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国内国外两开,魏老师又赚外汇啦!
闵福德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听到魏明的翻译,大家都觉得这句话很有哲理,于是魏明又整了几段,比如“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其实地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他跟闵福德一唱一和,配合的极好。
可没想到除了闵福德这种专业托儿,竟然还有自来托儿。
一个看上去跟闵福德年龄相仿的白人男子从人群中走了过来,他有些激动地用德语道:“他说的没错,鲁迅是近现代中国最伟大的作家,我们应该了解他的作品,不过你刚刚有句翻译我觉得还需商榷……”
见魏明好像听不懂,他又用英文说了一遍,然后开始跟魏明论道。
这时魏琳琅冒出来对困惑的魏平安道:“他是柏林自由大学的汉学教授沃尔夫冈·顾彬。”
魏平安知道柏林自由大学属于东德,他问:“这不会是你找的托儿吧?”
魏琳琅:“我跟他不熟,他纯粹是出于对鲁迅的热爱,不过我是想过找他翻译你侄子的作品。”
魏明跟顾彬也不熟,这位未来的欧洲三大汉学名家现在还比较年轻,虽然他看不上以莫盐、余滑为代表的当代中国文学,但非常崇拜鲁迅。
他曾把鲁迅的部分文章翻译成德文,90年代的德文版《鲁迅全集》也是他主导完成的,听到有人聊鲁迅就都忍不住蹦了出来。
随后魏红又搬了把椅子,魏明和顾彬教授用英语交流起了鲁迅文学。
两人都是鲁学行家,说的激情澎湃,让现场听众颇为心动,愈发确定鲁迅是中国文坛顶牛顶牛的存在。
几位德国出版人都有些动心,魏琳琅不为所动,她手上能动用的权限已经基本都用在魏明身上了。
而且《鲁迅全集》多达十六部,还有很多书信,翻译难度太大,可能几年十几年内都搞不定,全集翻译显然不如择其经典作品进行翻译。
后来还是顾彬看到了一个自己相熟的德国出版人,在他耳边小声说了两句,他当即决定跟中方签合同。
魏明有些困惑,问顾彬教授说的啥。
顾彬笑道:“我说鲁迅先生逝世于1936年。”
这话对出版人很有吸引力,因为这意味着1986年之后就不用给作者及其家属版税了,版权法只保护到作者终生及死后50年,之后就可以随便印发了。
不过美国最近改成了死后70年。
也就是说还能收五年的版税,五年时间德文版《鲁迅全集》翻译肯定是完不成的,所以相当于出版方将来能凭空省掉一大笔支出。
而顾彬成功劝说,大概也帮自己谋到了一张长期饭票,他的译者版税还能收到他死后50年呢。
在后面书架旁的个别中方代表也想到了这个问题,觉得小魏失策了,《鲁迅全集》没啥油水啊。
但魏明觉得能让鲁迅作品走向世界,这本身就是成绩,而且这个自己熟悉,就由鲁迅文集打头阵了。
除了德国出版人,还有一些国家对鲁迅作品产生了兴趣,他们还想再听听,再聊聊。
然而魏明把他们支给了负责具体业务的刘局,自己还得上新品呢。
“接下来的这本书厉害了,它是今年的新书,两个月前出版的时候曾在中国出版界和文化界引起地震!”魏明语言夸张地拿起一本书。
梅琳达念了出来:“《傅雷家书》?魏明老师,这位傅雷我不太熟悉,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魏明喝了口茶:“大家都知道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吧?”
“这谁能不知道。”
“我一个英国人都知道。”
“世界文坛巨匠!”
“那是我们法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法国的列夫托尔斯泰!”
“你该不会是想说他是中国的巴尔扎克吧?”
大家哄堂大笑,气氛轻松而热烈,他们都等着魏明介绍。
“不不不,傅雷其实是我们中国最著名的翻译家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法译中领域的第一权威,是他让中国人认识了巴尔扎克,认识了罗曼罗兰,认识了伏尔泰,中国人能领略法国文学巨匠的巅峰作品都要感谢他,可惜他在十几年前已经自杀过世了。”
听到是翻译家,大家兴趣少了一大半,然而听到是自杀,观众们的好奇心又被吊了起来。
非自然死亡啊!
而且又是十几年前,十几年前不正是中国在闹嗡嗡嗡吗,难道是?
