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9章 不可能再长大  这个导演要谢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当然,铂爵虽然是主控,也只是项目投资方之一,这一个亿还要好几家分。

即便如此,收益率也相当惊人了。

不过这个项目终究是陈一鸣与马云腾“放权”的第一个案例,主持项目的小美老牛老贾头一次挑大梁,学费同样没少交。

《情书》下映也有两个多月了,随着票房分成陆续到账,项目总结会也开了不止一场,问题确实不少。

首先是制片环节,小美初当印把子压不住祥瑞的放飞,掉的钱还没关机就逼近了预警线。

要知道这条线设在制片成本的120%处,超了就会引来陈一鸣和马云腾的介入。

电影还没拍完,后期还没动手,预留的准备金却已经浪干净了。

幸好陈马二人早有预料,梅根和马二爷也都痛痛快快地掏钱,加上浪过头的祥瑞及时悬崖勒马,总算在追加预算之内顺利关机。

然后是宣发环节,早期老牛和老贾过于患得患失,自掏腰包冲预售过了头,无谓占用了大量宣发资金。

正式上映两周过后电影走势依旧坚挺,到了动真格需要增加投入维持曲线的节骨眼上,资金又浪完了。

在确定大赚特赚的时候再追加投资其实并不可取,因为极易引发大小资方之间的争执,就算《情书》的几个出资人都是老交情,但原则就是原则。

最后还是援引《魔都假日》的前例,大壮代表项目方向魔影发行部出让利润分成,由后者补上了宣发资金的缺口。

这也是为什么立项之初两千到两千五百万的投资额,最后却直接翻上一倍突破四千万的原因。

明年铂爵预计会启动两到三个项目,《情书》的经验教训可资借鉴、弥足珍贵。

比如投资额度,董事长和创作总监商量过后,在原本2到2.5的基础上,大幅推高到3到3.5。

成本拉升是有足够依据的。

一方面,近几年涨价本就是社会经济的大势,建影院、看电影眼瞅着都要翻倍钱,没理由拍电影不需要。

另一方面,明年的创作班底比照《情书》还要弱上一线,王威、田黎和李准资历太浅,就算《木兰》如愿取得成功,对三个副导演的加成也算不上很大。

三人受限于资历和背景,建组自然也会颇多掣肘,简而言之,就是对资方的吸引力都不太够。

陈一鸣做不到只凭给自己挂上监制和编剧的头衔,就让合作伙伴们掏出真金白银供三个萌新练级。

在商言商,吸引力不够就只能靠加大自有投资来弥补,这个大头儿只能铂爵来出。

能用钱来解决的问题,就算不上真正的问题。

对陈一鸣来说,接下来“魔改”对象的选择,才是重中之重。

其实这个类型本身就是“借鉴”的结果,前世的《唐人街探案》已经给陈一鸣趟出了一条金光大道,三部系列片合计百亿票房,充分证明了这个点子的可行性。

但是具体如何操作,依旧存在诸多值得斟酌考量之处。

常理而言,侦探片是发展得极为成熟的电影子类型之一,分支众多佳作不绝,“抄”起来理应毫不费力才是。

然而陈一鸣仔细检索前世记忆之后,却发现“魔改”起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不说别的,华国侦探文化的缺失,就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

这跟电影局的审查其实关联不大,因为即便是早些年审查极度宽松、警匪片尺度惊人的时期,整个领域的剧本原创力依旧孱弱得很。

据陈一鸣所知,前世的不少“儿时经典”,狄胖胖也好,六组也罢,随着他本人年龄和阅片量的提升,都或多或少地有着似曾相识之感。

说白了,这个类型在华国,本就是“魔改”起家的,追根溯源起来很难脱得开海外关系。

《唐探》引领的“泛亚”路线在某种程度上绕开了审查,但是根本问题依然无力解决,原创力缺失,终究还是让整个类型的发展无以为继。

没办法,一切文娱形式都源于纸笔,华国侦探文学的衰微,直接作用到剧本和受众两端,相当于让侦探片竖立于沙堆之上。

这也是前世《唐探》拍到第三部就拍不下去,强ip没能进化为电影宇宙的主要原因。

因为整个系列已经被负责搞笑的宝强所“绑架”,离悬疑探案越来越远了。

后世经验表明,系列电影想要成就ip,一定不能绑定某个导演或是主演,要做到所有人都灵活可换。

当然,这个规律不包括动画片,比如《柯南》。

而《柯南剧场版》能一拍二十年,也不是没有代价的,那就是作为主角的洗衣机,一辈子都不可能再长大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