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8章 大明日不落帝国(大结局)  大明:鬼背儒圣,吾儿朱元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没有了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这时,一个宫女小心翼翼的跪拜,声音带着惊慌:“今天……还有一个人来过厨房,说是饿了,要碗面,是……是允炆殿下。”朱元璋的眼神骤然变得冰冷,他挥手示意宫女们退下。大殿内顿时陷入一片死寂。片刻之后,马皇后沉声道:“去传朱允炆来此。”

不久,朱允炆踏入大殿,恭敬地向朱元璋和马皇后行礼:“孙儿允炆,参见皇祖父、皇祖母。”

朱元璋声色俱厉地质问:“朱允炆,这毒可是你下的?”

朱允炆身躯一震,他低着头沉默了许久。终于,他抬起头,面容扭曲地怒吼:“对,毒是我下的,我巴不得他们死!”

“朱家竟出了你这样的孽障!”朱元璋愤怒地一掌挥去。

啪!

朱允炆被掌力击飞,重重地撞在墙壁上。他挣扎着站起,脸上露出狰狞的笑容:“我是朱家的孽障?我母亲本应是太子妃,如果不是被你赐死,如今就是皇后,我也应是太子才对。这究竟是为什么?”

啪!

朱元璋再次猛力一掌,声音冰冷:“你母亲所做之事,你难道不清楚?”

朱允炆迎上朱元璋冷冽的目光,冷哼一声:“皇祖父,既然如此,您也下令赐死我吧。”

朱元璋抬手欲打,却终究放下了手掌,轻叹一声:“你是疯了,彻底疯了,仇恨让你疯魔了。咱不会杀你,关进大宗正院,圈禁,永世不得出来。”

随着他一声令下,侍卫们立刻上前将朱允炆押了下去。

……

文华殿。

朱四爷与朱标聊了一个时辰,朱标面色沉痛:“允炆本是个好孩子,他被他的娘亲毁了,我也有责任,对他关心不够。”

朱四爷安慰他:“你也无需过分自责,至少他还好好地活着。”

朱标收拾心情,露出一丝苦笑:“好在雄英和允熥都很懂事。但他们俩都不愿留在宫中。按理说,雄英已经到了可以被立为太子的年纪,应该开始学习政务。但他明确表示不愿做太子,允熥也一样,只想追随他哥哥。”

朱四爷沉吟片刻:“他们现在还年轻,或许将来会改变主意。”

“不,他们已经不小了。”朱标摇头道,“我像他们这么大时,已经开始协助父皇处理朝政了。”

“那我就强行让他们留下。”朱四爷提议。

朱标再次摇头,叹息道:“我了解他们,他们对皇位真的没有兴趣。”

朱四爷灵机一动:“你不是还有其他儿子吗?”

“都不成器。”朱标简短评价,然后嘴角微扬,递给朱四爷一份奏折,“爷爷,我倒是有一个非常合适的太子人选。我最近仔细研究了他的所有奏折和他在藩国推行的新政,效果非常好。”

朱四爷疑惑地接过奏折,打开一看,惊讶道:“朱高炽?他……他不是你儿子啊?”

“但他始终是朱家人,对吧?”朱标淡淡地说,“我愿意将皇位传给这个侄子,只要老四同意。”

“这……这真的合适吗?”朱四爷有些迟疑,“你是真心的?”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朱家天下。”朱标坚定地说,“我已经下令让他进京,以后他会跟在我身边,由我亲自教导。”

“呃……”朱四爷扶额。

……

坤宁宫。

朱四爷把朱标的想法告诉了朱元璋和马皇后,两人都懵了。朱四爷摊摊手:“要理性说起来,朱高炽的确有做皇帝的天赋,理政治国的能力,是小辈们中最强的。”

朱元璋紧锁眉头:“标儿的提议若是出于真心,也未尝不可。但我担心的是雄英和允熥,若他们将来反悔,朱家恐将陷入内乱。”

马皇后却显得颇为豁达,她摆手道:“哎,就让他们自己决定吧!有你们两个无上皇和太上皇在此坐镇,朱家岂会轻易生乱?你们两个再活百年不是易事?难道还震慑不住朱家后辈?”

朱四爷闻言点头称是:“确实如此,朱家皇室已今非昔比。重八,咱们俩活的好好的,成为大明老祖,足以震慑小辈。所以,只要朱家不内乱,就随他们去吧。”

朱元璋闻言释怀而笑:“那好,我们就不再插手了。我们继续我们的出游计划吧,市舶司已为我们准备了一艘大船,改天一同去瞧瞧如何?”

朱四爷闻言大笑:“老夫正想要一艘豪华游轮呢!”

翌日。

他们来到玄武湖,看到湖面上一艘巨舰。市舶司的宋礼介绍:“这是一艘最新的蒸汽铁舰,配套完善,按照中途的补给线停靠,足以环游世界。”

“不错!”朱四爷满意的点头。

他就知道,只需要给大明启蒙,各方面的人才自动就会涌出来。蒸汽船有了,以后的火车,飞机也会有的,电也会有的。

“我已经通知海外诸藩王,他们会做好准备,等你们到来。”宋礼道。

“今天看到这船,我还真想立马出发。”朱四爷一笑。

“爹,那咱们说走就走呗。”朱元璋挥手。

……

永乐元年。

大明无上皇和太上皇,开启环游世界,要亲自踏过大明的山河。

永乐五年。

无上皇,太上皇归国,隐居道藏。

永乐十年。

皇帝朱标正式立朱高炽为太子。

永乐二十五年。

皇帝朱标举行大明建国五十年大庆,万国来朝。

永乐三十年。

朱标病重退位,被接去道藏养身,太子朱高炽即位,年号洪熙。大明已经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洪熙五年。

皇帝朱高炽病重,进入道藏养身,朱瞻基即位,大明迎来了‘仁宣之治’的盛世。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