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图笑眯眯地截断话头儿,“是因为里面有安西西吗?”
小伙儿完美地避开米图布下的地雷,“那倒不是,那片子里的音乐我很喜欢,台词也很有味道,我干活儿时喜欢拿来当背景音乐。
电影时长1个多小时两节课的时间,刚好片子播完起身活泛活泛,权当闹钟了。”两人就此聊了下去,米图久违地找回了当年在群里做讲师的快感,就是眼前这个捧哏不太合格,总是让话题走向奇怪的方向。
比如米图说《1951》的主题是成长,对方连连点头,并补充说电影里刘东君的成长确实循序渐进,早期连手榴弹都不大会扔,只有挖地球比较专业,到片尾时已经是一名精通十八般兵器的精干战士了。
米图哭笑不得,偏又无言以对。
有一搭没一搭的,时间临近9点,《第十三层楼》的场次终于到了。
这也是米图认真思考两人未来的主要原因,如果一个男人愿意迁就伱,而且相处起来时间过得很快,那时候嫁人就不再是将就,而是从心。
两人肩并肩往闸机走,这时米图才意识到,虽然已经是今天最晚一场,但候场的人还真不少。
闸机前排起了长队,目测也有百来号人了,米图不由得为自家偶像感到骄傲,这才叫牌面呢,试映场就差不多满座了。
映前广告,米图有幸把年后放假时正式上映的大片看了个遍,让她有些奇怪的是,包括《第十三层楼》的预告片。
看过之后,米图不由得感慨不愧是自家偶像,多日不见还是那么特立独行,五部电影里唯有《第十三层楼》画风清奇,别家都是各种特效高光一口气拉满,只有偶像这部素得惊天动地,全程都只有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对话,难得有个跑酷片段,却是惊鸿一瞥转瞬即逝,根本就不解渴啊。
虽然关子卖得挺好,可是那几部大片来势汹汹,偶像这次会不会过于托大了呢。
只能说事业粉的dna深植于米图的基因,隔这么久再见,还是第一时间操心偶像电影的成绩。
电影正式开始之后,放映厅里的些许私语很快就消失了,因为每个人都沉浸到了剧情之中。
虽然近年来因为工作原因阅片量大幅减少,但米图的底子还在,她很清楚一部电影想要从一开始就把观众牢牢吸引住,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特别是陈一鸣这部是典型的剧情片,到目前为止都还只是演员走来走去的各种对话,虽然其中信息量惊人,但显然不足以让每个观众都目不转睛。
电影属于典型的三线穿插叙事,照理说走多线更容易导致慢热,观众一走神就再也拉不回来了,当年号称国产多线叙事祖师爷的《石头》都因此吃了亏。
但是《第十三层楼》不是这样,三条线的外在特征十分清晰,米图一下子就看懂并跟上了。
电影一开篇就是令人耳目一新的科幻未来风,出镜的女演员米图并不认识,但以她为视角的未来家居生活,却一下子就打动了米图。
全自动语音控制的晨间时光,令难以克制地米图心驰神往,可能是担心观众过度沉浸,下一刻女主丈夫的房间,又瞬间把米图的心神拉回地面,让观众了解到电影背景只是近未来,距离现在并不遥远。
随后镜头随女主视角顺次走过社区、街头和公司,一路上的新奇事物让米图目不暇接,只希望镜头更慢些。
第一条线在其办公室内间一个突兀的庞然大物处定格,这台像休眠仓一样的机器与片头整体的极简氛围迥异,而是管线外露块头敦实的蒸汽朋克风,女主台词也表明,这是女主在利用公司设备在干私活儿。
休眠仓的玻璃屏反射出窗外的街景,能见到标志性的悬空天桥、楼顶广场与摘星楼,放映厅内压抑不住的惊呼,“卧草,我大渝城!”
显然知道渝城这处标志性街景的观众,不止是米图一个。
电影在此无缝转场,一段十几秒的高空航拍,带领观众俯瞰摘星楼周边,随后回到同样位于摘星楼对面的办公楼室内,此时里面已经是典型的当代风格,对话的也换成了两个男人。
“沈明!”放映厅内爆发出第二声惊呼,米图也险些叫出声来,好家伙藏得可真深呐,不仅预告片没露脸,连网上都没透出消息来。
这年头酒香也怕巷子深,别家电影谁不是按照名头大小来做海报和预告片啊,说好来客串的回头一脸懵逼地发现自己变主演了也不稀奇,陈一鸣可倒好,有沈大佬加盟居然死死捂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