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91章 第一件展品  穿在1977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891章 第一件展品

在墓前聊了一阵子,陈凡便拉着杨康年和叶语风,跑去曾家埠老街看了看,再爬到附近最高的山头,在云湖地图上,画了一个圈。

这个圈并不规整,而是以山峦河流、公社行政区域为界,囊括了分别归属于两个公社的八十多平方公里土地,是后世横店影视城的两倍还多。

画好范围之后,陈凡便将地图和画笔往杨康年怀里一塞,“杨叔,这个收好,等以后云湖影视城名满世界,咱也建一个自己的博物馆,这支笔和这张图,就是第一件展品。”

杨康年一听,顿时乐得不行,“嘿,还名满世界?你倒是敢想。我没你那么大的心气,能名满全国、让全国的电影制片厂都来云湖拍戏就行。”

旁边叶语风笑道,“这个影视城建好以后,能不能吸引来全国的电影制片厂不知道,但是,一定可以吸引全国各地的电影爱好者过来参观。”

她随即看向陈凡,“你导的那部戏《道士下山》,我们都特意去广州看过,非常棒。听小姐说,京城朝阳观都被挤爆了。还有省城的拍摄点,也有好多人特意过去看热闹。

后来我还听袁总说起过,有香港的电影公司对这部电影很感兴趣,想要把这部电影引进到香港,甚至有可能重现当年《杨门女将》的观影热潮。”

叶语风说着有些好奇,“以前也有很多内地电影到香港上映吗?”

陈凡笑着摇摇头,“有肯定有,但也肯定不是‘有很多’,也就是长城、凤凰和新联几家公司引入内地的电影过去上映而已,大部分都算是任务吧。

真正受到香港观众欢迎、引起轰动的,也就是1961年由崔嵬、陈怀皑执导的戏曲片《杨门女将》。另外还有一部《刘三姐》的票房也还可以。

除了这两部,就只有一部《甲午风云》在新加坡很受欢迎,可惜没能通过香港的审查上映。”

嗯,陈怀恺导演,就是那位诗人大导演他爹,当年在电影界也是非常厉害的人物。

叶语风听完他的话,不禁很是有些惊讶,“内地这么多好电影,就只有两部在香港受欢迎?”

她到深圳也有大半年了,忙碌之余,因为好奇心,也去深圳的电影院看过内地的电影。

这时候的深圳刚建市不久,罗湖那一带就不提了,就算是宝安县城,享受的也还是以前“县城”级别的待遇,最新的片子只有一年多以前的,陈凡的处女作《小荷才露尖尖角》甚至还没轮到他们这里,更别说《道士下山》。

所以叶语风看的都是以前拍的老片子,从五十年代的《铁道游击队》、《柳堡的故事》、《姐姐妹妹站起来》、《林则徐》,到六十年代的《地雷战》、《英雄儿女》、《冰山上的来客》,再到七十年代的《闪闪的红星》、《艳阳天》、《海霞》等等,看的还真不少。

在她看来,抛开一些价值观因素,单从故事的角度去看,有些片子还挺不错的,这么多的好电影,都没能卖到香港上映?

陈凡耸耸肩,“那边鬼佬做主嘛,不给公开放映,能有什么办法?!”

这时杨康年在一旁说道,“不知道你拍的那部《道士下山》有没有机会出口香港,要是能成的话,这云湖影视城就更有盼头了。”

虽然第一部不是在云湖拍的,可现在不是要建云湖影视城了么,陈凡表示,从第二部开始,主要取景地都会定在云湖影视城,回头这部电影在香港火起来,然后再卖去其他国家,那些国家的游客再来内地旅游,能不来云湖?!

连外国游客都来,国内的游客还能不来?

这云湖影视城的前景,可不就是更有盼头了么!

陈凡指了指他怀里的地图,笑道,“那你们就更得抓紧,要不然电影都卖去了香港,这个影视城却还没建起来,那不是白白放过机会么。”

杨康年一听,立刻就要往回走,“那就去……”

他刚开了个头,忽然反应过来,转身看着陈凡,“我们抓紧?那你干什么?”

陈凡指了指叶语风,说道,“关于影视城建设的规划方案,我已经给她了,你们可以商量着办。至于我,……”

他微微一笑,抖了抖衣服,“当然是去把那百分之二的股份落实一下。”

……

作别满脸无语(划掉)依依不舍的叶语风和杨康年,陈凡开着车到了货运码头,一阵简短的寒暄过后,便开上自己的小游艇二代,慢悠悠往流河而去。

由于卢家湾的货船每天都会停靠这里,为云汽厂、机械厂、家电公司、纺厂等单位运送物资,所以停在这里的小游艇被照顾得很好,一点生涩的感觉都没有。

开了一段之后,陈凡便逐渐加快速度,小游艇宛如一颗肥蝌蚪,在水面一蹦一蹦地往前飞驰。

不到一个小时,便到了卢家湾地界。

穿过空无一人的七队码头,到了六队的简易码头处,将小游艇靠岸绑好,天上转悠的几只鸟儿就已经报完信回来,不出意料地带来了汪汪队和唏律律的两匹马。

陈凡甩着双手往大堤上爬,两条狗子已经迫不及待地甩着尾巴跑过来,后面还跟着一支由十几条狗子组成的队伍。

要不说汪汪队呢。

陈凡摸摸多多和球球的狗头,看着后面的狗子群,差不多能认出一半。

那只趾高气扬的大黄狗是杨队长家的,嗯,禽言兽语这个技能就是从它身上刷出来的,是条好狗,很会吵架。它旁边的大黑狗是老杨队长家的。还有黄保管员家的大狗、刘会计家的……。

刘会计家的狗子竟然有名字,这一点是比较有特色的,这年头农村的狗基本上就是靠“喂”、“嘬嘬”召唤,名字这么高大上的东西,一般只有“知识分子”家庭的狗才有。

刘会计是高小毕业,给自家狗子起名字,也是他表示身份的方式之一。

为此陈凡还多摸了两把,随后在两条狗子的纠缠下,一步一挪地上了大堤,等了许久的两匹马迫不及待地往他怀里钻。

抱着马头安抚了一会儿,陈凡便翻身上马,回家。

正所谓清明农事忙,现在这个时节,正是农村忙着春耕、播种、施肥的时候,若是种了茶树,也是采摘的季节。

只不过在村子和大堤之间,只有一条不算大的鱼塘,并没有耕地,所以这里也没有人在。

要穿过知青点门前的那条路,往西边走,才能看见人们忙碌的身影。

回到家里,又是一阵鸡飞狗跳,倒是村里的狗子们都比较自觉,看了一阵热闹后,便乖乖地自己回家,走的时候还在用奇怪的眼神看滚滚和长长、水水。

趴那围墙的栏杆上、嗷嗷叫个啥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