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7章 沃森中国游  文豪1983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余切拿了套卷子也去写。

他感觉自己几乎没有做过什么思考,每道题都用本能来回答。阅题后,停留时间不超过十秒钟。

沃森很快让他们停笔,並且当场进行得分计算。

角谷静夫拿到了一百九!

这是目前人类有史以来最高的智力得分一一显然不可能。他的得分至少要削减三十到四十分。

而余切只比角谷静夫少十分现在震撼的人成了余切。

我这么聪明吗?

沃森解释说:“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人类智力最高的人並不是爱因斯坦,而是德国文学家歌德。因此你不必为你的智力感到惊讶!写作很需要智力。”

“如果你只有一百一,一百二,我才会感到惊讶。我推测你的真实水准在140到150之间,你永远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数学家,但你做经济学家够用了。”

角谷静夫在旁边连连点头。

两个小时后,沃森鸣金收兵。不由分说把所有卷子都收走,一些燕大附小的孩子因为做不完题伤心的哭了。

沃森安慰他们道:“我出这么多题,本来就是让你不可能做完的。”

当晚,沃森再次阅卷,这次结果令他吃惊了。

燕大附小的小学生智力水平高达118。

这是个什么智力水平呢?

在美国,如果正常发展下去的话,这些人可以从常青藤中选择一所末流学校入读,其中任何一所学校的实力都令当今的燕大感到汗顏。

沃森有种老妖怪见到宗族小辈的感觉。

一觉醒来,全人类智力提高十五个点!

激动的沃森宣布要为燕大附小捐助一个美国小学的標准实验室,並且说,“如果你们在场有任何人將来从事生物这一条路,想要来冷泉港实验室进行参观,或是拿到一份实习生的工作,我会帮助你们。”

到这个时候,沃森古怪的智力测试开始进入到公眾视野。

国內报刊谨慎性的报导了沃森的实验:“诺奖学者沃森肯定了中国学生的天赋。他认为这是一片天才云集的地方。”

《京城晚报》有记者详细描述了附小的得分情况:诺奖学者也为高智商小学生所倾倒!

这种爽文一样的剧情,导致一段时间內京城附小的天才热和补课热。

余切在这几天则发现沃森是个口无遮拦的人。

他的一些所谓结论,其实並没有科学依据,他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发言。

譬如燕大的国外留学生成群结队的在草坪上晒太阳,沃森看后评价道:“晒太阳和欲望有很大的关係,这就是为什么拉丁美洲人热情奔放,而英国人苍白冷淡。”

沃森自己是个瘦子,他也很喜欢中国人普遍偏瘦的体型,又说:“瘦人都是不快乐的,所以整体上他们会比胖人更加有上进心—-所以当你在面试胖人的时候,你心里会为他们难过,因为你知道,自己根本不会雇他们。”

燕大生物系的女性並不多,主要是男性。

沃森对这种现状很满意:“女人们在实验室的存在是赏心悦自的,但是她们办事效率却不怎么高。”

他来中国后已经放飞自我,这上面每一句话都能使沃森在美国被口诛笔伐,但是在中国,在眼下,沃森很少受到激烈的批评。

这让他感到自己和这个地方有缘分。

“余切,我一直都知道你不喜欢我的话。”他对余切道。

“可是你认为我能帮到你,我做的事情要比我说错的话更重要,所以你原谅了我这是你们中国人宝贵的品德。从根本上来讲,我爱中国人,我对中国的兴趣一直很浓厚。”

在沃森来华的一周后,他带余切和一个叫曹天晴的生物化学家认识。

他们是老朋友了。两人见面后深深的拥抱,

曹天晴是科学院生物部的主任,沪市分院的院长,也是中国和瑞典两国的共同院士。沃森曾经和曹天晴共事过,他们都研究dna蛋白。

据曹天晴回忆,沃森曾经有段时间看轻中国人。

这是西方科研界的固有印象,歷史上爱因斯坦来华访问时,在日记中写“航脏、迟钝、麻木”、“更像是机械而非人类,每个人都蹲坐在地上,就连本该活泼的儿童也是如此”。

然而曹天晴为代表的中国科研人员迅速扭转了沃森的印象,在经过查证后,他意识到过去的认知是一场惊天谎言!这里並非只有某一两个天才,而是存在普遍性的高智力分布。

然后沃森表现出对中国人惊人的接纳度,这对他这种恶人来讲是不寻常的。但凡是中国来的科研者,不论是知名的或是名不见经传,只要和他通信的,沃森都会回信询问是否要帮忙。

余切在曹院士家里面吃了一顿难忘的家宴。

又得知,这已经不是沃森第一次来中国,他和诸多国內生物学家有良好关係。

余切开始对沃森刮目相看。

这是个很难评价的人,他確实种族歧视,拋开荣誉不谈,此人简直是无恶不作,但他不歧视中国人,帮助中国人。

而且你无法拋弃他的诺奖荣誉不谈,因为这是一个人所能得到的最大荣誉之一。

余切既无法赞同沃森,也无法彻底否定他,

他私下和曹院士议论沃森这个人。曹院士告诉余切:这有可能和沃森的自身经歷有关,因为他是一个被英格兰人欺负的爱尔兰人、苏格兰人,他虽然有些许英格兰血统,但总体上对英格兰没有血脉认同。

在他的认知中,更高智力的爱尔兰人、苏格兰人被劣等人英格兰人欺负了,几百年不得翻身,

被各种污名化一一最后发现,英格兰人的智力最低。

简直是衝击波!

而且,沃森生涯中最討厌的学术合作者和对手克拉克也是英格兰人。

在访华两周后,沃森不得不暂且回美国。他轰轰烈烈的智力测试不得不结束。

但沃森仍然心繫中国学生的教育问题,一群明显智力更高的人不能施展他们的才华,这本来就是一种悲剧。

在他走之前,余切写下了一篇用於描写中国乡村教师的短篇科幻小说。

名字就叫《乡村教师》,余切把这篇小说的稿件赠送给沃森。

在稿件的开头上写著:

【为了感谢沃森先生为中国学生捐赠的实验室,以及他之后可能做出的努力】

沃森打开来看就是这一句话,他心头一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