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0章 不寻常之地(有彩)  重生之顶级摄影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但看陈平生现在拍摄的作品,她不禁由衷期待起了明年的格赛,不知道那群评委又会对这样一部作品做出怎么样的评判呢?

在拍摄完这一张照片后,今天的拍摄工作就结束了。

这比拍摄黄河沿岸更加费劲,陈平生已经使用了祈祷音乐盒,但制约拍摄时长的,不仅仅是天气,还有人群,车辆的颜色等等。

而一到了黄昏时刻,因为大气影响,颜色已经偏离了原本的模样,所以就没有必要进行拍摄了。

黄蓼也有更多的时间,去拍摄属于自己的作品。

她的作品没有那么多讲究,她想要拍摄的,是一种日常里的微妙平衡。所以选择的地方,都是非常具有生活气息的角落。

比如眼前这张,她把二人居住的房屋门拍摄了下来。这是为了拍摄而临时租下的房子,白色的门扉上挂着一篮子,是这里最常见的风景之一。

可黄蓼觉得很美,在光影下,门扉上能看到淡淡的树叶影子,整张照片的色彩非常平衡,看起来平淡且令人舒适。

这也是陈平生最欣赏黄蓼的一点。

她具有旁人不能及的感知力,非常善于在日常中捕捉各种色彩,并融汇到一起。

可能黄蓼自己都没有注意到,但陈平生因为看过的作品实在太多,因此一眼就从她的照片中发觉了这种能力。

而类似的照片黄蓼还拍摄了很多,比如一条黄色的狗在路边喝着泥坑里的水,身后是蓝色的汽车和墨绿色的别墅。

还有一张陈平生个人最喜欢的作品。

也是在这座小镇拍摄的,是拍摄于屋内,黄蓼坐在椅子上,捕捉到了一张色彩内敛的照片。

黑色桌子上摆放着大片的拼图碎片,两把沙发椅倚靠在桌子后,旁边就是白色的门扉,整个画面简单,温馨,却值得细细观瞧,慢慢品味。

当时黄蓼拍摄完后,自己觉得挺好看,但也没有意识到它们有多少艺术价值。

还是陈平生说让她整理出来,出版影集后,她才真正意识到应该如何对待这些照片。

如果论对艺术摄影的眼光,估计陈平生敢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这些照片看起来非常无趣,但实则隐藏着很多危机感,这种危机感来自于照片中各种不易察觉的隐喻和对比。

比如那张黄狗喝水的照片,它看起来平平无奇,就像是路人随手拍摄的一样。

可是它后面的车辆与别墅,是非常崭新的事物,它们象征了很多,金钱、奢靡、改变。

这和黄狗面前的泥坑形成了很有趣的对比,在这满是砂石的土路上,泥黄色的水坑如此破旧不堪,却就在崭新的别墅旁。

这就是一种隐喻,平静下的危机,看起来繁华实则如破败的土路一样只是虚假罢了。

很多人会说这种解读属于过度解读,就像初高中的语文阅读理解一样。

但误区也恰恰就在这里,所谓的对比,不是让所有人一眼就看出来的那种清晰对比。

那叫做刻意。

不是拍摄水泥工和高楼大厦的对比,就叫做艺术。

那太容易懂了,是社交平台可以获赞的艺术,却不是艺术家们追求的艺术。

如果只是局限在这一步,甚至可以说这位摄影师根本就没入艺术之门,就好比网红和明星,民科与科研工作者的区别。

任何领域,艺术和赚钱,都是泾渭分明又含混不清的。

艺术入门后肯定是不赚钱的,只有当伱出名,作品得到大众认可,才能开始赚钱。

艺术追求的是一种暧昧不清的状态,即我所表达的,和你看到的未必是一回事情,但你通过画面细节,就能还原出作者本来的想法,甚至超过作者的想法,联想到新的东西。

真正表达反战的电影,未必拍摄战争。真正表达爱情的作品,也未必是在拍摄爱情。

很多艺术价值,不是艺术家本人赋予给作品的,而是这个时代,所有人的精神印象赋予给它的。

就像鲁迅先生的文章,那是一个时代的浓缩,为什么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更爱鲁迅?不是因为他写出了现代人的痛点,而是因为他笔下记录的那个时代,开始和现在有了一定的重合。

甚至回旋镖狠狠地扎在了许多人身上。

崇洋媚外,逢高踩低,这都是人性的弱点。

当身处于类似时代的人看到后,自然会不由自主的解读出属于自己本时代的精神内核,进而使其成为经典得以传承。

这就是经典名著的力量。

照片也不例外,当摄影师把一本影集拍摄出来后,他所表达的内容,也会成为时代的缩影之一。

遇到那些有类似感受的人时,就会引起共鸣,进而成为经典。

黄蓼拍摄的作品,如果未来发生金融危机,那么必然能引起诸多读者的共鸣。

因为这就是她这部作品潜意识里所表达的东西。

一种隐藏在平静繁华表面的危机感。

就在陈平生坐在桌子前,规划未来几日的拍摄之时,黄蓼走了过来。

“这部作品叫什么呢?”她看着陈平生电脑里的照片问道。

“叫什么?”陈平生看着屏幕里蓝天白云下的公路广告牌,回答道:“叫不寻常之地。”

“不寻常……之地?”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奇妙,是黄蓼没有想到的。

她本来以为会叫做《消灭透视》、《摄影背面》之类的名字。

看来陈平生的取名能力还是很厉害的。

“那整部作品有多少张啊?”黄蓼坐下,把桌子上的拼图拿起来,这是她在本地商场里买的,本来是为了打发无聊时间。

谁曾想突然灵感迸发,有了拍摄一部作品的念头,根本没时间进行拼图。

“不多,几十张吧。”这部不寻常之地,是为了展现出这种概念,所以并不需要拍摄几百张。

不过即便如此,也是不小的工作量了。

黄蓼笑了笑道:“说不定等你拍完,我的作品也拍完了。”

“希望如此。”陈平生附和道。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