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渊微忖片刻才点头道,“好像是这样子。”
鲁锦又讲道,“首先说阻力,福船的船头是平的,这就好比你在大风天,举着一把撑开的伞,然后顶着风走,你想想你还走的动吗?恐怕会步履维艰吧,这便是迎头风给你施加的阻力,所以你想减小阻力应该怎么做呢?当然是把伞收起来,还要尽量弓着身子,减少自己身体的迎风面积。
“这事换到船上也是一样的,平头在水中的阻力就大,犹如顶风撑伞,船就走不快,那船头该改成什么形状,才能走得快呢?你看看水里的鱼就知道了,鱼的身子都是梭形的,头尾或尖或圆或扁,那航速最快的船头,就应该是又尖又薄,像一柄出鞘的尖刀一样,抽刀断水,劈波斩浪!”
鲁锦蹲下来随手捡了个树枝,在地上画出形状,看的汪大渊眼前一亮。
“抽刀断水,劈波斩浪,好词啊,的确形象!”
鲁锦又说道,“这种船头尖挺上翘,浮于水面,船艏与水面的倒影正好形成一个类似张开的剪刀的形状,故而可以称为飞剪形船艏。
“飞剪艏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穿浪性能出色,因为它向前伸出去的这节船艏,能为船头提供额外的浮力,便于船只在大浪中迅速抬头,这就是浮力的作用,你能听懂吧?”
汪大渊点点头,“能听懂,船只受到的浮力,就是排开的水回填时对船形成的反向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行吧,也可以这么理解。”鲁锦颌首道。
“那阻力说完了,动力呢?”
“不,阻力还没说完,除了船艏的形状之外,还有长宽比,也就是船的肥瘦,长宽比,就是船身长度与干舷宽度的比值,福船的长宽比通常在二至三左右,就好似一个大木盆,优点是装载的货物多,缺点就是阻力大,航速慢。
“而你再看飘在江中的竹竿,竹竿细长,因此漂流速度极快,这种瘦窄的形状,才能在水中游的更快,放到船身上也是一样,要提高航速,就要尽量把船造的细长一些,就好似一支射出去的箭矢,而福船平头短身的样子,就好似迎风的一面盾牌,自然是跑不快的。”
汪大渊闻言点点头,“好像是这么个道理,那这个长宽比值该定为多少合适,总不能真造一艘形似竹竿箭矢的船吧?”
“那当然不能,以我的经验来看,想要达到十节以上的航速,长宽比起码要做到4以上,6到8最为合适,如果极端追求速度,也可做到12左右。
“长宽比这个东西,也不是越大越好,须知船型越是瘦长,长宽比越大,那么它调头也就愈发困难,转弯半径也会变大,在转弯的灵活性方面,这点正好与木盆反过来。
“你想想,是木盆在水中调头方便,还是竹竿在水中转向方便?
“所以这就需要把握好尺度,正所谓过犹不及,太大不好,太小也不好,而且船身太过瘦长,对于龙骨的材料和结构强度要求也越高,如果不顾材料强度,拼命拉长船身,那只会造成一个后果,就是总纵强度过低,在船只经行大浪时,船身的龙骨木材支撑不住,就好似一支筷子,咔嚓一声从中间折断,断为两截,导致沉没。”
汪大渊想象着那个场面,忍不住打了个哆嗦,又问道,“那我们究竟该造多大的船只?”
鲁锦想了想,才说道,“我算算,就按干舷宽十米来算,长宽比为6,那船长就是六十米,二十丈左右,比眼前的楼船长出一倍。”
汪大渊这些日子已经知道鲁锦习惯将公尺称为米了,所以能听得懂,再见鲁锦用眼前的楼船做比,得知将来要造的海船比这还长出一倍,顿时被惊到了。
“这么长,不会太长吗?”
“不长啊,这长宽比才到6,我已经很保守了,激进一点还能做到8,将船身拉到80米长,但没那个必要,而且这么长的船身,也需要巨木用来做龙骨,这样的参天大树并不好找,运输也十分麻烦,还是珍惜些民力,别给百姓添麻烦了。”
鲁锦一边说着,一边拿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汪大渊在一旁看着,看出鲁锦是在列竖式,旁边还有一道数学横式,写的都是那种改良的大食数字,其中还有船只长宽等计算量,没过一会,鲁锦便拍了拍手站起来说道。
“我大致算过了,长60米,宽10米,空载吃水4米,再乘以0.75的方形系数,空载排水量大约为1800吨重,也就是船只本身的重量,满载吃水7米左右,满载排水量约为3150吨,能载人载货1350吨,也就是载货270万斤,一万八千石左右。”
汪大渊闻言有些震惊,不是震惊于这船的装载能力,而是鲁锦的计算本身。
“这船还未开建,主公就已算出这船能装多少货物了?”
“嗯,这有什么奇怪的,船只的装载能力,本身就是在设计阶段就该想到的东西,总不能船都造好了,自己还不知道这船能装多少货物吧?
“而且这也不是什么难题,根据已知的长宽吃水深度,还有水的密度,大致的方形系数,求载重重量,这么简单的题,一个未知数都没有,连方程式都不用列,放在我公输家,那是八岁的娃娃都该会的题目,这要是都不会,那就该挨揍了。”
“.”汪大渊听的人都麻了,他总算是明白了公输氏以算经为基是什么意思。
就这样的题,别说八岁的娃娃,放在现在的大元,恐怕许多当世大儒都算不明白
鲁锦这时又说道,“既然你提到了造海船,那就别闲着了,现在就开始画图纸,进行设计,然后找我审批,合格之后,再找工匠做一个缩比模型出来,验证一下可行性。”
“缩比模型?”汪大渊有些疑惑道。
“对,就是按照真船的样子,等比例缩小做一个小船出来,真船不是宽十米,长六十米吗,那你就先造一个宽一尺,长六尺的小船,建造过程全部和建真船一样,这样你在做模型的过程中,就能找到问题,哪些地方出了问题,等你造大船的时候就知道如何修改了。
“做大型工程之前,要先做模型验证,这是我公输家节省钱粮成本的秘法,不然你想出一个好主意,但东西没造出来之前,你也不知道行不行,万一失败了,一艘大船的材料和人工可是耗资巨万,就全都浪费了,所以要先做个小的试试水。
“若是造精细的小玩意,比如手表,里面的零件十分精细,就可以在造真表之前,先造一个等比放大的模型,将表盘做到木盆大小,如此一来,里面的微小零件便一览无余,等大的做成了,再缩小做成真的。”
“原来如此,真是妙啊,但是主公刚才只说了如何减小阻力,这船只的动力还没说呢。”汪大渊忍不住提醒道。
鲁锦闻言又道,“这个简单,还以大风天气撑伞为例,这次是顺风撑伞,你的伞盖越大,你所受到的风的推力就越大,风的推力越大,你被伞拽着走的速度就越快。
“这事放到船上,也是一样,船靠什么行走?靠的是风,风帆面积越大,能给船只提供的动力就越大,所以应该把船帆加高加宽,寻常的福船,船帆宽度一般都不超过干舷宽度,那这艘新船的船帆,你就能把船帆造的更宽一些,比船身还要宽,这样船帆就能吃到更多的风力,航速也就更快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