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基于“人口滋生而永不加赋”的理念,再加上当时满清得到了土豆和红薯,使得人口发生爆炸性增长。
心虚的王安立刻转移话题道:“不过想要安内,改革赋税减轻百姓负担只是其一,最重要的还是要让百姓吃饱饭。”
“如今大明南涝北旱,天灾频发又值兵祸贼祸,百姓如果吃不饱肚子流离失所,即便大明朝廷免除所有赋税与他们也已经没关系了。”崇祯闻言点头,就像是被人当头泼了一瓢冷水一样,立刻冷静下来道:“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要让百姓吃饱肚子……”
然而这一点却是最难做到,此时的大明北方疆域,即便抛开天灾,只是人祸就已经让百姓连安心种地都做不到了,更遑论吃饱肚子。
想通此中关窍,崇祯急忙一把抓住王安,眼中诚意满满道:“请兄长教我,有何良策可以救国?”
王安皱着眉头,道:“我说小老弟,你不要太荒谬了好吧?”
“咱们只是假设我是皇帝,可没说你是真皇帝呀!这如何救国,是皇帝老儿要操心的,管理用我什么事?”
崇祯顿时面色一僵,大脑飞速运转想要找一个好的借口来搪塞,今天无论如何也要把治国良策从王安的嘴巴里掏出来。
然而还不等崇祯想到办法,可怜的王安辩已经自我cpu了,叹了口气道:“知道你爱国,也罢,就当是跟伱闲聊吧。”
“不知小老弟有没有听说过红薯和土豆?”
随即,王安开始侃侃而谈起来。
后世满清有所谓的康乾盛世这一说法,也成为许多青粉鼓吹建奴的重要根据之一。
但其实认真考教起来,所谓的康乾盛世的唯一体现便是人口爆炸,但当时的百姓所过的到底是畜生般的生活还是有尊严的人,这并没有人关心。
满清之所以能够实现所谓的康乾盛世,其实主要就得益于摊丁入亩以及红薯和土豆的普及,另外就是小冰河时期的结束,使得百姓可以勉强维持温饱,从而实现人口爆炸。
而红薯与土豆的产量,可以达到亩产数千斤,一年两季的情况下甚至可以突破万斤。
比之大明的主要作物水稻和小麦,高出了不知多少,能够养活的人口自然呈几何增加。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红薯早在万历二十六年就已经传入中国,在广东和福建沿海已经有少量种植。
而土豆则要晚几十年,但在崇祯年间也已经出现在了沿海地区。
只是当时的明朝人,只是将土豆当做一种卉,观赏性植物,并没有人尝试食用。
对于这两样神奇作物,没有得到大明的重视王安也是痛心疾首。
但其实想想也正常,毕竟任何一样新鲜事物都不可能得到快速的推广,从接触到普及总有一个过程。
毕竟农民耕种到收获,短则半年长则一年,如果没有官方背书进行大力推广,没有人会冒险尝试去耕种一种没有见过的作物。
甚至可以说,当时的百姓连土豆跟红薯是否能吃有没有毒都不知道,而且其刚刚传入大名就连知道这两样作物的人都很少,就更不要说大规模的耕种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