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4章 当余切开始审判(本卷完)  文豪1983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聂华令问:“保罗,你觉得顾华会怎么样?”

“会有一个衣衫褴褛的疯子乞丐,或者一具无名尸体。《团圆》里面有一个曾在港地呼风唤雨的大佬,落难躲去美国贫民窟后,却仍然放不下自己的调子……在某一个白天,他被黑人捅死,抢走了他的金表。”

“顾华就是这样的人,总有一天静静的死在那。”

聂华令毛骨悚然起来。

她再也不想和余切打什么交道了,以后有余切的场合她都要绕着走。

——

六月下旬,余切得知顾华的死讯。

事情很简单,顾华得知不可能再做作家,于是没有选择登机回国。他做完手术不到一星期,就忍着疼痛,想办法从诊所逃了出去。

路上顾华和一个墨西哥人发生了争执,不知他是出于自毁的倾向,还是老墨太残忍,最后他死在了纽约的街头,最后二十美元也被抢走。

他离世界中心曼哈顿只有不到12千米,顾华从一出院开始,就直奔纽约而去。

然而他不知道,那里是知名的贫民窟,很少有作家去那里。

有关于顾华这个人的争议,在他死讯传来的那一刻消失了。

就连余切也就此作罢,不再写文章驳斥顾华,可笑的是,这反而让顾华最后一丝痕迹也消失了,人们甚至不会再恨他。

当然也不会再有人记得他。

“余,你干的没错!”马尔克斯说。

“我从不为自己做的事情后悔,你不用来安慰我。”

马尔克斯耸了耸肩:“你果然很洒脱,看来,我的安慰是多余的。”

马尔克斯和卡门成为了航班中的最后两位乘客。马尔克斯的书籍要在大陆出版,这一次是官方授权版本。

卡门想要来考察这个未来的最大书市,也许还有一些修补和余切关系的需要。这个西班牙经纪人带来了十几枚甲骨文碎片,以余切的名义,无偿的赠送给安阳那边。

而马尔克斯,则是趁着自己还没有失忆的时候,好好感受一下中国的风光。

“我来中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卡斯特罗,我和他是长期的笔友,在他的眼中世界上有希望的地方并不多。中国是这样的地方。”

“另一个呢?”余切问他。

“另一个是因为你。我想要知道,是什么样的地方培养出你这样的人,我甚至想去万县看一看。”

余切笑道:“我会尽可能的陪你,但我的妻子马上要参加重要考试,所以我不能全程跟随你。”

“没关系,爱情总要比文学重要,我是说真的。”

回国这天恰好是晴天,飞机到平流层后,阳光透进来,整个机舱亮得不行。

“天亮了!”余切感慨道。

还是按照惯例,角谷静夫、沃森、马尔克斯等人一齐和余切打桥牌。

输得最多的是马尔克斯,其次是沃森,余切竟然意外的和角谷静夫齐平。

沃森很不满:“桥牌不能体现出我的水平。我年轻时在剑桥,天才学生们总喜欢靠打桥牌来炫耀自己的智力超群……他们大多数人根本没有做出过什么成就。”

韩大使也要回国,他中间替了余切一会儿。

让沃森破防的事情来了,韩大使几乎百战百胜,无往不利。沃森输得更惨。

因为大使可以记牌。

大使年轻时是个神童,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到现在也没落下,他甚至可以记住牌背面微小的褶皱。而且他没有专门练习过这些东西。

真是扯淡!我受够了!

沃森不玩了。他认为,虽然他桥牌场上输了,但他的研究赢了。因为他一直宣称东亚人智力超群,现在韩大使不过就是他的研究发现之一罢了。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角谷静夫得知余切是经济系学生,给他讲了一段时间的“角古猜想”(冰雹猜想)定理。

“任意写出一个正整数n,并且按照以下的规律进行变换。”

“如果是个奇数,则下一步变成3n+1。”

“如果是个偶数,则下一步变成n/2。”

“你写出任何一个数字,无论是十以内的数,还是数百亿,最终它都会回到数字1。但这还不是最有趣的,有趣的是不同数字的收敛过程完全不一样,有的数字很平滑,有的数字会经过巨大的震荡,就比如神奇的27……”

余切问他:“这在经济领域上有什么显著的用处?”

