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7章 余切的第一个资助人(一)  文豪1983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347章 余切的第一个资助人(一)

之后,“食堂饭补”政策暗地里得到实行,每月统计两次饭票。

如果这期间学生总是吃得清汤寡水,且消费额一直小於一毛钱,就会被记录下来。

然后发两张四毛钱的菜票,可以吃排骨,也可以排骨卖完后,换其他同价格的菜。

路不宣这两周日子很好,神仙一样。

平日有小说看,到了周末,有排骨吃。

但他不知道学校为何大发慈悲?

因为前几年,学校还辞退了一批老教授,而且给不出满意赔偿。只能让人“发扬风格”,有的老教授气得都落泪了,因为全家都指望教授的工资。

教授都如此,何况学生?

仅仅两周过去,“领票”大军已经快速扩大。

如今一到发票的时候,学一食堂的排骨窗口就要排起长队,人人都有票,人人都能吃。

燕大学生很聪明,也很有组织力。

这个政策被学生摸透了之后,学生就故意搭伙,控制在人均消费一毛钱以下,好白嫖那两张四毛钱的排骨票。

原先门可罗雀的排骨窗口,到发票的时候,居然比打馒头的还多。

倒反天罡了!

谁有这样的能力?

路不宣已经加入“新现实社团”,成为社团少数几个大三的社员。

一般来说,学校社团招收大一的来充人数,大二时就要竞选社团干部了,大三只有极个別人还留在社团,这种人往往把社团经歷和事业掛鉤。

由於燕大在全国高校中的特殊性,总能接触到顶级资源,即便是混学生社团,也能积累经验。

刘振云就因为“新现实社团”社长的位置,常常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京城的“作家研討会”,他一个农家子弟平步青云,被选取《十月》做编辑。

要知道,上一个被选进去的骆一禾,是高干子弟中的高干子弟。

你说状元?

这里谁不是状元?

程国平和褚付军两人,都在努力的爭夺这一位置。程国平要做“余切的跟隨人”,做一个彻底的余切研究者。

“从二十岁到三十岁,我准备就做好这一件事情。我研究文学史发现,文学不是渐进的,也不是螺旋的,而是全取决於那几个人,他们发挥的好,文学就前进,他们开始乱搞了,其他人才能出头,但也达不到那样的高度。在这方面,它確实有一些唯心主义的情况。”

“但也是唯物的,因为首先要存在这个人,才能有那样的文学。”

“关公战秦琼,就是这么样子,就是可以拿来比。这就是做研究。”

这是程国平的原话。

而褚付军,也是真心实意的尊重余切。顺便收穫一些名声,人生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我们已经回顾了余切的大多数文学作品,现在,我想说一下余切为何和其他作家不同?”

程国平的话把路不宣拉回到现实里。

他问道:“你想想,到底有什么不同?”

“余切能写外国文章?”路不宣说。

程国平摇头,没有嘲笑他。但是褚付军忍不住笑了,说:“你不知道美国的黎锦扬,不知道燕京师范的熊式一,至少也该知道林语堂吧。”

“他早就用英文来写小说,据说被诺奖提名过两次。论英文写作先驱,余切绝对排不上號。你知道《出路》,那你知道《唐人街》吗?这是一本英文小说,写粤省赴美移民的!半个世纪前就已经在美畅销!”

“林语堂是谁?在我们燕大吗?”

刚开始,路不宣为自己的浅薄感到尷尬。

“在宝岛。他研究红学,研究论语……”

“那怪不得我不知道!”路不宣隨即就宽心了,“春雨行动?还是未婚妻的分手信?还是留洋和留守的抉择苦痛?林语堂从来不关心我的生活,我当然也不需要知道他!”

程国平和褚付军一时语塞。

你从前並不是余切的拥躉,怎么如今攻击性这么强?

余切虽然厉害,但也不能说,全天下只有一个英雄。不承认別人的功绩,这是很狭隘的。

对余切来讲,这也不好。儘管这样的“余切迷”越来越多。

因为新人就是会取代旧人,读者总是更强烈的感受到同时代作家所施加的影响。

苏軾的年代,可能未必觉得他比李白差。

褚付军说:“你这是强词夺理。林语堂做研究很厉害,余切这方面也厉害,但是做的却是经济学研究,从文学上讲,有点可惜。”

路不宣此时发觉,自己还不算是个正统中文系的。

因为他不觉得余切这么搞有什么毛病。

他仍然不看《红楼梦》,至於论语?那更是什么玩意儿?

满嘴大道理,要按照这一套在地里面吃饭,可要被人欺负死。

然而,程国平却愣神片刻后,兴奋地拍路不宣的肩膀。“你接近於我的答案了,这是为什么余切比其他人厉害!他关心我们的生活,只要我们还活著,还能说话,余切就是这一代的第一。”

“只是这答案还太片面,做研究,要的是理性思维。”

路不宣问:“那你作为研究者,你以为余切厉害在哪?”

程国平却卖起了关子。“这个问题,下一次再来探討。我们今天的首要任务,是吃这个便宜排骨。”

“对!”褚付军也大笑道:“我虽然赚了些钱,可是有白拿的排骨吃,为什么不吃?”

“这排骨哪来的?”程国平问。

“不知道,我听说有的老师也来打饭,结果被告知仅限学生。”褚付军说。

“谁啊?这么討厌,学生的便宜也占。”

“听说是西语系的俞老师,不是余切的余啊。”

“这人不配姓『余』,別人还以为他和余切有什么关係。”路不宣冷不丁说。

他已经彻底成为一个標准的“余切书迷”。

——

2月下旬,余切跟胡岱光来见校长。

安阳的甲骨文世界大会,已经在召唤他。

余切要把“饭补”儘快定下来,成一个校內文件。

胡岱光劝说道:“余切,搞饭补不能是你一个人来出钱。最后还是要靠社会来帮助。”

余切自然知道:“我只管起个头,后面有人要跟著来的。以后给燕大食堂供饭吃,不知道有多少人抢破了头也要来,到时候我就功成身退。”

胡岱光又说:“丁校长是美国回来的,研究数学。我们几位数学家和他都有私人关係。你要对他客气一点。你数学不好,林一夫的数学也一般,更要和人打好关係。”

“我还能对校长不客气?”余切笑道。

燕大学生能无礼到这种地步?

胡岱光简直是杞人忧天啊。

两人来到燕大的办公楼。

没想到丁校长却被一个学生堵住了。

这学生问:“校长,你有没有时间?你想不想让燕大重返五四的辉煌?我想就燕大发展的前景和您谈一谈。”

丁磊孙先是一愣,然后就笑了,非常和蔼的说,“可以。但是我有客人来了,我们要不单独约个时间?”

这学生立刻顺著丁校长的眼神,往后边儿看,先是看见了胡岱光,然后是余切。

余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