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般,我与你五件宝贝,助取经人一功。”
如来说罢,即命阿傩、迦叶,取出锦襕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以及三个箍儿,递送菩萨。
旋即,佛老对菩萨言曰:“这袈裟锡杖,可与那取经人亲用。若肯坚心来此,穿我的袈裟,免堕轮回;持我的锡杖,不遭毒害。”
观音菩萨合掌道:“不知这三个箍儿作何用?”
佛老遂道:“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有金、紧、禁不同分说。”
三个箍儿,且道这禁者最凶,可化诸般禁锢。金者最坚,无有解脱之法。紧者次之,乃教化之宝,心性无缺者不受此限。
佛老叮嘱道:“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
“他若不服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如此,弟子领命,必不负世尊慈悲。”观世音踊跃作礼而退,即唤惠岸行者随行,径下灵山,直奔那东方而去。
……
且说观音菩萨,离了灵山地界,一路半云半雾观察地势,直至流沙河地界停下。
只说菩萨看向惠岸尊者,道:“徒弟啊,此处确实难过,那取经人肉眼凡胎,如何过得?”
惠岸行者闻言,仔细观察,只看这河,东连沙碛,西抵诸番,南达乌戈,北通鞑靼。宽有八百里遥,长有千万里远。
“却是绕不得,只能从此过。”
惠岸话音刚刚落下,便见那河底风起云涌,跳出一青黑妖魔,上岸便打,只说要捉了菩萨去。
“放肆泼魔!”
惠岸行者面色大变,咒喝一声,举起镔铁棍,便和这泼魔战成一团。且道这木叉浑铁棒,护法显神通;怪物降妖杖,努力逞英雄。
大战几十回合,当是搅得天地风云变色,人间五炁沸腾。
只说这泼魔见拿不住这护法的,不过看了一眼旁边那菩萨神情,顿时心中一喜,但面却难看,质问木叉:“你是哪个来的,怎犯我地界?”
“你道个瞎眼的魔头,敢阻观世音菩萨法驾,若非菩萨慈悲,且教你万千条命皆休!”
泼魔闻言,脸上做个大惊失色状,连忙扔了手中法杖,磕头无算:“竟是菩萨当面,死罪,死罪!”
观世音菩萨一眼便看出来这泼魔来历,天上卷帘将军,随侍左右,岂能认不得五方五老?
但菩萨也顺水推舟道:“我观你不似凡间妖魔,是何等来历?”
那泼魔道:“菩萨容禀,我本是那天上卷帘将,御林军中帅,只因……不期今日无知,竟冲撞了慈悲教主。”
观音菩萨遂道:“你本就有罪,在此受罚,如今又这般伤生,更是罪上加罪。”
“我今领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你何不入我门来,皈依善果,与取经人做个徒弟护法。我教飞剑不来穿你,待得功成免罪,或可复本职,你待如何?”
那怪顿时大喜,连忙道:“我愿皈正果,望菩萨发大慈悲心。”
菩萨闻言,又与这怪取了个名号,曰:沙悟净。
事了之后,菩萨驾着云,半山半水而行,继续前往东土。
且说那惠岸道:“师父啊,世尊说要选那神通广大的妖魔,与那取经人做个护法。且看这沙和尚,也不是个神通广大的,连弟子也拿不下。”
菩萨遂笑道:“那神通广大的妖魔,自是已经有数。且说这沙和尚,能助得取经人过河,自算一功。”
“原来如此,弟子受教。”
且说菩萨过了流沙河之后,行了多时,又见一座高山,山上有恶气遮漫,又是有一妖魔在此。
缘是天上水军元帅,北极四圣之一,被打落凡尘,错投了猪胎矣。
菩萨且有点化这猪妖,做那取经人的徒弟,取了一个名号,唤:猪悟能。
过了这福陵山,菩萨有点化罪龙一条,与那取经人做个脚力,好叫其能走过十万八千里路。
直到菩萨一行,入了南赡部洲,进了东土地界,妖魔才少了下来。
不过刚入得南赡部洲,便见一神山,照金光万道,放瑞气千条,无边福缘滋养这片灵土,果是那佛老断臂所化神山。
“师父,我已看到世尊压贴,想必这便是那大圣受难之所。”
惠岸尊者话音落下,便得见五方揭谛显化出来,向着菩萨礼拜不提。
“大圣近来如何?”
面对观音尊者的询问,五方揭谛知无不答。
“早些年还算凶顽,且说五百载前,大德初始曾化一樵夫入山,教诲大圣。此后五百载来,大圣潜灵养气,竟是有德言矣。”
菩萨闻言,当即向太易洞天所在之方位合掌一礼:“礼赞初始真如尊王,钧天鸿蒙上帝。”
见观音菩萨都行礼,惠岸行者和五方揭谛更是遥遥施礼,不敢丝毫怠慢。
至此,菩萨遂道:“且去吧,容贫僧一观大圣。”
五方揭谛闻言,自是连忙散去。
只见菩萨落在一山峰之上,俯瞰那石匣中被禁锢的猴头。
“叹妖猴狂妄,搅乱蟠桃会,偷盗兜率宫,如今却是落魄,怎看得出当年十万军中无敌手,九重天上有威风哩?”
石匣中,假寐猴儿被惊醒,连忙大叫道:“是哪个神仙在揭我短哩?若是故人,请现身一见,俺老孙受困于此,看不着嘞。”
假混元之果位的大圣,如今竟是连六识不得开,头身不得转,怎一个落魄了得?
且见菩萨按下云头,落在那猴头面前,笑着道:“大圣,可识得贫僧否?”
“怎不识得,南海普陀落伽山,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南无观世音菩萨矣!”
早些年目中无人的猴子,此时竟是连忙将观世音菩萨的尊号,叫了个全的,甚至有礼。
猴子感慨道:“我在此度日如年,更无一个相知的来看我一看。且道五百年前有个大仙曾探,除此之外,唯有菩萨矣,承看顾!承看顾!”
菩萨顿时摇了摇头,叱骂道:“你个愚蠢的马骝,且说你五百年前,点化你的乃是大德初始之化身相。非心非故,谁肯为你个狂妄的赤尻,担待风险?”
猴头一愣,顿时大叫道:“竟是师父,竟是师父……悔矣,悔矣,若听从师父教诲,岂有今日这般……”
好大圣,眼中堕泪,泣不成声矣。
菩萨长叹一句,道:“大圣可知错否?”
猴王一愣,连忙回应:“知错,知错,俺在此受难,已有五百余年矣,早就知错,望菩萨救我一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