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石的脸色由刚才的笑容变成了严肃,随后言道:“即是会谈,就请拿出诚意来,如果没有,那也不必谈下去了。大不了我们苏家军就一路北上杀过去,张使者,想必你应该知道,本天王不是在开玩笑,我们有这样的能力。”
先是坦诚,跟着就是拿出好处。
如果这些都不行的话,那就只剩下威胁。
且苏石的威胁可不是口头上吓唬人,而是他真有能力做成一些事情。
现在外面是数九寒天,对于普通军队而言,并非是交战的好时机。可这种恶劣的天气对苏家军而言,影响却是极小。
凭着他们御寒的精良装备,苏家军虽然也会受一些大雪的制约,但比起辽军却要好上许多。倘若苏家军真要动手,可以想像,辽国必然会受到不小的重创。
这一点,正是辽国朝堂上那些老爷们不想看到的结果。
苏石给出了三天的最后期限,就是摆明在告诉张俭,你可选择的时间不多了,不要真逼得双方刀兵相见。
张俭走出了苏石的主帐,一脸沉重的回到了自己的帐中。
从上京城而来,辽兴宗就给予了他专断之权。苏石愿意与辽合作,愿意与辽有着友谊,这就是辽国的目标。
苏石早就知道了辽国的底牌。
前两天,孟有德就传回了消息,他已经到达了高丽,并对那里的情况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即高丽所谓的盛世与大宋基本一样,过的好的都是豪绅与权贵,至于普通的百姓,还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只要苏家军兵力有限,那就不用担心他们会打辽国的主意。
比如说,最早的让苏石加入到辽国。倘若是不能的话,是不是可以让苏石距离辽国远一些,最好可以入海远洋,永远的不要出现。
再再不济,他也想约束苏家军的队伍数量,只要苏石表现出一点的弱势来,张俭就会提出这个要求。
文宗王徽高高而座,目光看向下面的文武臣子,脸色有些不好看。
一套玻璃工艺品而已,系统之中要多少有多少。只是因为苏石一直本着饥饿营销的方式,没有拿出来几套,才使得价值一直居高不下而已。
苏石哈哈的笑着,意气风发,一脸的自信。
人家重生也好,穿越也罢,多都是乱世之局面。
“呵呵,这东西很值钱吗?算了,就算很值钱吧,但现在给了辽兴宗,也不过就是让他帮着保存而已。终有一天,我们会很快给取回来,且你们记住,这一天并不会太过遥远。”
就在昨天晚上,辽国送来了消息,说是一个自称龙天王叫做苏石的大宋叛军,此时正在穿行于辽境,其目的地正是高丽,请他们提前做好准备。
张俭走了,说是要通知沿途上的辽国城池,苏石笑着送其离开。在送别的时候,还拿出了一套看起来很上档次的玻璃艺品,送给了对方。说这是要他送给辽兴宗的,以表达自己感谢让路的心意。
果然,三天之后,张俭同意了。
消息中还说,这个叫苏石的打仗很有一套,倘若是高丽大意,很可能会就吃大亏。
乱世之下,更有利于浑水摸鱼,从而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国度。
不断进行内政改革,高丽的大形势的确较之以前好了许多,他们已经多年未有外战了。就像是去年的宋辽等四族大战,他们也只是听闻,从未有参与其中的意思。
对于这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的倒霉之事,大家都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好,文宗这便在第二天一早叫来了众臣,商议对策。
事实上,苏石的确从梅阳那里提前一步获知了辽国朝堂上的情况,尤其是对自己的一些方针意见,他这才能够精准地抓到张俭的七寸,知道什么应该说,什么不应该说。
可以说,苏石今天之言已经可以让张俭回去交差,只是他个人还想要更多。
这样的东西,在苏石眼中自然不算什么。
文宗王徽,采取的是闷头发展之策,或也可以说是闭关锁国之策。
以苏石的头脑,他可以想到张俭要做什么,但于他而言根本就不会在乎。
这就是做给张俭看的。
尤其是黄草岭地区,因为地理位置靠近辽国的原因,这里常会被辽国骑兵入侵,以打草谷的方式被劫掠,这里的百姓常有因为吃不饱饭而死人的情况。
这样的人,不应该轻易低头才是。
但苏石来到的时期,却是大环境和平的时代。宋仁宋是如此,高丽文宗亦是如此。
这三天,苏石可不是什么都没有做,相反,他让苏家军加紧操练,即便外面寒冷非常,冰冻三尺,但苏家军一个个穿着保暖的羽绒服,训练起来热情依然十分地高涨。
现即是知道了苏石的目标所在,而辽国又不想与其开战,那就只剩下通知高丽,看看能不能由他们出面来遏制苏家军的发展好了。
然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高丽重臣子却是面面相觑,不知道要如何的回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