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好在毕自严并不是什么腐儒,而且脚踏实地的实干派,要不然也不能在原本的历史上干了十年的户部尚书,甚至略微改善了崇祯初期大明的财务状况。
经过崇祯的一番旁征博引,摆事实讲道理,毕自严总算是接受了崇祯特例开海的做法,答应要与郑芝龙在讨价还价上面决一生死!
其实说到底户部除了管钱也管粮食,朝廷发给各处军镇的军饷除了一部分银子外,也是需要拨给粮食的。
而大明粮食也极度欠缺,所以一旦开海运粮,毕自严这个户部尚书也能过的轻松不少。只是在走出文华殿的瞬间,毕自严情不自禁的回头看了一眼重新伏案,批阅奏本的崇祯,不禁感慨自家这个少年天子还真是干出不少惊世骇俗的事情来。
一点也不像是个久居深宫,青春懵懂的闲散王爷。
倒像是某个名留青史的一代雄主长期带在身边培养的储君继位。
…………
随着崇祯特例开海,委任福建海防游击郑芝龙出洋采购粮草的消息传出,满朝文武几乎都炸了毛。
一份份反对的奏疏如雪般飘向了崇祯的案头,崇祯也懒得看,随便翻了基本后便交代施凤来,从此以后只要是反对出海的奏本都不用往文华殿送了。
施凤来自打上回被崇祯谈心之后,已经立志做崇祯的忠臣,自然是无条件应承。
再加上他本人也不是东林党的那帮道德君子,对于所谓的有违祖制之类的说法更是不屑一顾。
更何况崇祯只是特例开海,采购粮食用于化解国内危急罢了,又不是全面开海,也值当小题大做?
真要是这么较真的话,你们有本事去把隆庆的皇陵挖了啊!
人家可是大明开海第一人,月港现在还不断有海船进出港呢。
于是乎,外面因为开海的事闹翻了天,崇祯这里却是不动如山。
当然,也有不开眼的在早朝上公开提出此事,甚至指责崇祯违背祖制,有成为昏君的可能。
崇祯定睛看去,原来是许久不见的成基命。
自打满桂上任大同的圣旨一出,他这个本来就是临时的监军也就回京复命了。
但是崇祯没想到,这丫的如此不甘寂寞,刚被自己小惩大诫了一顿,居然还敢闹事。
正好崇祯想着杀鸡骇猴、一劳永逸,所以当施凤来打算替崇祯出手教训成基命的时候,崇祯当即眼神制止过去,安静的听完成基命反驳的理由。
总结起来毫无新意,无非还是老调重弹,什么有违祖制,将会导致倭寇海盗猖獗、容易导致大商人大地主的出现,从而剥削百姓之类。
崇祯等着他说,甚至还阻止施凤来出面制止,其他人就更没有站出来反驳的了。
于是乎成基命可谓是说爽了,洋洋洒洒说了约摸一刻钟时间,把百官都快听睡着了。
然而等他吞了口吐沫润喉,却发现龙椅上的崇祯毫无表情,只是冷笑。
成基命顿时就是一愣。
不等他反应过来,崇祯便开口道:“既然成爱卿如此反对海运粮草,那就由你来负责给户部提供米豆,只要你能供应的上,朕立刻停止开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