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留著你有大用
汤和、周德兴,那可是朱元璋真正的髮小,感情自然不一样。
也就是周德兴不算是朱元璋的『领路人”,要不然单纯以军功方面来说,给他创造机会弄成国公,远比给汤和熬成军功容易。
周驥的好日子可能到头了,因为他很有可能直接被纳入皇后、太子妃管教的行列。
要说这待遇肯定是没几个人能比,看看现在的一些情形。
早一批的是朱文正、李文忠、沐英等人,隨后是李景隆,徐允恭、常茂等人勉强算得上。
而现在就別说了,就一个整天忙著到处撒娇、游手好閒的小胖墩了,走哪都受欢迎。
周驥的事情暂时放一边,还有不少事情要忙呢。
朱標继续看著奏章,还是有些纳闷,“爹,我怎么觉著要么是德庆侯情报有误,要么就是胡惟庸的奏报有偏差啊?”
驴唇不对马嘴,这就是朱元璋和朱標的共同困惑了。
朱元璋则说道,“要我说,一个是什么南朝,一个是什么北朝。我大明现在往来的,多半是南朝了。”
朱標又继续说道,“那也不对啊,德庆侯奏报的这些,咱们的银矿按说也是南朝的地盘。”
这就是有意思的地方了,因为依然是有著诸多出入。
朱元璋看著朱標问道,“別和我打哑谜,直接说你的看法。”
“德庆侯按说不敢隱瞒,他现在到底是戴罪立功,我估计他也怕舅舅。”朱標笑著开口,“找了这么个大矿,他德庆侯这一下算是能復爵了。”
朱元璋也欣慰不已,“你舅舅当初非要保下廖永忠,我本以为只是抓倭寇、制牛痘,现如今看看显然不是如此。你舅舅当初非选松江府的孤岛,怕是早就动了用水师去东瀛找矿的心思。”
朱標自然不反对这说法,现在找到了银矿,马寻当初的一些所作所为自然也就非常清楚了。
朱元璋继续调侃,“他本来就是走一步看三步的人,廖永忠找了矿是该谢你舅舅。这么大个矿就你舅舅能知晓,他还真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朱標调侃著说道,“德庆侯一家子最喜欢、最亲近读书人,以后有他好受的。”
所以说人都是矛盾的,廖永安、廖永忠是水匪出身,但是喜欢读书。
廖家是正经武將,但是和读书人比较亲近,以至於廖永忠的孙子拜方孝孺为师,甚至替他收尸而导致要么被杀要么被流放。
可是就这么一个看似应该知道礼法的,居然当初越不已,家里又是龙又是凤的。
朱標忽然问道,“爹,您说舅舅当初安排刘璟去福州,是不是还有其他心思?”
“要说大明对海外最为感兴趣的,也就属你舅舅了。”朱元璋发愁了,“以前以为他是想找仙山,现在难说了。他找了个大银山出来,你说他要是吵著再出海,谁能拦著?”
朱標也开始担心不已,“那就再让德庆侯出海,反正舅舅不能出去。”
朱元璋也是这想法,找到了银山之后,大明朝堂上下就要对出海这件事情有极大的改观,政策的变动是必然的。
比如说朱元璋,他得再改一下《祖训录》。
初稿的时候定的什么亲戚人家、不征之国等等一大堆,其中不征之国就包括东瀛。
不能打自己的脸啊,那么大一座银山在那里。就算不去灭了东瀛,也要占了银山。
还有先前的海禁政策,要是不调整的话,对於接下来去挖银矿也不太好。
大航海时代不可能立马到来,可是对於出海的事情,朱元璋也不会特別抗拒,因为他即將品尝到开海带来的巨大好处。
李景隆忽然跑了过来,“启奏陛下,皇后殿下令臣传话,请陛下今天早些回去。”
朱元璋笑眯眯的开口,“景隆过来,让舅爷爷好好看看。”
看著走到跟前的李景隆,朱元璋眼里的喜爱是藏不住的,“比你爹小时候精神,你爹那会儿又瘦又黑,没你好看。”
李景隆赶紧说道,“我爹那会儿经歷战乱,不像我自小就是在福窝里。”
“那你教一下驴儿啊,你这仪表没得说,咱家里就属你最好了。”朱標笑著开口,“你看看驴儿,走路一摇三晃的像什么。”
李景隆为难的说道,“太子表叔,我真的不好教,那边也是我表叔。”
朱元璋开玩笑说道,“你隔了一层,不是亲表叔。”
李景隆小声说道,“我一会儿可得去皇后殿下那边,这话她听著了,舅爷爷今晚怕是不能回去了。”
被外甥孙小小调侃的朱元璋也不生气,亲昵的拍了下李景隆的头,“我堂堂皇帝岂能惧內!你说说,她叫我回去做什么?”
“舅爷爷大约三天前回了祖地,祭拜了先人。”李景隆说道,“我隱约听殿下说,好似舅爷爷心中有些忧虑,私下说他自个儿天煞孤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