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喜笑顏开,虽然他也陆续开始接触一些军事方面的事情。
但是总的来说还没有练兵、阅兵的资格,在京城的时候也只是跟著长辈们出入军营而已。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直接让他去检阅、练兵了,虽然这也是需要跟著常茂、徐允恭和邓镇可是好列是亲自参与了。
看著李景隆喜笑顏开的样子,马寻也是在乐。
这孩子是他看著长大的,军事方面的基础知识是十分扎实的。
多练练兵,以后有机会再练练手,应该不至於成为一代战神吧。
实在不行,以后他打仗我跟著,帮忙监军!
这么一来的话,应该不会让李文忠的一世英名被这小子坑了。
只是这么一想马寻心里发忧,我要是去监军的话,也不知道会不会是负面作用。
李景隆等人开开心心的去练兵了,赵大勇则一脸兴奋的跑来,“国舅爷,锦衣卫的弟兄们来了马寻抬手说道,“去门口竖起来节杖,给我的彤弓悬起来。”
何大急了,“国舅爷,这事情怎么能是他来!我带人去安排!”
赵大勇虽然不高兴,但是他也知道分寸。何大可是陛下的亲卫出身,这几年一直都是国舅爷的部曲。
现在国舅爷准备直接开帐,意思就是摆出大將军出征、节制地方军政的姿態,所以有些事情也只能是心腹部曲来做。
在临时借居的府门口竖起来大戟,马寻这个『节度使”的节杖自然不是耗牛尾,而是武將的標配。
赵大勇果断的爭取任务,“那我去传令各级衙门,令文武官员前来参拜。”
马寻点头,“行,三天后令人过来。尤其是福州那边,五天后都指挥使必须前来。”
马寻在泉州不是秘密,很多人都知道这事。尤其是泉州的一些地方官可是谨慎著呢,只是他们此前没资格来拜见。
但是当马寻在府门口竖起大戟,这一下泉州的官员们没办法淡定了。
这就算是『开牙建府”了,徐国公在泉州滯留许久,好似是终於要开始他的正式任务了。
虽然不知道这是什么事情,但是必须要极力配合。
没办法,谁让他是徐国公呢。
刘伯温和何真也换上了官服,他们好列也是伯爵,哪怕都是致仕的老头没有实权,但是有些待遇还是有的。
马寻直接坐在主位,淡定的对著地方官开口,“本公奉皇命处置沿海防务,诸衙门当尽心佐力。”
说完马寻挥了挥手,赵大勇立刻捧著圣旨、公文宣旨。
隨即马寻继续说道,“地方政事我不参与,只是汝等也不该过问军事,明白吗?”
眾地方官哪里敢有什么意见,这也不是马寻跋扈,而是很多出征在外的武將都是这么做的。
马寻隨即又说道,“本公奉命为平倭大將军、领总兵官,福建都司可验印。”
这也是正常流程,在这些细节方面,马寻可是非常在意,他可不会擅自调动兵马,一切都是合规的。
打倭寇?
这是好事情啊,沿海的官员等对此是最有感触。
只是也有人觉得奇怪,去年的时候就有不少水师的將士们出海,来来往往很多次,倭寇早就望风而逃了。
可是现在又要打倭寇,难道倭寇去而復返?
不对啊,这沿海的城镇也没听说过有倭寇袭扰,难道是咱们的官职太低,没有听到这些消息?
纳闷归纳闷,只是这些事情也不好多问。
该知道的时候自然会知道,这个时候瞎打听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既然都开府了,那么很多的事情自然就可以更加的名正言顺,马寻现在是心里安稳了。
同样心里安稳,甚至满怀期待的还有其他人。
比如说急匆匆赶来的朱寿和俞通渊,这两人心里苦啊。
去年朱寿可是帮著抓了不少倭寇或者海盗,包括南洋的一些土人。但是这些功劳是功劳不假,
但是不足以封候。
看看吴禎、廖永忠等人,听说去打东瀛了。
而俞通渊更急,他去年只是帮忙负责孤岛的防卫,没太大的功劳,这什么时候才能封侯啊。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机会来了,哪怕现在还不知道具体的任务是什么。
不过既然马寻都成了平倭大將军、总兵官,肯定是有了战事。
难得啊,这位国舅爷总算是成为了独自领兵的大將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