼,还在丰乐楼吃了酒,离开时遇到虫娘求救,便让虫娘上了车。可完颜良弼不承认对虫娘施暴,更不承认杀人,说之所以过涌金门而不入城,是虫娘害怕被韩?和他的家丁追上,提出要马车往僻静阴暗处走。至于完颜良弼手臂上的抓伤,赵之杰辩称是两天前被驿馆的猫抓伤的,说完颜良弼为此勃然大怒,当场将那只猫掐死,扔在了驿馆背后的阴沟里,还当着我的面,去阴沟里把那只死猫捡了回来。又说完颜良弼身上是有一枚金钱吊饰,还从完颜良弼腰间把金钱吊饰摘了下来,那金钱有三枚铜钱那么厚,因长期把玩,边缘早已磨得圆润,赵之杰拿自己的手臂演示了一番,无论怎么用力挤压,都割不破皮肉,切不出伤口。”
“那车厢壁板上的红色丝线呢?”
“赵之杰说他刚入住都亭驿时,曾使用过那辆驿馆马车,当时他穿了一身红衣,是他自己不小心蹭到壁板缺裂处,刮破了衣裳,没想到留了丝线在上面。他当场把自己的红衣找出来,上面的确有破口,留在马车里的那缕丝线,无论颜色还是质地,都与他那件红衣一模一样。”
宋慈听到这里,微微凝眉,似有所想。
“那赵之杰伶牙俐齿,我辩不过他。可我说的这些,单拎出来一条,还可能是巧合,全凑在一起,天底下哪有这么巧的事?”韦应奎大不服气。
宋慈忽然道:“韦司理上门缉拿凶手,金国二使事先可知情?”
“赵大人特意交代过要秘密抓人,”韦应奎道,“我哪敢走漏半点风声。”
赵师睪接口道:“对方是金国使臣,牵连甚重,韩太师有过叮嘱,此案务须保密,到驿馆抓人,自然不能声张。”
韦应奎又道:“从完颜良弼一开始那激烈反应看,他根本不知道我会上门抓他。”
宋慈暗暗心想:“如此说来,赵之杰事先毫无准备,不但临时捏造了各种谎言,还能拿出死猫、红衣这些相应的证据来,仓促之间,他真能做到如此应变吗?还是说赵之杰这些辩解不是谎言,而是事实,完颜良弼根本就不是杀害虫娘的凶手?”想到这里,宋慈道:“完颜良弼不承认杀人,但他承认当晚载着虫娘往南去了,那他有没有说之后发生了什么事?”
“他说马车向南到清波门时,虫娘便自行下了车,他乘坐马车由清波门入城,回了都亭驿。”韦应奎道,“他还说当晚进出清波门的人虽然不多,但只要用心去找,总能找到为他做证的人。”
宋慈略作沉吟,道:“韦司理,我想看看此案的检尸格目。”
韦应奎立即吩咐差役,去二堂取检尸格目。
宋慈又道:“再取一张空白尸图,还有红笔。”
韦应奎微微皱眉:“宋提刑,你要空白尸图和红笔做什么?”
“韦司理不必多问,只管取来便是。记得再烧一盆炭来。”
韦应奎面带狐疑,冲那差役挥手道:“去吧。”
那差役领命,飞快地去了。
宋慈忽又道:“虫娘身上的遗物,现下放在何处?”
“遗物?”韦应奎摇头道,“除了宋提刑当天发现的那个荷包,尸体身上没找到任何东西。”
“什么东西都没有?”宋慈语气惊奇。
“别说身上没有,就连脸上头上,也没见一件首饰。她全身上下,就剩穿的衣物。”
宋慈想起当日虫娘在薛一贯处算卦时,耳环、珠钗等首饰一样不少,一出手便是名贵珍珠,可如今她死后,身上却是空无一物,连一件首饰都没有,莫非此案是劫财杀人?
过不多时,奉命取物的差役返回,取来了本案的检尸格目,以及空白尸图和红笔,交到了宋慈的手中,又端来一盆炭,在长生房中烧燃了。
宋慈拿起检尸格目,逐字逐句地查看,上面记录着虫娘尸体各个部位的检验结果:顶心、额头、两额角、两太阳穴、两眼、两眉、两耳、两腮、两肩、两肋并全;胸、心、脐、腹并全;阴门有损伤;两髀、两腰、两腿、两脚面、十趾并全;左膝完好,右膝有擦伤;左下臂有弧状伤,长不足半寸;两肘、两腕、两手、十指并全;脑后、乘枕全;两耳后发际连项全;两背胛连脊全;两腰眼、两臀并谷道全;两腘窝、两胆肚、两脚跟、两脚心并全。此外,还记录了尸体发现于西湖之中,裙袄撕裂多处,尸体肤色淡黄,眼睁口开,两手不曲,腹部不胀,口、眼、耳、鼻无水,指甲无泥沙,指甲内有少许血迹。
“致命伤位于何处?”看罢检尸格目,宋慈抬头问韦应奎。检尸格目上的记录极为翔实,唯独没有记录虫娘的致命伤位于何处。
韦应奎应道:“没发现致命伤。”
“没发现致命伤?”宋慈语气微变。
韦应奎一脸无奈,道:“我验过尸,还验过两遍,没验出致命伤来。”
虫娘死于非命,不可能没有致命伤。宋慈从怀中取出苍术、皂角,那是来府衙路上途经中和坊时买的。他将苍术、皂角丢进炭火盆中,道:“赵大人、韦司理,我要检验虫娘的尸体。二位若不想看,大可回避。”
赵师睪本就不愿在长生房中多待,大部分时间都捂着鼻子,此时见宋慈要验尸,不禁大感嫌恶,快步走出房去。韦应奎却是留在了房中,神色微微一紧,两手拢在袖中,不由自主地握成了拳。
火盆中苍术、皂角燃烧着,烟雾腾起弥散,长生房中的臭味顿时消减了不少。
宋慈将空白尸图和红笔交到刘克庄手中,道:“你跟着我,我让你怎么画,你便怎么画。”
刘克庄低头看了一眼尸图,上面绘着两个人形图案,图案上方分别写着“前”“后”二字,代表尸体的正面和背面。他道:“画什么?”
