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金簪也是昨天李安给他买的,女人对这种东西天热没有抵抗力。
刘氏对这支簪子很是喜欢。但是她现在一看,总觉得有些暴发户的味道,不够端庄。
今天是去盛家谈李安和明兰的婚事,她担心被盛家看轻,最终还是换成了银簪。
对着镜子照了照,看着十分朴素,满意的点了点头。
前厅,父子二人坐在饭桌前已经等的有些不耐烦了。
早饭都凉的差不多了,刘氏人影都没看到。
李南有心想去催催妻子,又怕妻子发火,于是看向李安说道:“阿牛,你去催催你娘。”
“爹你自己不敢去,就让我去,我又不傻。”
李安给了父亲一个白眼,这女人化妆是能催的么?
李南眼睛一瞪说道:“怎么,我是伱爹,还使唤不动你了?”
李安没法反驳,只能闷闷的去了后院。
来到放门外,敲了敲门,说道:“娘,时间不早了,你好了么?”
“门没关,进来吧。”刘氏一边对着镜子补着水粉,头也不回的说道。
李安推开门,走了进去,见母亲还在化妆,笑道:“娘,您天生丽质,根本不需要化妆。”
刘氏却不吃他的马屁,淡淡道:“哦,是吗?那既然你娘天生丽质,那你给她买胭脂水粉做什么?”
李安突然有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赔笑道:“娘虽然天生丽质,但是胭脂水粉也能增色一二,稍微抹点就可以了。不然今天去盛家,风头还不都得被娘抢去了。”
“臭小子读点书别的没看出来,这嘴是越来越甜了。我看你是等不及了,来催我的吧?都说有了媳妇忘了娘,这媳妇还没进门呢,就开始催你娘了?”刘氏没好气道。
“娘,其实是爹等的不耐烦了,他又不敢来催你,便让我来了。”
面对刘氏这样油盐不进的,李安也没办法了,只能把老爹卖了。
“砰!”
刘氏闻言重重的放下铜镜,起身道:“不化了,我倒是要去问问你爹,怎么就等的不耐烦了!”
李安看着风风火火的母亲,心里暗自为父亲祈祷,连忙跟了上去。
……
吃了早饭,一家三口乘坐马车,后面还跟了一辆装着礼品的驴车,往刘家而去。
刘学文夫妻俩今日也是盛装出行,两家汇合到一起往盛家而去。
因为李安事先通知过,盛纮今日特意告了假留在家里。
李安他们到的时候,盛纮和王大娘子已经带着盛长柏这个长子等在门口了。
三家人寒暄了一番,在盛纮夫妻的招呼下,进了门来到了正厅。
三家人说着话,李安这個晚辈自然没有说话的资格,陪坐末尾,脸上带着微笑,听着他们闲聊。
其实说是三家在聊,其实主要还是刘学文夫妻和盛纮夫妻聊。
李南和刘氏本就是平民百姓,面对盛纮夫妻有些紧张,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就如同老郭说的那样,婚姻讲究的就是一个门当户对。
这是自古传下来的习俗,虽然看似封建,但其实却包含了古人的指挥。
两家本就门不当不不对,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没有共同语言,自然没什么好聊的。
王大娘子对明兰的事本就不上心,全程都在跟张氏说话。
好在盛纮为人圆滑,知道不好冷落未来亲家,主动向李南询问起了扬州的情况。
盛纮在扬州做了几年官,对扬州情况知道不少,李南是土生土长扬州人,这些年一直生活在扬州,两人勉强算是有共同话题了。
过了一会,刘学文率先进入了正题,谈起了婚事。
一般来说,提亲前都会试探一下女方的态度,女方不反对才会上门提亲。
而李安和明兰的事,之前已经定下了,只是因为他父母不在汴京,没有正式登门。
因此试探这一步就不需要了。
正常来说,提亲后就会开始走三书六礼,不过明兰还未及笄,三书六礼要等到她及笄后才行。
因此刘学文提出后,盛纮夫妻没有拒绝,算是把亲事定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