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能看见了?
我的金手指,啊不,我的仙法要回来了?
沈乐赶紧努力催运了一下功法,很遗憾,啥都没有。身边人凝神静气,等着他发令,看他呆了好一会儿,才有一个族弟悄悄推他:
“哥!岳哥!——曲长!”
“啊!”沈乐猛然回神:
“收集茅草,扎火把!全都准备好以后,同时点亮火折,点火往他们营里扔!”
天干物燥,枯草丛丛。沈乐他们虽然带了火把上来,但是这种东西谁也不嫌多——
快手快脚,一人又扎了两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沈乐等人点燃火把,集群抛掷入寨。
火焰落在茅草棚上,落在茅屋顶上,落在山民储藏粮食的仓房顶上……
风助火势,火助风威,顷刻间烧了个通透。跟着沈乐攀爬上来的山民,更是按照之前的安排大喊:
“大寨已破!”
“于山部已经降了!”
“洪里部也降啦!各部合兵来攻,大军已到山下!”
前后夹击,洪前部山越大乱,以为官军大队已从后方攻入,顿时士气崩溃。沈乐眼睁睁地看着那只似狼似豺的怪兽晃了两晃,当场崩散开来;
而山下,龙蛇仰天长啸,腾身而起!
“杀!”他挥刀发令:
“敌军已乱!跟我冲!”
山下苦攻已久的官军士气大振,蜂拥而入!
此战,沈乐率领的奇兵立下首功!更让沈乐高兴的是,他从前锋尖刀队伍,被调到了校尉身边:
不用再承担最危险的攻坚克难任务,而是帮忙指点匠作,制造各种攀山用具,小型的攻城器械,训练士卒,等等等等。
用校尉的话说:
“好钢就要用在刀刃上!你这样的人才,老子可舍不得拿去当敢死队,太可惜了!——放心,有老子在,军功少不了你的!”
数月后,征讨结束,大军凯旋。论功行赏时,沈乐很是分到了一份厚厚的军功——破寨、斩首、先登!
靠着这份军功,沈乐不但得到丰厚的赏赐,还擢升为本县的贼捕掾,负责缉捕盗贼、维持治安。
这一跃,跨过了官民之间的门槛,成为县里的重要官吏,还分到了一份大大的红利:
按照上面的安排,这一战投降、俘获的山民,强壮者编练为兵卒,老弱者打散安置,分插到各郡、县、乡屯田。
校尉特意照顾他,直接给他所在的乡,一口气分了五百户山民!
五百户的劳力和人口!
哪怕是性情野蛮,不擅长耕作,和吴郡人民语言也不怎么通的山民,他们也是劳力和人口!
对于沈家这样,刚刚实现阶级跃升,正要扩大家业的家族来说,这批人口,可谓喜从天降!
这一战,对于沈家而言,收获可谓丰硕。沈乐带着官印、赏赐,以及五百户山民的安置文书,浩浩荡荡地返回家乡。
看见家族扶老携幼,倾族而出,迎接他们返乡,看着家里的伯母婶婶、长嫂弟妹,在人群中焦急地寻找她们的儿子和丈夫,沈乐深吸口气,缓缓走到族人面前:
“我把他们,都带回来了!”
沈家子弟,一个都没有少!有人生病,有人受伤,有族叔断了一条胳膊,有族弟少了两根手指头——好在人都回来了。
佃户们死了五个,伤了十来个。然而,还没等他们的家人嚎啕大哭,沈乐就提气大喝:
“跟着我沈家出去的,死了,伤了,我沈家都管!家里死了人的,各赠十亩水田!受伤的,免三年佃租,致残的,免去十年佃租!”
这一段朗朗喊出,失去亲人的佃户,立刻停住了哭声。沈乐这个身体的父亲,沈家家主沈敦,只是“哎”了一声,立刻住口:
孩子长大了,翅膀硬了。罢了罢了,这份族产,有一半是靠着他的谋划才增长的,未来总要交到他的手里——随便他怎么折腾去吧!
家里祭祖、欢庆,足足折腾了三天才安静下来。再次议事的时候,沈乐的位置已经不在后排,而是挪到了族长身边:
“我儿,这番大胜,虽然是祖宗默佑,你可谓劳苦功高。家族接下来,当务之急是什么,应该怎么安排,你可有打算?”
沈乐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谢天谢地,终于直接问他了,终于不再问“老祖怎么说”了!
虽然那个也是他……
“父亲,各位叔伯,各位族老。”沈乐起身拱了拱手,当仁不让:
“我族此番大胜,又奉命安置五百户山民屯田,当务之急,就是把他们管好,让他们能有一口饭吃,能踏踏实实种地——
只要有房子住,有地种,有口饭吃,人就不会闹起来。然后,无农不稳,无商不富,现在我族有了官身,正好可以涉足更多产业……”
“你的意思是?”
“造船!”
沈乐重重的挥了一下胳膊:
“江南水乡,民以舟楫往来。我族现在的产业,织锦,酿酒,瓷器,都只能卖到县里,一方面是过去没有官身,另外一方面也是交通不便——
有了船,有了自家的大船,我们至少可以把东西都卖到郡里!”
整个祠堂一下子安静下来,只剩下列祖列宗排位前面点着的蜡烛,哔啵哔啵作响。良久,沈敦颤声道:
“我儿,你可有把握?造船可不比旁的,一个不好,那是倾覆大祸!”
“放心吧!”沈乐胸有成竹,意有所指的往神台上看去一眼。心里默想:
我连400石的大明战船都亲手拆过、修过,四舍五入也约等于造过。
这种内河里航行,一两百石顶天了的小船,那还不手到擒来?
再说了,只有自己造船,把航道握在手里,才能开拓一样对家族至关重要的业务:
晒盐!
这都快到海边了,再不往东走几十里,到海边占一块地晒盐,那也太浪费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