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现在,庞籍的想法还是想要继续的观察观察。
涉及到储位之争,一旦下了注,那就是买定无法离手,干系实在是太大,没有明朗的局势之前,庞籍不会轻动。
苏石是一个讲道理的人,但他并不守什么规矩。真惹怒了他,那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干出来的。这样的臣子的确是不受控制,但在乱世的时候,也是真正需要的大才。
南方向来是交税重地,现在那边出现了不稳定的事情,必然会对国库收入有所影响。宋痒说完了这些之后,便请示是不是可以派大军把李唐给灭了,至少也要把他们给赶出南地,不然长此以往,怕是国之财政就可能会出问题。
好不容易来了一个说实话的,却说的是让赵祯头疼之事。
赵允让也看出了这个道理,他就从来没有去找宋痒交谈过,更没有行拉拢之事。这是因为他心中清楚,这样有能力的臣子根本不用去拉拢,如果自己的儿子上位了,宋痒也会做好本职工作,相反赵曦上位,亦然。
包拯一见到赵祯之后,那是眼睛发红,尤其是看到赵祯此时连座都有些费力,还需要半卧着接见自己的时候,心中更是心疼于官家,有些话也就自然无法张之于口。
以包拯的性子看到这些,自然是心中愤怒。但他的怒只是在心中,并没有表现在脸上,更不会由嘴中说出来。
只是可惜,庞籍太聪明了,太过于会审时度势。
先不说,苏石在,李唐现在或许已经被赶出了赵宋,就说此人若是在的话,曹皇后与赵允让也不会如此的跋扈了。
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有苏州被李唐所占导致。
这其中,有一部分是苏石离开所致,没有了仁茶、香烟、烧刀子和绢布等物品流通之后,商税少了很多。
并不简单的包拯,眼见有些人势大,他采取的只是不迎逢的态度,他尽力把自己手中的工作做好,然后就是等待,等待着官家的身体恢复,等待着朝堂重新恢复一片清明的样子。
“曾公亮还没有解决李唐之事吗?行了,朕知晓了,会找人商议快一些解决这件事情。”
千万不要以为包拯的性格直,有什么就会说什么,甚至真如影视剧中一般,面对着皇亲国戚也会毫不留情。封建社会之中,这就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这根本就是一个为国之人,而非是为了某一位君主在努力。
这个结果,正是赵祯最想要听的。
这样的臣子就是一个孤臣,是最让帝王放心,也是帝王最喜欢使用之人。
在此之前,变数依然还是存在的,那他这样的聪明人就不会轻易下注。
大半年的时间过去,赵宋官军还是没有剿灭李唐势力,这让南方不少人是人心惶惶,更有甚者,已经打起了其它的主意。面对着朝廷的征税,远不像是以前那般上缴的那么痛快,看那样子,似乎朝廷把他们逼急了,他们就可能会联系李唐一般。
历史中所谓的仁宗盛治,富的并非是真正的百姓,而是那些权贵与世族,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得到多少的改变。朝堂的收入也只是比往年多了一些而已。
庞籍,同样是宰辅之一,同时还是荆王赵曦的坚定支持者之一。
赵祯单见宋痒的时候,此人果然就没有就朝局多说一句,只是在讲到国库收入的时候,说了不少。
按着宋痒所说,国库收入比之前两年锐减了至少三成。
庞籍需要看到的是赵祯真正重上朝殿的那一天,重新手握大权的那一刻,甚至由赵祯的口中直接指定接班人就是赵曦,也只有那个时候,他才会真的全力支持荆王。
只是可惜,苏石已经在心灰意冷之下离开了赵宋,现在正在高丽之地混得是风生水起。前一阵听到传来的消息,说是富弼如今身份也是水涨船高,成为了文官之首。
很多人收到这个消息的还有些嗤之以鼻,认为只是在一个小小高丽为文官之首,那是远不如在地大物博的赵宋当一位相公权力更大。
但包拯并不这样认为。
他了解的苏石,绝对不是一个消停的主,现在人在高丽,可谁知道以后会不会反攻辽国呢?
或许对于旁人而言,能得高丽已然会心满意足,但苏石绝对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