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1章 阴阳  神话从宝莲灯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若再算上真龙血脉继承的那道水属法则,还有以《灵宝诀》炼化得来的空间和生机两道法则,丁林如今已身具十一道法则,而太乙境界最低只需要十道法则便可以尝试衝击。

內景天地中,海面早已经平復了下来。

那一丛青荷再阻拦坠下的巨石后也安稳了下来。

微风轻漾。

是丁林方才尝试飞沙走石后未散尽的余波。

山腰处,青荷轻轻摇摆。

丁林的心中忽然涌出了一丝渴望,脑袋中忽然浮出这样一个念头,法则既然已经够数,且恰好便有空间这样一道上位法则,所有的条件都已经齐备,为什么不突破。

金丹旁,念头迟滯了一瞬。

为什么?

丁林隱约记得,似乎之前就有过结论,但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想不起来,那便突破吧。

不管是什么样的坏处,提升修为境界总不能说是不对吧。

丁林几乎就要忍不住开始突破。

但就在这时,另一侧的山峦上雷击木轻轻一颤,一根翠绿的枝条上,细小的金色雷霆劈啪作响。

迟钝的思绪更加混乱。

下一刻,丁林一下子惊醒,他念头虚化在金丹旁,目光几乎凝成了实质看向,另一边山腰处生长在水畔的青荷。

青荷轻轻摇曳,似乎极是无辜。

丁林却一下惊醒,他猛地睁开眼睛,意识从內景天地中脱逃,重归肉躯,后背汗津津的一片。

修为到了丁林如今这的境地,几乎已经可以说太乙之下,升无可升了,竟然也会汗流浹背。

丁林稳了稳心神,仍旧是无比后怕,方才最后时刻,若不是雷击木提醒了一下,恐怕他就真的著了道,儘管那日王母没有具体分说,但这境况,便是王母不说丁林自己也能想的到,只要他以空间为核心晋入太乙,那么以后,除非他愿意將自身的境界永远控制在太乙,再不奢求果位,否则……

真是好险。

旋即丁林的眸中又有戾气闪出,危机过后,后怕过后,他只觉的自身的思维一下子变得无比的清醒,这青荷竟然在此时动手,便说明只凭著单一的空间法则,在之后他成就果位之时,爭夺身体的主导权,没有把握,而越是如此,便越是不能如愿。

丁林又闭上了眼睛,他不愿再等待,这危机后的灵静,固然让他心神俱疲,却也无疑是晋升的最佳时机。

他又思忖起顛倒阴阳。

原本,丁林是想以之分別练成阴和阳两道法则的,但就在思索日月轮转,天气阴阳之后,他又忽然有了新的打算,他能否將阴阳看成一个整体。道德经中有言“万物抱阳而负阴”,太极图中也有阴阳眼,而无论是之前的日月轮转,天气变化,其实都在这个框架之內。

阴阳可以是一种现象,更能算作是一种哲理。

在此世,或许得说是天地至理。

丁林化用前世的思维思索,以他如今的境界,一个念头便可以推演出无数,有了大概的框架和轮廓,模糊的概念很快便清晰了起来。

他仍旧將阴阳看做一体,得出了阴阳哲理的特点,共有三个:统一、对立和互化。

在思维上它是算筹和占卜不可分割的玄节点。

它是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的描述,是逻辑思维基础的核心要素。

丁林按照易学思维理解,概括而言。

阴阳所描述的是宇宙间的最基本要素及其作用,是伏羲易的基础概念之一。

阴阳相衝化万物,世间万物,皆有阴阳之道,即可从万物万事之间领悟到一丝阴阳之理。每个人对领悟后,都有不同的见解,因为万物存於阴阳之道。

丁林又想起了前世所读的许多书籍,那时一知半解,现在却都能在其中窥见阴阳的影子。

阴阳一词,实在是代表了很多的意思和道理。

丁林再做归纳,將他简单笼统分为:阴阳对立,阴阳相衝,阴阳转换。

思维到此为止,极境升华。

丁林不知道这般笼统,能否生出法则,但他已经將自身的推演理解运用了到了极限,这些便是他理解中的阴阳。

下一刻……

“轰隆隆!”

內景洞天中竟然有雷声响起。

这是丁林第一次凭藉自己,也不能说是全凭自己,他只是站在了前世无数伟人的肩膀上勉强做出归纳总结。

但看样子,天地是认可了。

一道锁链从虚无中探出,悬在金丹之侧,只比空间法则略低了一点点,空间法则有三节锁链,这道新成型的阴阳法则,也只有三节半。

这意味著,阴阳在法则中的地位,只在四大至强法则之下,已经足够直指大道,是可以作为核心用作修成大罗的大道至理。

而这一次,丁林最大的收穫却还不是领悟了这一道阴阳法则,而是隱约间,他明白了法则间的某一种规律,所谓三千法则,其实不过是事务的一面面不同角度。

越是完善法则的等级便越高。

诸如生机,大小之类,便是这个时代凡人中的智者都可以理解的,便是下位法则。

而往上一些水的柔弱,风暴的剧烈,水化冰,云落雨,这些涉及自然变化的,这个时代凡人不可踹度的,便是中位法则。

而中位法则还有一个特点,那便是它的片面性,只能描述事务的一面。

当中位法则丰富了自己的片面后,便成了上位法则。

如阴阳,或者是空间、时间、因果,它们无疑都是极其完整的。

或者多个片面可以组成一个完成的闭环,也可以算作上位。

诸如五行流转,四象更替。

但这些在上位法则中就只能是敬陪末座了。

这些感悟,一一浮现在心里,是隱形的財富。

修行,便是逐渐追寻真理的过程。

所谓的三千法则,其实殊途同归,它更像是一个从上而下的体系,彼此並不是绝对的独立,而是相互依凭。

丁林终於明白为什么道祖仅用天罡三十六变就詮尽了三千法则。

但此时,更为重要的是,先突破太乙。

不仅是外面的额威胁,便是体內也是处处危机。

丁林收敛住思绪,明悟了这许多,他觉得自己又充实了,而有了这些作为底蕴,对於突破太乙无疑也能加上些成算。

空间、生机,还有那一道代表水柔软一面的法则,这三道法则被摒弃一旁。

只用作突破时维持金仙的境界。

丁林的念头悬在大日金丹之旁。

將要突破之时,情绪反而是前所未有的平静。

一念起,九道法则凝聚。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