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这边的饭菜也做好了。
他一边招呼小姨子和大姐上菜,一边对家里人说道:
“我去给黄慧婕也送一份过去。”
众人当然是没意见了,方言拿好东西,又去了一趟医院。
用保温桶仔细装了满满一桶鸡汤,又用食盒装了两碟刚炒好的菜,都是一些清淡的,方言特意留了最大块的鸡腿在汤里。
到了医院住院部,走廊里静悄悄的,只有护士站的灯亮着暖黄的光。他轻手轻脚走到黄慧婕的病房外,透过玻璃窗往里看:黄慧婕这会儿正躺着呢,方言敲了敲门,把饭菜送到了黄慧婕的病房。
“给你送晚饭来了,我下午做的。”方言对着她说道。
“嗐,我刚说订餐呢。”黄慧婕从床上起来,对着方言说道。
方言打开保温桶,把鸡汤倒到了碗里:
“老胡厂里的鸡,炖了不少时间。”
黄慧婕喝了一口汤,一挑眉毛对着方言说道:
“还得是你的手艺,比燕京饭店的厨师手艺好多了!”
黄慧婕接着又喝了好几口。
方言笑着说道:
“好喝就行,你慢慢吃,我先回去了。”
“吃完了碗筷待会儿我会来收。”
黄慧婕连连点头,对着方言说道:
“行,你快回去吧。”
大家都这么熟了,也不多客气了。
方言走的时候还看到司马先生这会儿病房里还很热闹,家里好些人围着他在吃晚饭。
这对于司马先生是幸福还是折磨。
幸福是家里人都在这里陪着他,折磨是他本来就好吃的,这么多人在这里围着他吃饭,他自己又吃不上,按照他那个暴脾气,要是能骂人,这会儿估计早就骂人了。
方言也没打扰他们,直接就下楼回家了。
等到了家里的时候,饭菜都端上桌了,就等着方言回来吃饭了。
“开动开动!”
方言招呼所有人。
他先给媳妇儿弄了一碗鸡汤。
“炖了一下午,黄慧婕刚才喝了说还不错,你给品鉴品鉴。”
说着还不忘了往里面舀起来了几块儿山药。
朱霖接过汤,低头舀了一勺,喝了一口,眉眼弯起来,说道:
“还是你做的鸡汤喝着舒坦。”
方言也对着其他人招呼:
“大家都喝着试试,这可是老胡用了几个月时间,专门用中药渣养大的鸡。”
然后等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方言也算是满意了,自己喝了口,确实不错。
老丈人放下筷子,夹了块鸡肉塞进嘴里,细细嚼了两下,忍不住点头:“难怪汤这么鲜,中药渣喂大的鸡就是不一样,肉质紧实还不柴,比市场上买的强多了。”他端起碗吃了两口饭,说道:“小胡这法子倒是新奇,既废物利用,又养出好东西,不过回头我得给他建议下,这个鸡最好是一直吃一种药材,这样才能分的出来哪种更好吃。”
看看老饕就是老饕。
很快就能给出提升口味的意见来。
“我有不同意见啊!”老爹在一旁接话,手里的筷子也没停,“中药渣里有黄芪、当归这些温补的药材,鸡吃了长得壮,下的蛋都比别家的香。只是吃一种,没准没这么好吃,今天喝这汤,我感觉已经挺好了。”
老丈人朱光南说道:
“老伙计,你这就不懂了。你说的黄芪、当归确实温补,但混在一堆药渣里,味道就杂了。要是专门用一种药材喂,比如纯黄芪渣,那鸡肉里就会带着黄芪的甘香;用当归渣喂,又能浸出淡淡的药香,各有各的风味,这才能品出精髓来。”他夹了块山药,慢悠悠补充,“就跟咱们喝茶似的,龙井是龙井的鲜,普洱是普洱的醇,混在一起反而失了本味。”
老爹听得直皱眉头,放下筷子反驳:
“我倒觉得杂点好!你想啊,中药讲究‘君臣佐使’,药渣里的药材搭配本就有章法,鸡吃了是全身温补,肉质里的鲜味是各种药材的精华揉在一起的,这才叫‘复合鲜’,比单一味道醇厚多了。”他看向方言,“你说是不是这个理?你懂药材,你最有发言权。”
满桌人的目光瞬间都落在了方言身上,连正啃鸡腿的朱娴都停了下来,好奇地等着他开口。
方言喝了口汤,有些无语,这两人一个喜欢开轿车一个喜欢开摩托,非要让人家承认自己的最好,他放下碗笑道:“两位老爷子说的都有道理,就是看从哪个角度说了。”
他转向老丈人:“爸您说的是‘风味细分’,要是老胡想做特色,比如专门养‘黄芪鸡’‘当归鸡’,分开卖,懂行的人肯定爱尝鲜,这是做生意的好法子。”
又转头对着老爹:“我爸说的是‘温补协同’,药渣混着喂,药材的药性相互配合,鸡长得壮实,肉质的底子就好,鲜味也更均衡,自家吃或者送人像现在这样,反而最合适。”
端水大师——方言,主打一个谁都不得罪。
赵正义突然举着小手插话:“师父,我知道!就像您开方子,有时候要‘专药专治’,有时候要‘复方调理’,是不是一个意思?”