没错,是的,跟老舍先生情况差不多。
但魏明没有立即揭晓傅雷的死因,而是转回傅雷家书的内容。
“这部书包含了傅雷对艺术、人生、教育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它既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教导,也是一位智者对后人的启迪。”
接下来魏明从几个方面推销这部书。
首先强调这部书的教育意义:“可惜了,如果我爸早点看到这部书,我不至于连大学都考不上的,这部书简直就是家庭教育的典范,傅雷认为‘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学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魏平安苦笑:“这小子,你爹没看这书也没耽误你成大作家啊。”
魏琳琅却道:“你不知道,现在家庭教育的图书可是新的市场热点,随着美苏争霸,各国工人的待遇大幅提高,让他们有更多时间陪伴家庭,所以家庭教育的投入比重也越来越大。”
本来听到魏明在讲鲁迅,而已经基本把鲁迅重要作品都翻译出来的日本出版商兴趣乏乏,可是当魏明讲起家庭教育,不仅日本人,就连韩国人都停下了脚步,竖起了耳朵。
而刚刚赶过来的龚必扬更是直接翻起了《傅雷家书》的样书。
接着魏明又从研究东亚家庭和文化的角度来阐述了这部书的价值,几个专门做东亚文学翻译的出版人也陷入了沉思。
最后,魏明终于讲到了傅雷的死因,一听果然如此,而且还跟儿子有关。
家书中还有他临死前段时间写给儿子的信,这套家书对了解那段历史也极有价值,大家兴趣更甚。
当然,这部书翻译上的难度,以及真实的傅雷傅聪父子的关系魏明是只字不提,只说优点和看点。
很快龚必扬拿下了繁体版和英文版版权,还有几个欧洲国家对该书产生了兴趣,开始跟刘副局以及三联书店的负责人潘耀明聊了起来。
中国方面的人员都看得目瞪口呆,这魏老师也太能说了吧,还能让这些话在保证正确的前提下还如此有煽动性。
而且带货效果确实显著啊!
接下来魏明拿出的这部书叫《美的历程》,作者李泽厚毕业于北大哲学系,这也是一部新书,一经发布就在国内掀起了一股美学热潮。
魏明引用冯友兰先生的评价:“这部书非常超值,因为它是中国美学史、中国美术史、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史的集大成者,买一部相当于买四部!”
梅琳达捧哏道:“这么厉害!”
随即她打开这部书,露出里面精美的铜版纸插图,并邀请那些外国人一起欣赏,大家都认同地点头:“好美!”
这部书的定价很高,在国内卖1.9元,魏明厚厚的一大部《人间正道是沧桑》才卖1.8元呢,《美的历程》贵就贵在插画上。
《美的历程》分为十个篇章,每一章评述一个重要时期的艺术风潮或某一艺术门类的发展。
因为外国人最熟悉中国的唐朝,魏明就直接从第七章“盛唐之音”讲起,从从刘希夷、张若虚到初唐四杰,再到李白杜甫。
有些时候魏明直接就是原文朗诵,因为还没有现成的翻译,或者有但他不知道。
盛唐除了诗歌,还有书法,魏红早就把他的全套装备准备好了,魏明当场展示了一篇狂草书法,混乱张狂中蕴含美感,当然,跟书中插图上显示的草书经典还是有极大差距的。
随着魏明对中国美学的科普,顶级出版社兰登书屋在一众感兴趣的英文出版社中拔得头筹。
口干舌燥的梅琳达拿起魏明的茶杯咕咚咕咚喝了几口,继续!
白天付出了这么多口水,晚上梅琳达肯定要加倍补回来的。
不过魏明忙到十点钟才回酒店,他在忙着选品呢。
因为这半天带货效果很好,销量额成绩喜人,而且书展反馈也好,在各方强烈要求下,魏明决定明天上午下午再搞两场,给家人们谋谋福利。
等十点回到家,魏明又开始搞梅琳达,一个亿啊一个亿!
~
他们正轰轰烈烈地搞着,国内,华侨公寓的龚樰醒了,春梦了无痕,有的人几个亿几个亿地吃到饱,而她只能在梦里品咂一番那种滋味。
看了看时间,虽然还早,但龚樰想表现好一些,给家人们准备早饭。
结果许淑芬预判了她,比她起得更早,这会儿正在厨房忙活呢,龚樰只能无奈打下手。
过了一会儿大舅妈从外面回来了,她预判了许淑芬,起的更早,并去外面买了些菜,家里的冰箱都快空了。
等外婆也醒了,早饭也准备的差不多了,这时大门从外面打开,传来魏解放的声音:“淑芬儿,楼下那是谁的摩托车啊停咱们旁边?还那么气派。”
许淑芬和龚樰同时探出头去,当看到龚樰,老魏怔住了,然后赶紧跑去洗手间洗了把脸,拢了拢头发,他刚从熊窝窝里出来,有点埋汰。
“龚樰同志,你咋来啦?真是蓬荜生辉啊!”
老魏有些手足无措,别看他对上刘小庆谈笑自如,但龚樰不一样啊,这是可能当儿媳妇儿的明星啊!
她来这里是儿子的意思吗?是要确定关系了吗?
龚樰:“叔叔您叫我小雪就行。”
“那是咱儿子在友谊商店新买的,他留了信儿,说旧的给你骑。”
许淑芬解释了一下,又把昨天请龚樰过来的缘由说了一遍,然后问老魏:“你怎么一大早回来啦,人家不管你饭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