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2章 招募  文豪1983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372章 招募

招募诺奖学者詹姆斯沃森也很有趣。

沃森是dna之父,也是“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倡导者和实施者,他所领导的冷泉港实验室就在美国纽约长岛。

这家实验室堪称生物界的超级大国,后世出了五个诺奖学者,类比于卡门所引领的文学超级大国(也是五个)。

燕大的生物系在国内断档的强,但是和这一时期的冷泉港实验室相比,那又不值一提了。

校长丁磊孙给余切打电话说:“那个人类基因组计划啊……也是我们国内要重点突破和参与的重大科研计划,但是我们的生物底子薄,缺人才,缺器材……全世界主要大国联合起来破译我们人体的基因密码,美国占了百分之五十四,英国占了百分之三十三……”

“我们中国呢?”丁磊孙遗憾道,“我们只有百分之一。”

“这是人家瞧不起我们吗?不是的!我们就是这样的水平。一个沃森,一个冷泉港实验室,比我们全燕大,全中国加起来还要强!”

沃森就是生物界的无冕之王,但这样的人对余切也很友善。

在哈珀的斡旋下,余切在一次全美教科书相关的活动上遇见了沃森。正好有几位来美国访问的中科院教授和他攀谈。

教授们的脸上难免有种高山仰止的神情。

余切径直过去道:“几位教授……我可以加入到讨论中吗?”

沃森一看到是他,笑了:“你是那个余?写《狩猎愉快》的那个?”

“是我。”余切点头。“在美国,大家一般谈论到我,说的要么是哥伦比亚,要么是《地铁》,你是第一个谈到《狩猎愉快》的。”

沃森说:“恕我直言,《地铁》虽然富有想象力,但有许多不合逻辑的地方……譬如你认为美国印第安人和古中国人是同一类人,现在基因测序还没有开始,但我已经有很大的把握认为,这两者是不一样的。”

“你整部小说都是错的。”沃森高傲道。

余切当然知道这事儿。

莫马迪一直都认错爹了,但是,可能莫马迪也无所谓。

基于人类基因组的破译发现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新闻:譬如游牧民族就是被赶走的胡化汉人,东亚存在一些超级家族,后代达到数千万人;整个中国父系基因相对简单,而母系基因要多得多……这代表历史上的中原人四处出击,并且用最冷酷的手段灭绝了其他种族,只留下了女人。

还有,日本并不是单一民族,而是多民族国家;埃及人已被腾笼换鸟;土耳其人实质是希腊人……等等。

在国际上则证明了一件事情:历史上的人类确实是从非洲走出来的,大家有着共同的祖先。

这件事情,历史学家一直没有搞明白,最终由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弄明白了。

余切问:“那你为什么喜欢《狩猎愉快》?”

“因为东亚人聪明,所以东亚人可以比西方人还西方人,用西方的武器打败西方……变成你书中那个美丽的钢铁狐狸!但其他地方就不一定了。”

余切愣了一下,道:“这好像有一点涉及到偏见……”

“偏见?”

沃森笑了。“你想说我有种族歧视?这不是歧视,这是事实,东亚人的智商普遍更高,白种人次之,南亚、大洋洲一些岛屿丛林和非洲地区的人种……确实无法进行现代化的教育。”

“这和任何制度、工具都没有关系,纯粹是智力上无法达到,他们做不了任何复杂的脑力劳动,你怎么能指望他们现代化?”

余切算是明白这个沃森有多离谱了。

他四下张望,罕见的怕了。

有关人种的智力研究一直是科研界的禁区,只能偷摸的研究,不能拿出来公开的讲。在社科领域也是禁区,是不能碰的话题。

“我其实来邀请你去中国访问的,沃森先生,在美国也许不太适合谈论这样的话题。”

“中国?我会去那里的。”沃森竟立刻答应了。

之后,沃森拿到了余切的联系方式,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问余切:“什么时候去中国?”

“这个月。”

“我等不及了,余。我认为那里是一个绝佳的观察样本,是我事业的新突破。”

余切很纳闷,这个沃森为什么急于技术扶贫呢?

难道他也通共?

原来,詹姆斯沃森是一个对名誉无限渴求的人。他像一个资本家渴望资本增值一样,再多的名气他也不嫌多。

而且沃森做事全凭自己喜好,为了让更多的人信服他的话,沃森正在修订他的科普教材《双螺旋》,在其中他想要加入更多八十年代的例子,促使他的科普文更加受欢迎。

他和余切同样在哈珀共事。

如今全美生物系的学生不得不看的一本书是《双螺旋》,而文学系尤其是西语系的学生,很多人已经转向更为时髦的《2666》。

沃森写了很多书,《双螺旋》是他六十年代时写的。在这本书里面,沃森鄙视了诸多和他一起共事的精英,极力夸耀自己。还写了很多如何“猎艳”的八卦段子,令他科学大拿的神像破灭。

但得益于沃森强大的生物界号召力,有很多脑残粉认为他的《双螺旋》可以拿到诺贝尔文学奖。

是的,沃森的确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他觉得他是一个严肃文学作家,并且不失风趣,他揭穿了生物界虚伪的真相,他和余切是一类人。

“你和我是一类人。余,你知道我做出诺奖成果是什么时候吗?”

“我不知道。”

“二十五岁。但是我三十多岁才拿到拿该死的诺贝尔奖。我总觉得我是在二十五岁那一年拿到的,我那时候已经超过了这世界上的许多人。”

“你真厉害,沃森教授。”

听到余切的奉承让沃森十分开心,哪怕他知道是场面话。“你也是,我预祝你早一点拿到诺奖。”

在场没有人觉得他这句话过分。

——

“科学家真是多种多样,如果不是和你在一起,我永远不知道沃森是这样一个人。”新化社的邵琦说。

余切道:“你不会以为科学家是神吧。他们有七情六欲,实际上,很多人可能还不如普通人,他们很少遭受到挫折,甚至没有是非观,因为他们的研究总是在突破过去的禁区。”

在众多记者中,只有邵琦是完全跟着余切走的。她没有错过余切的任何新闻。

查得经常要往返巴黎,而刘祥成最近去了东欧。

“刘祥成去东欧干什么?又去拍戈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