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深深叹了口气,收敛了心中的郁闷,率先道:“此事实乃一大幸事。”
<div style=“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 center; gap: 30px; align-items: flex-start;“>
<div id=“pf-15812-1-pc“ data-format=“audio“ data-lazy=“false“>
<div id=“ad-second-slot-pc“>
“安息主动引我们西进,必然是想要借我们之手清理呼罗珊行省不听话的波斯人,并且引我们与罗马大军两败俱伤,他们好从中牟利。”
这种剧本对袁绍而言着实是小儿科了,闭上眼都能猜得到。
甚至袁绍都能想到安息对于该剧本的后续安排和各种分剧本。
在“袁大导演”面前玩这一套,安息属实是有些“关公面前耍大刀”了。
“如今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我们的战略意图,最大化的控制呼罗珊行省,将更多的兵力人口进驻于此。”
计划没有变化快。
此前七国虽然也有心设计安息主动招引他们西征,但那毕竟只是备用选项。
这世界上就没有能够算无遗策的存在,哪怕是昔日一手主导“诸侯讨董”的袁绍,在设计时也是遇到了太多的变数,很多情况下只能临机应变。
七王有一定把握安息会上套,可实际上却还是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大力耕种粮食、培养青壮、发展骑兵和海军。
等待发展两年、积累足够后,绕过广袤的沙漠和山脉,北面以骑兵、南面以海军,大举进兵。
靠着硬实力去解决安息。
这才是帝国之间征战的常态。
虽然这种战事一般都会旷日持久,但是出于对己方战力的自信,七王还是有把握在两三年内拿下安息的。
但是现在,局面明显出现了巨大的转变。
他们正在苦心筹划的契机,就这么直接砸到了毫无准备的刘范头上。
而且刘范刚好在司马懿的暗中指导下,接下了这张从天而降的“馅饼”。
那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只要刘范能够掌控呼罗珊行省,安排足够的汉人于此耕种,提供七国的后勤保障,他们便可再无需担忧与安息之间天堑的问题。
大可以呼罗珊行省为后方,肆意征伐。
以七国如今的内政水平以及田泽的“开挂”,只需要不过一年时间,这事就能成。
征战的成本大幅压缩,战事需要的时间也会随之减少,简直是再好不过。
“安息选择刘范,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做好了充足准备的。”曹操点了点头,补充道。
“我们此前一直有意无意的伪装和摩擦制造,恐怕还是骗过了安息不少。”
说到这里,曹操不禁轻笑摇头。
说句实在话,他们七王的表演其实很一般,经不起太大的推敲和探查。
但关键在于,这事的底层逻辑在外人看来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不是大齐的存在和田泽的手段,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他们只怕也会得出一样的结论。
谁能想到他们是穿一条裤子的,而且根本没有占据贵霜的意图。
这就好比原本历史轨迹中三国鼎立的局面,蜀国直接把益州让给了吴国,以此为代价和吴国一起齐心北伐,拿下了关东和中原的地盘一样。
这种操作,可能吗?底层逻辑就根本不合理。
蜀国这么干就是傻子,吴国不捅刀子那就是憨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