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叫mohf的网友更是感谢顾陆,“顾陆老师真是善良的,大学生购买《活着》的折扣是八折,高中生同样是八折,但折扣力度更大。相应的《小王子》《平面国》《借东西的小人》也是八折。但初中生没有折扣!这难道不是折扣吗?”【图片】
图片内容是,当当网宣传的一句话[活着、小王子、借东西的小人顾陆的六一儿童节礼物~],即便只出现了一天,现在已找不到,但网友们可是除了女朋友,什么东西都能找到的寻找。
可能当当网也觉得把《活着》,和另外两本童话书放一起太缺德。
“高中生的力度真大啊!”
“谁为我们高中生发声?我不需要这个儿童节礼物。”
等等言论。
同样,这本书也搅得文坛不安稳。
“你为什么会创作《群山之巅》?”
“大概是零一年,我去了中俄边境的一个小村庄休养。我记得见一面去了挪威,心里有些烦,我对挪威印象不好。”
“我在村子遇到了一位特殊时期被污蔑为逃兵的老爷子。日常生活都需要村干部救助。非常窘迫。”
“所以你非常同情他。”
曾经刘振云和孩子讨论当代,谁是文坛短篇之王,其中提名迟子健。她两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且写长篇也精彩,还擅长散文,典型的文坛六边形战士。
而上述对话,就是迟子健和刘振云。
前者点头又摇头,“边境村庄是因素之一。要成一本书,需要多方面的灵感,我在一三年又听年轻战士在陪同某位重要客人游玩时溺亡,被宣传树立成一位英雄。被‘冤枉’的逃兵”和“被‘冤枉’的英雄”,就有了《群山之巅》的完整纲要。”
“没错的,无论是你,还是阿莱,都是如此。正如略萨所言,小说家就是编排故事和结构人生经历的骗子。巴尔扎克、雨果、杰克伦敦都如此,但顾陆不是这样。”刘振云说。
迟子健点头,“是难以想象,九六年出生的顾陆,能有写出《活着》这种书。直到看完最后一个字,我都无法把顾陆与活着联系起来。”
“谁能把《活着》和不到三十的年轻人联系起来啊?”刘振云脸上的表情很复杂。
“创造了一个语言体系的《魔戒》,也无法把顾陆联系起来,他一直都是这种不能用常理来判断的天才作家。”迟子健说,“直接说吧,想说什么。”
两人都这么熟悉了,别卖关子了。
“顾陆的创作模式和我们不同。”刘振云说,“这是广外陈教授的理论,原本我只是看看就算了,但从《活着》来看,可能是真的。”
“即,顾陆创作可以用自己的经历,例如小王子。也可以不用自己经历,就好像活着,只需要一个目标。”刘振云说。
“只需要一个目标?”迟子健知道顾陆,但对于顾学以及陈教授是一点也不了解的。
“这里有一遍陈教授刚发的评价,可以看看。”刘振云递给了对方。是《粤省文艺》周刊的一篇文章。
标题是:活着,顾陆想创作什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