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景框里只有几百人的方阵,后期特效一加就是万箭齐发了。
广播体操拍好还不算完,还要追加补拍大量的特写镜头,主要是唐军士卒式中箭的场景。
这部分全程围着绿幕拍摄,后期制作的时候再替换到原版素材里。
唐军这边拍完之后,群演们换上袍子跨上马,开始拍西突厥大军冲阵的部分。
皇城镇挨着山丹军马场,因此当地人基本都会骑马,本地的那达慕大会年年都有骑马比赛,因此拍起来十分顺利。
然后还是围上绿幕,改由武行上马,补拍开弓射箭和中箭落马的特写镜头。
主战场的部分完成之后,木兰这边的分战场就相对容易得多了,除了所需群演人数变少之外,另一个原因是近景镜头更多一些。
还是远景镜头先拍,几百个群演骑在马上,摄影车架在远处的小丘陵顶部,居高临下把远处的大片草场纳入取景框。
这里是一个精心选择的低地,按照剧本设定,王帐军沿着丘陵边缘折向东北,直指唐军大阵侧背。
监视器里,几百个群演骑在马上聚成一坨,慢速前行逐渐消失在远处的丘陵背后。
添加了后期特效之后,就不再是一坨骑兵,而是一坨一坨的骑兵铺满低地,稍作间隔之后依次前行。
素材拍够之后,同一批人,拍摄王帐军后队中计被引走的镜头。
这一条拍完,还是这一批人,画上仿伤妆,开始拍王帐军狼狈逃跑的部分。
接下来又又又是这一批人,换上回纥部族的服饰,拍回纥友军诱敌的镜头。
最后依旧是这一批人,更换唐军衣甲,摇身一变成为郁南统帅的斥候部队。
苦练半年的骑术,这回派上了用场。
一百多米的丘陵虽然不高,但是骑马往下冲还是相当危险的,更别提还是几百匹马一起往下冲。
陈一鸣当然不会让郁南如此冒险,远景确实有几百骑,但那时候画面是相对静态的。
等到郁南真正往下冲时,身边就只有十几骑了,除了必须出镜的木兰和聂元,剩下的不是骑术教练就是武行兄弟。
近景和特写拍完之后,木兰和聂元收工,换骑术替身上场,拍大队人马一起往下冲的镜头。
再往后则是草原决战的重头戏,骑兵对决。
在咨询过历史专家,并与林萧、摄影组和武指组研究过画面效果之后,陈一鸣把这场对决规划为三个部分。
最开始是骑射。
唐军出现在丘陵顶部的时候,底下的王帐军必然要预警整队,陈一鸣在这里没有让敌人降智,王帐军亲卫的整备速度并不慢。
木兰手下人少,直接冲阵很容易被缠住失去速度,因此她选择高速掠过敌人骑阵,然后放箭袭扰乱敌阵势。
这就是后世蒙古人的“曼古歹”战术,陈一鸣给挪到了初唐,虽然不符合史实,但是拍出来确实好看。
郁南和聂元各带一队斥候绕阵发箭,王帐军陷入混乱,部分人下马躲避,部分人驱马离阵绕圈提速,试图拦截唐军骑队。
于是战斗进入第二阶段,对冲。
唐军胜在速度更快组织度更高装备更好,王帐军胜在人数更多,两方对冲的结果是唐军透阵而出。
战斗就此进入最后阶段,木兰一马当先杀入王帐军中军,斩将夺旗一击致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