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百姓没有了收入来源,天下岂不是距离大乱不远矣?
“陛下当面,臣自然不敢乱说,臣这里有一份统计,陛下看之便知真假。”说着话,宋痒这便从怀中拿出了一份奏书,跟着中官张茂则连忙走上前来,接过转呈给了赵祯。
至于庞籍,那纯是运气不好,抽到了中签。他似是早就知道了会是这样的结果,面色又是一苦而抱拳做揖道:“臣遵旨。”
“有何区别?”赵祯听了有一些头晕地问着。
这些大臣,都是土地兼并的受益者,宋痒此举就是要从他们身上拔毛,他们能乐意才是怪事。
事实上,所谓的上中下三策,都是相公们一起想出来的。而三位宰相以抽签的方式分了这三策,只是庞籍运气不太好,选到了中策而已。
宋代的田赋相对其后的朝代实际上是比较轻的,原因当然不是宋代的统治者仁慈,而是对地方的控制力比之后朝都要弱,且宋代的统治者在立朝之初并没有重新进行土地分配,加之在中央集权的帝国中,法令推行的成本之高导致难以贯彻到基层,而且五代消灭了地方上旧有的世家,豪强,儒学家们还在重建宗族,因此难以调查到实际控制田亩的统治者也就只能被迫“轻田赋”,这在宋史和宋代的诏令中都有所体现。
“这般一来,当地官府就可以多上一笔收入,而百姓有了自己的田产之后,生活就会变得更好,人心稳定之下,商业自然也就好做起来,商税便也可以多收上几成,这便是国强民富之道。”
田税可称农税,但之间还有所区别的。
涉及到钱财大事,谁都不想开口,这原本就是正常之事。毕竟想要弄更多的钱,难免就会得罪人,这样的活计往往都是出力也不讨好。
商业发展受影响,直接就影响到了税收,即是这般,宋痒就提出加田税之言。
“说说吧,你所说的田税要怎么征收?”
“万万不可。”
“可派枢密使包相公前往。”庞籍没有犹豫地就说出了人选,可见之前早已经有所准备。
“什么,此言当真?”听到这惊人的数字时,赵祯着实是被吓了一跳。
百姓没有了余钱,消费能力下降,自然而然商业发展也就受到了影响。
苏石的事情采取的是谈判的方式进行,结果如何现在都未可知。而接下来要谈的就是国之财政的大事。
这般的好事情,赵祯又哪里有不同意的道理,当下这便当殿宣布从即刻起加收田税。
这就导致宋朝对田税宽容,在其它方面赋税较重。像是有商税、酒税、茶税、盐税等等相比就较重,这也是大宋富裕的根本原因。
这也就有人说,宋赋,于几十倍于汉。
只是此事是陛下同意的,他们也无法当众反驳,只能想着私下里去做些什么。
“这个中策不错,但不知道应该派何人与苏石交涉呢?”赵祯先是点头,随后反问着。
皇帝一言而决,看得其它大臣们心中恨得直痒痒。
宋痒其人,或许是性格如此,又或许是职责所在,让他从不在朝廷之中拉帮结派。
听着赵祯的问话,宋痒开口解释着,“陛下,田多交得多,田少交地少。普通百姓只有两亩田地者,可向往常一样缴低税。如此一来,抽重税之下,当地豪绅就会发现,土地不仅不会让他们发家,反而还会成为一种累赘,如此一来,他们就会把多余的田地交出。届时,可以让当地官府以低价买下,在然后以平正常的价格租给当地百姓。”
大宋富不富他们不管,但自己是一定要富有,不能吃亏的,不然做官还有什么意思?
清丰城外之战,苏石打断了宋军的脊梁,接下来一路向北的过程之中,十分的顺利,在无什么不开眼之人来找麻烦。
这一刻,苏石似又成为了大宋的武吉侯一般,地方城池对于他之所到之地采取的是不闻不问之策,即不剿,也不开城让其进入。
苏石有系统相助,自然不担心吃喝用度,路过城池也没有必要非入不可。就这样,苏家军队伍一路北上,先后过大名府、恩州、德州、沧州、清州、直至大宋北境边界霸州。
九月出发,带着一万多家眷赶到霸州的时候,已然是十一月初,此时天已寒凉,一早一晚尤其阴冷,眼看大雪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