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53章 丞相们的试探  大明第一国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这不只是特事特办,同样也是在如今的封建年代,实权的皇帝在很多事情上就是可以一言而决胡惟庸自然不满,他当了三年的丞相了,再加上早年李善长为他打下的基础,他认为自己已经大权独揽了。

可是现在什么事情都是让皇帝来办,他这个丞相做什么?

尤其是现在他也察觉到了一些不对,皇帝有些事情是直接绕过中书省了,直接採取『关白”。

要知道在此之前,凡是各地送给皇帝的奏章都要关白中书省,就是给皇帝一份,同时也要给中书省丞相送一份。

可是现在呢,朱元璋这个皇帝在很多事情不打算让中书省来办,甚至有些事情让六部奏事不得关白中书省,这样就大大削弱了中书省的权力。

皇权和相权的衝突谈不上激烈化,但是確实开始明朗起来了。

而这一切对於胡惟庸来说肯定无法接受,包括李善长都认为这样的做法不好,会让皇帝的权力太大、没有限制,这不是他们所希望看到的朝堂格局。

斗倒了浙东文官、江南士族也被压制了,淮西这边分裂成数个小团体,李善长和胡惟庸为此还颇为自得。

因为在这一系列的斗爭之后,相权越来越强势,依附他们的文武官员越来越多,丞相的权力看起来就是真正的百官之首了。再努努力,那些超品的公侯也就要被他们压制了。

可是马寻这么做,皇帝现在一味的偏,这显然不好。

胡惟庸想要开口,李善长轻轻咳嗽一声、微微摇头。

李善长笑著开口问道,“徐国公,此前有不法之徒诬言贵公子,可是因为水师挡了他们的財路?”

马寻立刻点头,“我觉得是,苏州府、松江府那边本来就有不少海商。朝廷確实不许民间私自出海贸易,只是总有人因为利大而枉法。”

李善长又问道,“我此前听闻两宋也好、蒙元也罢,据说都能因海贸得海量金银。我只是不太明白,海外蛮荒,我中原货物卖出去怎么就得到这么多金钱?”

马寻立刻说道,“向东有东瀛,丝帛、铁器等生活用品可以畅销。此前不是有琉球使者入朝吗?那边既可以去东瀛,也可以去南洋。”

马寻继续侃侃而谈,“再往西就別说了,汉唐之时就有胡商,当时的朝廷还要在西域驻兵保持贸易畅通。什么波斯之类的也多,只是不知道现在叫什么名。”

胡惟庸和李善长对视一眼,一提起海贸,你这个徐国公侃侃而谈,看起来是真的有经验啊。

这么看来,苏州府的那些人说的没错,苍蝇不叮无缝蛋,你徐国公肯定是走私,要不然怎么对出海的事情这么熟悉?

廖永忠在牛痘成功之时忽然率军出海,此前你还朝著朝廷索要大量布匹、茶叶、火器等等,不是拿出去商贸是做什么?

十倍之利,你对行情都十分的了解了,还有什么可说的?

胡惟庸又忽然问道,“倭寇肆虐,听闻是东瀛乱了?”

“好像是这么回事。”马寻看似没心机的说道,“我先前听闻那边两个国主,一南一北,好似还有棕毛的野人。我先前抓了几个倭寇,好似是东瀛南朝的大名还是什么的,他们也有口供啊。”

胡惟庸了一眼毛骤,那些口供是怎么来的,大家现在也都心里有数了。

別人是诱供、屈打成招,你徐国公做事是“照本宣科”,是让那些倭寇拿著你提供的口供近乎是照读。

这样的口供,能有说服力吗?

大家彼此试探了一下,只不过在胡惟庸和李善长的眼里,马寻多少是有些跋扈了。

这人心思不够縝密,得了帝后的宠信就忘乎所以,他的有恃无恐肯定会为以后埋下灾祸。

徐达看了看外头,忽然说道,“徐国公,咱们去大都督府转转,中山侯就要回师了,得安排一下。”

邓愈也连忙说道,“汤大哥这一回总算是立了大功,回头也不知道他该如何炫耀、夸功。”

唐胜宗想要跟著,但是大家不带他玩,名义上的侯爵第一人就不要硬往国公堆里扎,更何况你现在还是戴罪立功的阶段呢。

刚走出中书省,徐达不高兴的说道,“在咱们面前没心机也就罢了,在他们面前怎么能事事都说?”

邓愈也有些担心的说道,“李相刻薄,胡相跋扈,你的无心之言他们肯定会记著。”

马寻满不在乎,“我故意的,我岂是那么笨的人!有些事情稍微留意一下就知道,不会成为话柄。”

看著马寻满不在乎的样子,李文忠都担心了。

舅舅哎,你所谓的留意一下就知道,可是很多人就算是再怎么用心都未必有你知道的清楚。

到时候就怕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就怕黄泥巴掉进裤襠里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