角谷静夫兴奋地说:“这就是说,它和蝴蝶效应是相反的,在这里无论多么大的误差,都会自行的修复。显然在我们的经济领域有一种神奇的机制,无论在某一时期多么震荡,最终它会进入到动态的平衡。”

角谷静夫又即兴给余切出了几道数学趣味题,余切艰难的把它们解开了。角谷静夫便道,“你的数学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差,实际上你绝对具备相关的数字直觉,在经济学的领域肯定够用。”

余切不知道角谷静夫是逗他玩的,还是来真的。

反正上辈子余切没有明显表现出这种天赋。

邵琦做了她这一年中最后一次对余切的采访。这次采访不计入新闻当中,而是写在邵琦的日记里,作为将来的回忆录。

她问到了顾华这个人。

“你为什么会在使馆和人起冲突?可以在其他地方啊。”

“因为使馆是国土的延伸,在这里适用于中国的规矩。这是顾华一直强调的,只是我恰好反过来利用了,我没有规矩。”

邵琦笑了,“我们常说一支笔可以比千军万马,可是和你随行的这段时间,很少看到你写死别人,但是总看到你动手、动枪。”

“因为千军万马只是个形容词,文字永远是辅助力量,怎么可能比得过真的暴力?”

余切别有深意道,“你可千万要记住啊。”

邵琦记住了这句话,正想要再深问下去。忽然,飞机开始颠簸,调角度,这是要下落了。

到京城了,真快!

机上的人不由得放下手上的事情,透过窗户看外面的风景。对于这趟飞机上的绝大数乘客来说,他们都是第一次见到中国,他们也以为自己是最后一次到达中国。

那个神秘莫测的、又正在积极融入世界的中国。

她似乎还未醒来,因为在各种国际事件上,鲜少有这片土地激烈的声音,她似乎已经醒来,一些人已经站到潮头,令人想象其中的镌秀。

飞机开始盘旋,愈发的接近京城。仅从建成面积来看,后世的京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一万六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一座城市,这是一座超级城市,在太空中也可看到明亮的灯光。

即便在八十年代末,它也已经明显的发展起来了。在经历一系列的改造和重建后,古今交融,正如卡斯特罗几年后来华访问的震惊之语一样:

中国能媲美欧洲!

余切不知道在京城多久了,什么风光他都已经看习惯,自然不会趴在窗口向外看。

这些人都是洋土鳖罢了!

不料,先是急躁的沃森问了一句:“那是什么?”

而后是角谷静夫,他耐心观察一番,得出结论:“似乎是一种大规模的卉。有风从这上面吹过,朵颤抖起来。”

“不是!”

马尔克斯用西语英语夹杂的口音道:“那是人!那是许多许多的人!老天爷啊!!!”

他大叫出声,转头惊异的看着余切,“——那里是许多许多人!他们在欢迎你,余,你的祖国在欢迎你!”

余切还未细想,邵琦又涨红脸道:“是京城的小学生们,他们排练起了舞蹈……他们在欢迎我们!”

“是的,我们有这么多诺奖学者,还有一位准诺奖学者!”

余切趴在窗口,马尔克斯有意为他腾出空间。小傻蛋沃森看呆了,他从未见过这么多小孩子,霸占着窗户不放,马尔克斯一肘让他让开,又见到端着照相机的邵琦前来。

记者?

马尔克斯认得她。

做了一个沉默的手势,邵琦随后挤进来,用照相机对着余切。

她预感到,那一刻使得英雄像一个人的时候终于到来了!

还未按下快门,邵琦已经激动起来,几乎忘记了呼吸。而余切趴在窗口,只见到京城的小学生们在机场摆出几个大字:

“中~国~欢~迎~你~”

余切知道,这是一个在历史上未曾出现过的画面。

有多少人是因为我而来?

余切的泪水夺眶而出,人也不由得颤抖起来,但他不愿放过任何一秒,只好频繁的眨动眼睛,任由眼泪滑落。

邵琦所记录的正是这一秒。

她没有想过超越了去东欧拍摄戈氏的刘祥成,也没想过提前回京城的法国人查得,她只庆幸自己唯一走到了最后。

连拍几张照片后,邵琦的画面也变得模糊,她以为镜头失焦了,慌乱的调整,直到脖颈处骤然起了凉意,她才发觉自己也已经泪流满面。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