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四爷拧了拧眉。
这要是在以前,他肯定说关你屁事啊,你难道还能帮他们?可现在他知道眼前的朱八郎就是皇帝朱元璋,问这个问题必有深意。
“关键还是看皇帝怎么用他们。”他摊手一笑,“我猜的没错的话,陛下对现在的朝臣不放心,想换一批。”
“咱也是这么认为的,可那需要一步一步来。”朱元璋点头。朱四爷心中暗骂,你特么装的还挺像,真会演戏,天天在我面前演,你丫累不累。
他感觉朱元璋肯定没有偷听心声之类的能力,不然,这么久了,绝对会露出破绽。所以,他放心大胆的腹诽。
“陛下岂止是不信任这批朝臣。”朱四爷道,“他要下一盘大棋。”
“哦,什么大棋?”朱元璋饶有兴致的问。
“他想废掉丞相,天子直领六部。”朱四爷沉声道。
此言一出,朱元璋心中大惊。这是他深藏心底的秘密,连皇后都不曾透露半分,他究竟是如何看穿的?
“你咋知道?”他追问。
“猜的。”朱四爷淡然一笑,“所以,如果我是他,可以布局了,比如可以把科举的几個年轻人破格提升为文渊阁大学士,只是五品,也不会引起朝臣们的注意。但是,这些大学士就是天子近臣,能为陛下分忧啊。”
“小相治大相!”朱元璋大赞,“这个办法好。”
朱四爷眼中狡黠一闪而过。
这样的话,郑士元,韩宜可和宋礼就会得到重用,他自己也可开启朝堂布局。
“八郎啊,杀拳杀气太重。”朱四爷道,“我再传你一套太极拳,你平时可以多练,不仅增强你的修为,还能助你心态平和。”
“好呀。”朱元璋大喜。
于是,朱四爷便在这河畔,认认真真教朱元璋太极拳。朱元璋学了一个时辰,掌握了基本招式,朱四爷又耐心解释其中精要。
朱元璋看着朱四爷认真的表情,暗爽,最近四爷对咱更好了。若不是他不知道咱皇帝的身份,咱都会以为他有所图谋了。
后一日。
朱元璋早朝的时候,下旨提升郑士元,韩宜可和宋礼为文渊阁大学士,正五品。朝堂之上虽有惊呼,但并未起多大波澜,因为只不过是五品而已。
大殿之上几乎都是三品以上的大员,怎么会把一个五品放在眼里呢?刘伯温却是微微皱眉,但他也猜不准皇帝封三个大学士的心思。
……
在秦淮河另一侧的一座幽静院落中,朱庸正全神贯注地练习着刀法。他的刀气纵横激荡,带着一股不可小觑的凌厉之势。
站在一旁的关先生目睹着这一幕,不禁缓缓点头,并发出由衷的赞叹:“你这小子,果然是朱重九的儿子,天赋不粗。”
然而,朱庸对于“朱重九”这个名字似乎颇为抵触,他冷哼一声,收起了手中的刀,淡淡地说道:“我今天要去东宫报道,以后可能没那么多时间来练刀了。”
“东宫?”关先生闻言,眉头微微一皱,显然对这个消息有些意外。
“没错,太子殿下已经调我为东宫伴读了。”朱庸的脸上露出一丝自豪的神色。
关先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含笑道:“跟着朱标太子,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你已经掌握了刀法的精髓和心法要诀,以后只需勤加练习即可,不一定要来我这里。”
朱庸听到关先生的肯定和鼓励,心中不禁一暖。他微微一怔,随即恭恭敬敬地朝着关先生深深一拜:“多谢关叔的悉心教导!”
关先生见状,顿时朗声大笑起来:“哈哈,好小子!你终于肯叫我一声关叔了,那……”
可朱庸似乎并不想在这个话题上继续深入下去,他打断了关先生的话:“关叔,我很感激你对我的教导和照顾。但我不会跟你离开这里的,更不会去认什么父亲。”
关先生闻言,心中不禁轻轻一叹。他知道朱庸心中的结不是那么容易解开的,因此也没有强求他也不强求,最近收到朱重九来信,他听说自己的爹可能没死,十分激动,计划着尽快来这应天城。到时候,就让他们父子自己去解决吧。
朱庸离开小院,来到了东宫。
朱标看他到来,起身相迎,笑道:“朱庸啊,以后就跟孤为伴了。”
“参见太子殿下。”朱庸跪拜,“臣以后定当竭力保护殿下。”
“起来。”朱标抬抬手,“孤正要出去踏春了,走!”
他领着朱庸到了大本堂,叫上朱樉,朱棡两兄弟,一起出了宫。
“不叫上老四吗?”朱棡问。
“倒是想叫,他在哪?”朱标无奈的语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