方言眼睛一亮,伸手揉了揉他的头:“没错!正义这话说到点子上了。喂鸡和开方子是一个道理,看要的是‘特色’还是‘实效’,没有绝对的好坏。”
老丈人闻言笑了:“还是方言会说话,这下我服了。回头我跟小胡说,让他两种法子都试试,自家吃就混着喂,想往外送就单独养几只用纯药材渣喂,两头不耽误。”
老爹也笑了:“这还差不多,本来就是好吃就行,哪用那么较真。”
老娘在一旁给明珠擦了擦嘴,笑着打圆场:“你们俩啊,吃个鸡都能争论半天。不过话说回来,方言这手艺是真没的说,不管鸡怎么喂,经他手一炖,就是好喝。”
“那可不!”朱娴嚼完最后一口鸡肉,舔了舔嘴唇,“姐夫炖的汤,汤头浓却不腻,鸡肉烂却不散,我今天能再吃一碗饭!”
方言起身给大家添汤:“喜欢就多喝点,锅里还有不少。老胡那边鸡多,回头再拿两只来,给大家换着样做,炖蘑菇、烧土豆都行。”
朱霖压低声说道:
“咱们家又不是吃不起鸡,别总麻烦人家。”
方言笑了笑说道:
“行行,我干脆在研究院外边养点鸡,那边也有药渣。”
这个时候老丈人突然停下筷子,对着方言说道:
“诶,对了!忘了个事儿给你说啊!”
“啥事儿?”方言好奇的看向老丈人。
老丈人说道:
“那个小马,现在到我们学校去入学去了。”
“小马?”方言一时间没转过弯。
老爹提醒到:
“马文茵。”
方言一怔:
“她?去你们学校?”
老丈人点头:
“嗯,廖主任那边安排的,校长亲自带着她入学的。”
方言莫名其妙问道:
“她能学啥啊?”
方言记得马文茵有点语言天赋,喜欢搞香水,他去老爹他们的那个北理,学啥?
机械工程?化学环境工程?应用物理?应用数学?热能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流体工程力学?
造导弹?造雷达?
老丈人说道:
“学化学工程!校长跟我提了一嘴,说小马这姑娘,对气味、成分特别敏感,之前跟着人捣鼓香水,连不同香料的分子结构都能说出个大概。廖主任说,这天赋别浪费了,化学工程里的精细化工方向,正好能用到她这本事——以后研究香料合成、日化产品,说不定还能为咱们国家的轻工业出点力。”
方言听得愣了愣,随即反应过来:
“还真别说,她对气味的敏感度确实少见,香水我闻着都差不多,她能说个七七八八的。”
老丈人说道:“校长也说,搞精细化工,最缺的就是这种‘感官天赋’。普通学生得靠仪器分析成分,她先靠鼻子初步判断,再用仪器验证,效率能高不少。而且她肯学,入学的时候,还主动找化学系的老师要了参考书目,说要提前补基础。”
老爹在一旁接话:“这姑娘家里的条件也好,还给学校捐了不少东西,学校也没理由拒绝……”
方言轻轻点头:“也行,反正她需要找点事儿做。”
“可不是嘛,”老丈人说道:“校长还特意跟化学系的教授打了招呼,让多盯着点,有不懂的多教教。这孩子要是能沉下心来学,将来没准真能在精细化工领域做出点成绩,咱们国家现在的日化产品,好多还得靠进口,要是能自己研发,也能省不少外汇。”
马小姐终于战胜了他老爹,成功的在京城留了下来。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