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大航海时代还没到来
南宋时期,一个阿拉伯商人蒲寿庚从占城跑到了广州,然后又去了泉州。
因为平海盗有功,先受封泉州提举市舶。他从一个异族商人变成了南宋官员,但是依然坚持做海贸,这是亦商亦官。
南宋末年,南逃的南宋宗室大部分都在泉州,蒲寿庚降元尽屠城內之宋宗室。
然后他成为了元臣,被封为昭勇大將军,任福建广东市舶事,蒲家从事运贩大宗香料尤其是蒲寿庚,罢著提举泉州市舶司不挪窝,因为他知道海贸的利润有多大。
不过这个曾经显赫无比的家族现在处境很惨,因为朱元璋认为蒲寿庚不忠,將蒲家男子全贬为奴,以至於有些蒲姓人纷纷改姓。
马寻仔细的看著一些地方志、在看著一些卷宗,在琢磨著一些事情。
“香料,还真的是一个赚大钱的生意。”马寻喃喃自语,“看样子,这是和阿拉伯地区的贸易往来频繁啊。”
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如今可没有苏伊士运河,想要去欧洲还得绕过好望角。
出海更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尤其是远洋航行,印度洋比太平洋的风浪更大。
即使歷史上的郑和下西游,船队看似是『沿著』海岸线航行,但是也不缺少需要穿越大洋的案例。
出海,这根本没什么可担心的,
“南海一號”就是南宋初期的船只虽然沉了、但是这艘船就是远洋贸易商船,按照一系列的推算差不多就是排水量八百吨,载重超过四百吨。
这些船要去的地方,可不只是要去东南亚,而是要去阿拉伯地区。
马寻放下卷宗,对赵大勇说道,“去仔细查一查还有没有蒲家的人,凡是通商的,全都带回来再仔细审一审。”
帮马寻审案,赵大勇是有经验的,“国舅爷,咱们这一回是审银山,还是审地名?”
我的名声就是被你们这些阿奉承之辈给毁的,我清清白白办案、证据確凿,但是偏偏给你们说的像是逼供。
甚至是逼供可能都比我强!
马寻没好气的说道,“审一审蒲家海贸的事情,货源地、售卖地,各地番国的位置。
记好了,务必给我审出来海图,这些事情不得作假。”
赵大勇立刻心领神会,有些事情可以作假,只要国舅爷一声令下,马上拿出一份完美的口供。
但是有些东西绝对不能作假,比如说海图之类的,这要是出了差错就有可能船毁人亡,这个责任太大了。
赵大勇小心的问道,“国舅爷,要是审出来攀咬的人呢?”
“蒲家的不是都为奴为婢了?”马寻有些不太理解,“他们攀咬出其他的海商是吧?
查查有没有私自出海,查出来了带回来接著问。”
国舅爷要严厉打击出海走私了,起码錶面上看起来是这么回事。
马寻叮嘱著说道,“这事情別闹的太过,我只要出海的航路、只要商贾的一些资料,
明白吗?”
赵大勇鼓起勇气小心说道,“国舅爷,您这么做只会让有些人攻计小公爷。”
这也是『心腹”该说的话啊,实在是马寻做的事情好像有些跑偏。
打击海盗、走私,这肯定是没问题,这是大都督府右都督该做的事情。
可是你顺便询问航路、询问货物的集散地、包括利润等等一系列问题,那就不免让人觉得这是要以权谋私了。
知道的觉得马寻可能是要大力推动海贸,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打算將沈家、蒲家这两大昔日海商彻底消灭,直接占了他们的资源呢。
在松江府的时候对沈家不友好,还没到泉州就要收拾蒲家了,这上哪说理去?
要知道不管是沈家还是蒲家,早就不復当年的风光了,即使是这样还被马寻惦记著榨千最后的一点价值。
马寻笑著问道,“你说的倒也有理,所以给我低调点,事以密成知道吗?”
赵大勇无奈,只能听命,“国舅爷,只是福州、泉州出海的人实在太多,有些事情不太好办。”
完全禁绝走私是不可能的,因为利益大,所以总有人键而走险。
“严厉打击,有些事情只能朝廷去做。”马寻想了想说道,“你一会儿给京城发个公文,请锦衣卫派人详查走私、海贸、通匪之事。”
永乐时期活跃在东南亚的海上霸主之一的陈祖义,这就是洪武年间全家逃到南洋的典型。
这类海盗身份多变,一会儿是商人、一会儿是海盗,甚至还是东南亚某个国家的大將、重臣。
偶尔还会著脸自称为贡使,是向明朝纳责的。
张三丰和道衍回来了,有些意犹未尽的意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