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三十二章 商队感受  带着系统来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小山般的粮食就堆在打好不久的水泥场院里,所有来到这里的百姓,一个个都激动了。

不少人,尤其是老人更是忍不住痛哭流涕。

这些都是经历过吃不饱饭时代的百姓,他们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吃上饭,不会被饿死。但就是这么一个后世看似小的不能在小的要求,放在当下,却是一直无法满足。

很多底层百姓,他们的祖父是饿死的、祖父的父亲也是饿死的、祖父的祖父还是饿死的。

尽管他们很勤劳,很能干,但在地主、豪绅的压迫之下,在这些根本不把普通百姓当人看的时代环境下,真正是丰收、百姓苦。

天灾、百姓更苦。

现在龙天王来了,在苏石的带领之下,老天爷格外的给面子,不仅风调雨顺,粮食产量平均都高于往年,更有了土豆等的存在,让大家彻底看到了吃饱肚子的希望。

听人说,明年只要申请,大家都可以种土豆和红薯及玉米等物,那岂不是说,他们也可以在明年秋天获得这样的丰收了吗?

尤其苏石收的农业税很低,且直接和百姓的收获挂钩。

即好年景,收获大,上缴的就多;一旦碰到灾年,上缴的就少。

这是很人性化的一种交税方式,百姓们都是十分认可的。且龙天王治下的农民,除了收获时交税之外,在没有任何的苛捐杂税,这一点才是最最重要。

所谓家宅不宁,万事皆休。

大半年的发展下来,在极好政策的鼓励之下,苏石又是言出必行,他的实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扩张。

过了千里长城,一入永州地境,原本马车内的颠簸感即消失不见。

很多朝代,上面的政策都是好的,只是执行的时候到了下面就变了样。

下面的小官小吏之贪娈,最终使得百姓是入不敷出,最终逼得百姓是不得不造反谋生。

给商人车队的第三感觉便是这里的百姓,一个个精神面貌都很好。

那如果可以打败他们,这些粮食就会是自己的。有了粮食就可以召兵无数,那个时候便是借此而攻向高丽南地,自己成为新的高丽王也并非是没有可能。

无法得到辽国的支持,主要是无法买到对方提供的粮食,一种强大的危机之感,自然而然的笼罩在了尹玉虎的身上。

龙天王曾公开说过不止一次,农税就是这些,若是谁敢在其中动手脚,百姓皆可异地告官,这也是一种打破地方垄断主义的方式。而不仅如此,龙报也是应景而出。

九月,除了粮食大丰收,苏石借此收拢了民心之外,定州城的建设也开始如火如荼般进行着。

九月底,辽国的三支商队终于从辽国来到了苏石所治的六城之地。

尤其是一个个粮仓建立起来,就在百姓的眼皮子底下成立的时候,百姓们变得更加拥护苏石。用着很多老人的话说,他们活了几十年,还是第一年家中有了如此多的余粮,来年再也不用为没有吃的而发愁了。

在很多百姓看来,如果家中连一个龙王军中的助农兵都没有的话,那绝对是一种耻辱。

尹元从辽国回来了。

在这里,你根本看不到什么垃圾存在,更不要说大街上有随地大小便之人了。

这样的百姓面貌,即便是在辽国,也就只有一些个有钱人还有权贵身上才可以看到。但在永州城,这里的百姓却是人人如此。

大街之上,还是一条条宽阔的水泥路摆于大地之上,走在这里,小商小贩的叫卖之声那是不绝于耳。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助农兵的人数由原本的两万增加到了三万,农兵也由四千人增到了五千人;因为只有剿匪一些小战发生,辅兵人数增加不多,由原本的三百变成了现在的五百。

今年尹玉虎所控制地区的秋粮刚下,倒是可以挺上一段时间。可是来年呢?

行走在水泥路上,辽国所来的三支商队入目之处,震惊是一处跟着一处。

多数的百姓脸上都洋溢着笑容,那是一种幸福的味道。

永州,加入到龙天王之地的时间并不长,但在苏石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和物质之下,依然显得无比繁华。

或是说,放在其它势力眼中,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在龙天王的地盘之中,却并非是不可能做到之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