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44章 秘议献城  我父刘玄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法正见众人面有疑色,乃抚掌笑道:“诸公与黄公衡也是至交,如何能不知其性格?公衡此人,性如烈火,骨似精钢,最是忠贞不贰。自曹子脩说明公东迁以来,其屡次冒死直谏,言必称明公,计皆为黎民。怎奈刘璋暗弱,竟厌烦其言,不惜将其谪出新都,令明珠蒙尘,宝剑藏匣。”

“可即便如此,黄公衡也不曾有半点怨言,甘心赴任,使新都为成都荫蔽。”

言至此处,法正忽敛容正色:“此等节烈之士,若我等贸然相邀,不啻令其陷于忠义两难之绝境。从吾等则负旧主,守节义则害故交。纵使荆山之玉,亦当碎于卞和之手;虽则吴钩之利,终将折于忠臣之怀。“

他环视众人曰:“况吾等所谋者,乃匡扶蜀中,拯救黎民之大业。诸君岂不闻《易》云'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成大事者,当效卧薪尝胆之智,岂可因小义而乱大谋?“

堂外忽起春风,卷动法正衣袂。

“夫谋大事者,当如渊渟岳峙,深藏不露。与其令公衡左右为难,不若暂且搁置,容日后再明心迹。如此既不害其忠义之名,亦不误吾等进取之机。”

说着,法正的目光转向堂外远方,似见成都城头旌旗,沉吟道:“待大势已成之时,我等再迎公衡共襄盛举。如此既不伤其忠义之节,亦不负吾等金兰之谊。”

“孝直真义士也!”

张松击节赞叹道:“先前子度言及公衡,我隐觉不妥,却说不出所以然来。孝直这一番话,可算是说入我肺腑之中。”

堂上众人皆是缓缓颔首,黄公衡的性格大家都清楚,正如法正所言的那般,等到事后再寻他入伙,才是两全其美之策。

接下来,众人开始商议起详细的细节来。

事情主要有三个难点,其一便是联络左幕军,议定何时打开城门;其二则是聚拢人手,约时发动;其三乃是部曲兵力如何指挥。

众人商议之后,约定将各家部曲汇聚一起,交由孟达指挥。

会有这样的结果,其实也并不意外。

秦宓是蜀中大儒,门生故吏遍布蜀中,本人才华洋溢,辩才机敏,但于军略一途,却并非其人所长;张松谋略不俗,有治政之能,然也没有统兵的经验;杨洪身为蜀中顶级豪强家族,经营盐铁,部曲众多,与军略一道确实多有研究,但其中军事所长在于军事布局、资源调度和战略规划,一线战阵实非其所长。

法正就更不说了,本身是大儒世家出身,谋略虽然出众,却从未有上过战场,家中更是连部曲都没几人,自然当不了临时主将。

唯有孟达,其父于凉州当过刺史,这个官位可是相当特殊的,属于玩命捞钱的岗位。

这里的玩命捞钱是真正意义上的玩命捞钱,是需要一边玩命,一边捞钱的意思。

凉州地方极其不太平,别说汉廷治下的少民部落了,就是凉州本地的士族豪强都三天两头造反。

可一打仗,上下其手,平账销账的事情可就方便的多了,十分利于刺史、太守捞钱。事实上东汉时期的凉州之所以一直这么动荡,其中最少有三成内因是因为凉州历任的刺史、太守这些官吏太能贪钱,也太敢贪钱了。

孟达的父亲在凉州当了数年刺史,不仅仅捞了许多财货,同时也养了大量的部曲保护自己和财货的安全。

孟达南下蜀中,也带着大量的财货和数百部曲。如今成都城里只有百余部曲,那是因为剩下的部曲需要外出护卫孟达家的商队。而孟达本人喜好军事,曾经就带过麾下部曲征讨劫掠了自家商队的山匪盗贼,是有真正战阵经验的。

故而商量了一圈之后,众人一致认为这份重任只有孟达能够担任。

孟达心中一片火热,强装镇定,能拿到这个差事对他而言无疑是一桩大好事。

此事一旦功成,他孟达就能在左将军面前脱颖而出,不但有了军功,更能将自己在军略上的才能表现出来,届时必然能让左将军另眼相看。

“蒙诸君抬爱,竟使如此重任于达,达必不负重托,随诸君拨乱反正!”

除了确定了孟达为前线指挥官之后,又请素来才思敏捷,机智过人的法正为孟达副手兼参军。

然后安排杨洪持张松书信前往接洽杨由之子杨露,有张松这层关系在,再加上杨露对刘璋和曹昂征发成都百姓服役也是极为不满愤恨,拉他一起举事自然不成问题。

至于张松,则要继续赶在刘璋身边,他意识到最近气氛越来越紧张,很可能曹昂就要带着刘璋离开成都了,所以这段时间他必须寸步不离的紧跟着刘璋,以便及时获得第一手信息。

最后秦宓也不是没事可干,作为蜀中大儒的他则负责窜连成都城中的士族豪强。

当然,献城的事情不能说,这件事只能在堂上这几人知晓,撑死了再加上绕不过去的杨露和东城守将马球两人,再不能泄露给其他人。

秦宓的任务是联络成都城中的士族豪强,并打探他们的心思,收集信息,并劝说他们积极反对刘璋跟着曹昂离开成都。

当然,张松等人并不是真的要挽留刘璋,而是希望能把时间拖到大事发动之后。否则刘璋一旦起行,成都城中虽然空虚了,但司马懿也就随时都有可能动手焚城了。

商议既定,众人悄悄从隐门离开,各自回家。

**

在送走司马朗的次日,陆逊突然求见。

此时刘封正在用饭,听到之后,当即将陆逊请了进来。

“伯言可用过午食?”

看见陆逊走入堂上,刘封关切的问道:“也罢,不管用没用过,且来陪我用些。”

陆逊却是笑吟吟道:“主公,有故人求见,托我代为引荐。”

“哦?是何人耶?”

刘封好奇顿生,奇怪道:“伯言何不将人直接带来。”

陆逊却是笑答道:“正如主公所言,人正在我身后。”

刘封惊讶抬头,仔细去看门口,发现陆逊身后正跟着一人,等到刘封仔细看清之后才发现,那人赫然正是法正法孝直。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