“尸伤。”宋慈说完这话,示意刘克庄张嘴,手轻轻一送,一粒圆丸落入刘克庄口中。
刘克庄含了一下,那是苏合香圆。他想起上次在净慈报恩寺后山开棺验骨时的场景,心想这次宋慈总算没忘了他。宋慈自己也含了一粒苏合香圆,移步至虫娘的尸体旁。
宋慈清楚地记得虫娘的尸体刚打捞上岸时是什么样子,如今时隔两天,因天气寒冷,尸体没出现太大的变化,只是腹部略微出现了膨胀,想是腹中脏腑腐败胀气所致。
宋慈将白布完全揭下,脱去裙袄,虫娘的尸体赤裸在眼前。
刘克庄忙偏开了头,道:“宋慈,你这……这也太那什么……”
“别说话。”宋慈提醒了一句,将脱下来的裙袄翻来覆去地检查了好几遍,除了裙袄上那几道撕裂的破口,他又在裙袄的右肩位置发现了一小块青黑色的污迹。他凑近这块青黑色的污迹闻了闻,没闻到任何味道,又用手指在污迹上用力揩了几下,指尖染上了些许青黑色。他眉头微微一凝,心里暗道:“像是榉树汁?”
榉树多生长于南方,常见于河谷溪畔,取其树皮捣烂成汁,敷在皮肤上,色呈青黑,可以伪造伤痕。这一点宋慈是知道的,不仅他知道,连一些目不识丁的南方乡民都知道。在他的家乡建阳,乡民们常因一些田间地头的小事发生争执,有的乡民过于偏激,以自残甚至自杀的方式来诬赖对方,所用之法便是将榉树皮捣烂成汁,敷在皮肤上伪造伤痕,一些外地来的官员不明究竟,往往被蒙骗过去。这块污迹色呈青黑,很像榉树汁的颜色,倘若真如他猜想那般是榉树汁,为何会出现在虫娘的裙袄上呢?
宋慈暗思片刻,没想明白,将裙袄放下了。他开始对照检尸格目上的记录,从头到脚,一项一项地仔细检验尸体。
宋慈毫不羞避,仿佛没把虫娘当成一个女子,对每一个部位仔细检验、如实检喝,尤其是有伤痕的地方,会把伤痕的位置、形状和尺寸,丝毫不差地唱报出来。刘克庄却根本做不到这样,所谓非礼勿视,他从头至尾背转身子,听着宋慈的检喝,用红笔在空白尸图上画下伤痕。
检验完一遍后,宋慈打开由刘克庄抱进来的那只陶罐,置于炭火之上,将罐中糟醋煮热。糟醋的酸味很快弥漫房中,好在苍术、皂角还未燃尽,酸味闻起来不那么刺鼻。糟醋有吊伤显影之效,宋慈用热糟醋一遍遍地洗敷虫娘全身,仔细验看还有没有其他伤痕出现。
然而这一番亲自检验的结果,与韦应奎在检尸格目上的记录几无二致,唯独一处略有出入,那就是尸体指甲深处的血迹,不是每根手指都有,而是只有右手的拇指才有。宋慈专门让刘克庄在尸图上标注出这一点。除此之外,最重要的致命伤,依然没在尸体上检验出来。
韦应奎暗暗松开了握拳的手,道:“宋提刑,这次验尸我可没有草率,但凡尸体上能验出来的,我都翔实记录在检尸格目上,你又何必再多费这一番工夫?”
宋慈没理会韦应奎,向刘克庄道:“你去附近集市买一些白梅、葱椒、食盐和酒糟回来。再买一些藤连纸,若没有藤连纸,白抄纸也可以。”
刘克庄一一记下,快去快回,片刻便将这些物什买齐,赶回了长生房。
宋慈拿起白梅,那是用初熟的青梅子盐渍而成的。他剥取梅肉,加入适量的葱椒、食盐和酒糟,合在一起研烂,做成几十块饼子,放在炭火上烤到发烫。他拿来藤连纸,这是产自嵊县剡溪一带、用古藤所造的藤纸,最适合用来衬尸。他用藤连纸一张张地衬遍尸体全身,再将发烫的梅饼均匀地贴在藤连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