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通判孙应带军出城直奔虎丘山时,吕敬人连忙写了奏报向朝廷请援。
附近昆山城将军于洋得闻消息之后,带兵救援常熟,却因大意,路上被伏,大败时选择投降。
拿下苏州,让原本势力并不强大的李唐瞬间变得壮大起来,真正成为了可以在一时之地与宋军较量的势力所在。
历史在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直拖到最终金兵南下,北宋灭亡,李唐眼看局势紧迫,也曾起兵与金兵交战,最终被灭。
新的一年即将来到,新的希望又将开始。
也就是他们没有遇到强大的敌人,不然分分钟就把他们那张虚伪的面庞给揭下来。
于洋为了活命,转身带着李唐大军回返昆山城。
成为了扶桑女婿的李博,终于有了强大的靠山,这可是他用了数年时间谋划而得。
这个新年,对于很多龙天王所控制的六城而言,无疑是新生的开始。
再说苏州城,有被两面夹击之势时,通判孙应便请求带兵前往虎丘山,欲与其行犄角之势力保苏州城之安全。
汴梁城。
同一时间,距离海门西面的崇门镇内有李唐之人反叛,杀了当地的官员,控制了该镇。
无它,帝王猜忌你呀。
大宋历史之中,李唐势力一直存在,且也一直在酝酿着复国之事。
就在十二月初,李唐的当代首领李博迎娶了扶桑三条三皇之女秀和彩香子。
但只是酝酿,因为李唐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打击,使得他们没有那么大的压迫感。掌权者在没有足够的胜算之下,又不想冒险,所谓举兵复国之事便是一拖再拖。
为何,满朝臣子,竟然无人敢出来力挽狂澜呢?
还不等朝廷这里有一个决议的时候,孙应的八百里加急奏书又至。金銮殿上,得知苏州陷落的消息时,仁宗赵祯直接气得是晕倒了过去。
平时口口声声的忠君报国。打压武将,认为他们一旦有了权力,就会拥兵自重,威胁社稷。
原本就担惊受怕的吕敬人被两人这一撺掇,便也就头脑一热,开城投降。
仅仅就是因为他要刀斩了苏石的女人吗?
仅仅就是因为自己威胁过对方的父母?
常熟、苏州的接连沦陷,让朝中大臣们都失去了原本的镇定。在并不了解那边的情况之下,都以为李唐必定是率大军而来,不然怎么可能会在短短时间内,连攻两座重城。
这个时代,苏石的到来,提前一步揭开了李唐的面具,使得朝廷加大了打击李唐的力度,让他们也不得不加速复国之事。
可在好的身体也架不住这般噩耗的打击。
但同样是新年要到了,赵宋的南地却发生了一件惊天巨变的大事,打了很多人一个措不及防。
两兄弟做了决定的那一刻,天空中又飘起了大雪,快过年了。
正是有了吕敬人这样的败类,苏州城未经任何的战火便归李唐所用,其中城内囤积的大量粮草,以及足足数十万人口,尽皆李唐所有。
已经年过四十的赵祯,算是皇帝当中身体好的。
包拯也是倒霉催的,苏石离开,受其影响,他不仅被第一时间由北境调回到汴梁城给监视起来,现在更是挂着枢密使的职务,却是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眼看着守城之士兵,有的年纪与自己相访,有的比自己还要年长,都已经五十多岁了,吕敬人便感觉一阵的心凉。
一众太医赶来,手忙脚乱的一阵忙乎之后,赵祯这才清醒了过来。按说应该好好休息一下的,可是现在朝政紧张,却是容不得在去拖上半刻。
去年苏石的离开,就曾让赵祯一段时间里茶饭不思,他始终想不明白,为何苏石会离开大宋?
平时,这些人不都是一幅忠君报国,一幅恨不得把心掏出来给自己看的模样吗?
现在怎么就不知道为国分忧?
朝臣之中,赵允让也在低着头,但余光还在不时的观察着其它人。发现大家都与自己一样的选择时,他的嘴角轻轻一翘,笑了起来。
刚才就是他率先低头,果然其它的大臣们都是争相效仿,而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眼看着无人敢于站出来承担大任,赵允让便缓缓抬头,正好就迎上了赵祯扫来的目光,就见其不躲不闪出声说道:“陛下,臣荐一人,有他领兵,定可稳定南地局势,将李唐逆贼尽数诸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