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士毅小心翼翼的问道:“臣鲁钝,确实并未发现互市之中有何趣事……”崇祯忽然冷笑起来,敲着玉案上的那一堆奏疏道:“说来有趣,正偶然发现宣大蓟、山西、陕西各边所设互市皆以晋商为多,即便是朝廷与蒙古诸部之间的贡市,所需的回赐之物竟然也绝大部分都是从晋商手中购得!”
“虽然晋商占有地缘之便,然则陕西、甘肃、辽东以及北直隶却也各有便利,不见得就比山西差了。”
“难道是这几处的商人不会做生意,看不出边关互市有利可图?爱卿,你觉得呢?”
作为大名第一情报机构的代理头头,郑士毅对于晋商几乎垄断边关互市的情况也是有所耳闻。
传闻中,晋商不但在张家口堡等地向蒙古诸部出售违禁物品,也曾听闻晋商中有势大者直接组织商队绕过朝廷指定的口岸,以“私市”的形式将大宗违禁物资直接交易给鞑靼。
郑士毅也曾对此起过好奇心,下令锦衣卫收集这方面的情报和卷宗。
然而,派出去的人手就像是触碰到了某种看不见的网,不是毫无线索无法追查,便是受到某些大人物莫名的敲打。
在没有得到皇帝明令调查的情况下,郑士毅虽然是锦衣卫头头,却也不是多事之人,自然不会对此穷追猛打。
而且在他看来,这些晋商不过是出于商人骨头里的狡诈和贪婪,卖点铁锅盐巴之类的违禁物牟取暴利罢了。
商人逐利本是天性,虽然为人不耻却也不是什么大事。
况且这些晋商既然能做这些生意,当然早已经是上下打点好了的,这从那些暗中敲打自己的大人物身上就能看出端倪。
既然没人让他去做这件事,郑士毅当然没有理由自讨苦吃,平白去得罪人。
但是现在,陛下似乎对于这些晋商很有兴趣?
郑士毅一边揣摩着崇祯的心思,一边回答道:“边市利厚,传闻这些晋商很舍得银子,各处钞关、隘口,甚至各处边市有司都收了他们的好处。
因此,便多照顾晋商而打压他处商贾,官商勾结之下,久而久之边市就只见晋商而不见他处商人,如此枉法常领臣激忿填膺!”
郑士毅试探性的说完,立刻便知道自己押中了。
因为崇祯露出满意神色不断点头,同时也与带愤慨的道:“互市本是我朝安抚牵制鞑靼的国策,开可赏闭可罚,然而却让这些晋商毁于一旦!”
“北虏虑我大明断其无茶盐豆米等物,因而不敢犯我边疆,又因互市不售铁器、铠甲而积弱无力犯我大明。”
“然而这些商贾利益熏心,罔顾朝廷的法度私相授受,以致北虏坐大!更可恨的是,常有东虏与蒙古人勾结,假借北虏之名从我朝获取布帛豆米食盐等物!”
“而这些晋商,明知对方乃是我朝边关心腹大患,却为了一己私利而资敌!甚至走私铁器铁料、铠甲兵器火药给他们,如此行径已经与东虏无异,非是我大明子民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