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18章 新总督  苟在明末当宗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没有了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二日,朝廷正式下达调任金吾将军曹文诏为巴达维亚总督的圣旨,曹文诏得了旨意后在京中并没多呆,很快就带着亲卫离京,先从京畿直接去了山东,然后从山东坐船南下,半个月后他的坐船抵达巴达维亚,登上了巴达维亚的土地。

在曹文诏抵达巴达维亚的时候,提前接到消息的郑鸿逵和王夫之已在码头亲迎了。

朝廷派曹文诏来担任巴达维亚总督,这个安排有些出乎郑鸿逵的预料,原本他以为朝廷会派其他人来,比如李信和卢象升这样的官员,可谁想居然是曹文诏。

要说曹文诏,无论是官职还是身份都不低,可问题曹文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武夫,虽这些年在总参议府任职,但除了统兵作战外从没担任过一地的军政职务。

哪怕曹文诏当过地方指挥使也好,可问题在于曹文诏自入军中后一直在边军和辽东打转,对于地方政务根本就没什么经验。皇帝突然选了这样一个人来担任巴达维亚的总督,这实在让人意外。

不过既然有了人选,不管是曹文诏也好还是其他人也好,这对于郑鸿逵来说都是件好事。说实话,原本郑鸿逵认为在拿下巴达维亚后南海的战事会很快结束,毕竟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舰队主力先被歼灭,巴达维亚的守军也全部俘虏,就连东印度公司在远东的三位董事中的雅各布董事也落到了自己手里,而其他两位董事在内乱中已经丧生,巴达维亚总督赖尼斯自裁,最高军事指挥官卡佩伦将军成了俘虏,东印度公司在远东的总部被一网打尽。

在这种情况下,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远东的殖民地按理说能一纸传召而定,失去了总部的其他殖民地虽有守军和官员,可他们的结局已是注定了的。

可万万没想到,当郑鸿逵意图逼迫雅各布董事和卡佩伦将军等,让他们下令东印度公司全部殖民地向大明投降,承认战败的时候却遭到了拒绝。

其中卡佩伦将军表示他自从舰队战败后就仅只是名义上的军事长官了,而且在之前巴达维亚的内乱中由于他的中立行为导致了巴达维亚被大明偷袭而陷落,在这件事上他是罪人,既然是罪人就已没有资格继续担任最高军事指挥官了,所以他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让其他殖民地的军队放下武器向明军投降,也不愿意这么做。

至于雅各布董事就更不用说了,作为三位董事中侥幸活下来的他现在对大明现在是恨得牙痒痒的,认为大明趁巴达维亚内乱突然出兵,占领巴达维亚是违背了当初双方和谈的基础。这样的行为是无耻的,更是背叛了相互的信任基础,而现在作为俘虏的自己绝对不会因为如此承认战败,更不用说以董事会的名义让各殖民地投降了。

如果大明愿意和谈,必须先退出巴达维亚,让自己重新掌控巴达维亚后再双方启动继续和谈。这代表着应有的诚意,也是一种姿态。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用趁虚而入的方式用武力夺取巴达维亚后再逼迫他承认失败,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侮辱,更是对荷兰王国和东印度公司的挑衅。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雅各布董事和卡佩伦将军都拒绝了明军的要求,哪怕郑鸿逵威逼利诱也对他们毫无办法。郑鸿逵和王夫之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无奈之下只能依靠明军的力量用武力来逐步解决其他殖民地的问题。但这样一来,就需要动用军力和继续作战了。

别看拿下巴达维亚没多少力气,可实际上假如没有巴达维亚的内乱和提前潜入的奸细,郑鸿逵要凭借手中军力打下这个地方可不是简单的。此外,东印度公司其他几个殖民地所在的兵力虽然不多,但堡垒异常坚固,再加上地利之便,明军要强攻没那么容易。

再加上现在的巴达维亚表面上虽然恢复了秩序,可实际上却暗流涌动,不光是巴达维亚城内,就连巴达维亚城外周边地区也是如此。

居住在这里的欧罗巴人(荷兰人)、当地的土著和华人,再加上教会的势力等等,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给郑鸿逵带来不少麻烦,虽然郑鸿逵试图去解决这个问题,可却一直没太好的办法,无奈之下只能以武力继续实施军管方式,可这样一来就导致明军必须把一大部分精力放在稳定巴达维亚上面,没办法调用全部力量逐一解决其他殖民地尤其是马六甲地区。

现在曹文诏来了,由他担任总督不管是否合适,但至少能把郑鸿逵从巴达维亚的泥潭里拉出来,让他能腾出手来应对接下来针对其他殖民地的军事行动,这对于他来说却是一件好事。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