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承放下酒杯,说道:“素闻大将军有仁义之名,今以仁政治理益州,果然令人赞服!”
秦亮一脸坦然道:“费将军当初遣密使、好意拉拢,正是认为,我在大魏朝廷中有性命之危,所以写信劝我来蜀汉。”
几个人又简单客套了两句,随后在筵席上跪坐下来。费承看了一眼对面的兄弟、弟媳,说道:“父亲曾与大将军通信,是为公事。后来父亲去世,大将军来信致哀,我不便与魏国大将军联络,妹妹则未任官职;故托妹执笔,回信致谢。”
妇人们也都拿袖子遮面,饮尽了杯中之酒。
当费氏向他屈膝执礼时,秦亮注视着她、立刻作出了一个扶的动作。当然没有触碰,不过这样一个细节、也是立刻表现出了对费氏更多的关心。
秦亮对费氏的心思、其实不用掩饰,看上了费家女郎而已,又不是什么坏事!
只不过秦亮对费家的决定是拉拢,便应该多少顾及费家的名声面子,最好是把事情、做得好看一点。不能直接劫走婬辱,起码先给个名分。
“都入席罢,切勿拘谨。”秦亮与大家都见过了,便招呼了一声,自己也回到上位入席。
这时秦亮也开口说话,大伙便纷纷侧目。
祁大道:“喏!”
费承的言论确实比较恰当,他的身份也不好祝贺秦亮伐蜀大胜,但魏国内战的事、道贺起来便毫无压力!
而且费祎做过蜀汉大将军,费家兄弟也都是蜀汉高官。若是秦亮的态度、是把费家当作友人对待,那费将军的嫡女给人做妾,说出去也不太好听。秦亮要等回到洛阳获得名分,那便完全没问题了!
虽然今天是秦亮第一次宴请费家,但早就与费承单独见过面,最近一两个月、彼此间曾交谈过多次。费承在言谈之间,基本上已清楚地传递出了立场选择,只是还没明说而已。
秦亮丢下了案上的地图,从筵席上站起来,说道:“叫人上菜罢。”
二郎的言下之意、秦亮实际上能大致猜出来。然而有些话,说出来确实不太好,二郎点到为止是对的。
费承遂又道:“各地官员奉命来到成都,都是为了与大将军见面。仆等自然明白,大将军最近很忙碌。”
这时费承举杯道:“贺大将军铲除权奸,澄清朝政!!”
毕竟整个蜀汉国,最容易与秦亮建立起信任的人,应该就是费家。
不过秦亮今日是宴会的主人,很受大伙的注意,他的一个眼神、又让刘氏等人循着目光看向费氏。费氏抬头与嫂子们对视了一眼,露出了无辜的神情。
刘氏的声音道:“阿翁在时一心为公,大家都知道。”
秦亮听到费承对自己的称呼,随即走上前、又与费承相互拱手,然后亲近地握了一下费承的手臂。大将军、当然是魏国的大将军,此时也同样是益州人的大将军。
秦亮随即举杯,又向左右宾客示意,说道:“同贺战事平息,天下太平。”
秦亮很随意的样子,稍微等了一下,便说道:“有些人是远道而来,我得见个面,至少能相互认识一下阿。”
大将军的言论乍听是谦逊示弱,但实则不然。司马懿在蜀汉的名声很大、出名多年了,能在内閗中与司马懿正面对决,本身就表明了秦亮在魏国的分量!
其实秦亮与司马家的矛盾,在公开翻脸起兵之前、都是间接矛盾,一则是姻亲王凌受司马家忌惮,二则秦亮是曹爽掾属出身。那时司马家根本没顾得上、把秦亮当作对手。即便是勤王成功后很长一段时间,魏国真正的执政者、也还是王凌。不过秦亮没有说得那么详细。
费承若有所思,沉吟片刻,忙道:“不敢不敢。”
秦亮没有当众直说,言论却并不含蓄,出力、举荐人才,这不就是要费承继续为国效力吗?
女郎费氏抬眼看向秦亮,终于轻声说了一句话:“大将军知道稻谷收成的农时,及时释放降兵青壮,此事让许多人都赞叹不已。”
费承道:“仆在家中,便与妹谈起过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