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真正的冲击】(求订阅)
京城,《人民文学》杂志社。
现在《人民文学》编辑部收到林有成最新的小说《暗算》前面的听风者瞎子阿炳这一部分,毫无疑问是在整个编辑部引起了非常大的讨论,不过对于这样的讨论,编辑部的编辑终究还是没有说要退稿,毕竟这要是退稿的消息传出去,那肯定会引起京城整个文学圈子的意外。
毕竟林有成的稿子都被退稿了,这怎么不让一众文学界的人倍感意外。
当然,退稿也并不是不可能,像莫唁所写的《酒国》就先后被《收获》、《十月》、《当代》纷纷退稿,四处碰壁的莫唁的也很难堪,还是余桦看到这一情状,便把沉甸甸的《酒国》手稿背回江浙,恳切地希望和自己情谊较深的《江南》杂志编辑们收下这份小说,遗憾的是,因为某种原因,《江南》杂志也退稿了,后面这部《酒国》小说在没有在文学杂志上刊登的背景下在出版社出版。
至于真的要把林有成这一部《暗算》给退稿,很显然编辑部的编辑还没有人直接说这话。
“《暗算》不同于之前的《风声》和《潜伏》,讲抗战时期的地下谍战故事,这部《暗算》是讲国家成立之后的隐蔽谍报战线故事,这一点还是需要慎重。”
很显然,作为《人民文学》杂志社的编辑考虑的不单单是故事本身,另外也还会需要考虑别的影响。
张伟很显然也是知道这一点的,像听风者里面的这一部分时间故事都是在1950年秋至1952年春,写这个时期的故事,而且还是涉及到隐蔽战线,杂志社这边也的确是需要慎重,不知道上面会不会对发表这部小说有意见。
“倒也没有这么夸张,现在这都是快四十年前的事,而且有些也都有解密,林有成这部小说里面倒也没有什么特别涉密的,当然如果真的涉密,林有成也不可能会知道。”
这话也是让其他编辑都纷纷点头,毕竟真正的机密林有成也根本就写不出来,这个神秘的701云山雾罩着,依旧是充满着神秘感。
“文学本就是艺术创作,我觉得林有成写阿炳这个角色,也就是一种艺术创作,在我看来这位充满不可思议能力的同志,正是因为这悲剧性的命运反而给人物增加了真实感,他的残缺和死亡使得这个故事更具生命力。”
“没错,我也是这么认为,林有成这部小说很显然就是想要写一些秘而不宣的天才人物,在那个701的地方充满了与秘密相纠缠的悬疑情节,以及与偶然,未知相关联的无常命运,当然至少在现在的听风者阿炳这里是这样的故事,不知道后面看风者和捕风者会怎么样。”
“是的,这还只是《暗算》前面的第一个故事,我现在挺好奇林有成他后面怎么会写。”
张伟听见同事这话,点了点头,说道:“我同样也很好奇,这701还会有怎么样一些不见经传的天才,尤其是后面还会有不同的部门。”
虽然说对于林有成的这部小说《暗算》前面第一个故事有所争议,但是这也算是编辑部的日常,毕竟来稿本就需要三审三校,很显然在这一番三审三校之后,《人民文学》最终还是决定刊发林有成的这部《暗算》小说,不过这边张伟也和林有成有过沟通,想要在阿炳的故事结束之时,将下一个故事的引子给抛出来。
这也是作为编辑的考虑,毕竟林有成的这部《暗算》也算是长篇小说,其中的几个部分也都是不同的故事,在杂志上发表也就相当于是连载,自然也就需要让从文学杂志编辑的角度去看待林有成这几个不同的短篇故事。
也正如张伟这边所想的,林有成这边也将后面完稿的第二部看风者的主人公黄依依故事交给了张伟。
超乎整个《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部的编辑的想象,他们没有想到林有成所带来的看风者黄依依的故事会如此震撼。
没错,就是震撼!
整个编辑部的编辑都被林有成后面第二个故事给彻彻底底地震住了。
完完全全都没有想到林有成会带来如此惊心动魄,甚至可以说是匪夷所思的故事,实在是太难以想象了。
甚至可以说是,看风者的故事更具冲击力!
就是更有冲击性!
张伟坐在自己的椅子上,看着稿子上那一段话,只觉得心里很是难受——
“……后来,我回到701,在一个深夜,悄悄摸到树林里,把小雨的骨灰盒埋在黄依依的墓旁。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只感到她们两人应该在一起。都是一条战线的姐妹,没什么不合适的,更何况两个都是寂寞的灵魂,在阴间有了伴,或许就不再寂寞了吧?
坦率地说,此后的半生岁月,我都只为我的职业活着,我没了感情,没了灵魂,我的感情和灵魂,都在那个春天里彻底死了。
……”
张伟真的没有想到林有成在听风者瞎子阿炳之后,居然还会在笔下写出一位如此惊人的奇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