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形势急转 晋庭汉裔
因此,刘羡只要再坚持一个月左右,就能够撤离长安,南下巴蜀。须知此时陈仓就在刘羡手里,陈仓乃是有名的坚城,刘羡只需要派少量军队固守陈仓,便能够保证陈仓道的安全。到那时,无论西军有多少的兵马优势,也只能望城兴嘆,他也就可以安然离开关陇了。
一个月,在漫长的人生之中,这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段,但放在生死一瞬的战爭之中,却已经足够漫长了。而刘羡现在所需要准备的,就是如何渡过这一个月。
刘羡做了两手准备,一自然是抓紧时间修復营垒,坚实的营垒便是目前刘羡最大的倚仗;二则是发动幕僚们,在扶风、始平等郡紧急招兵,儘可能弥补在此前战事中所损失的人力。
老实说,刘羡本不想进行这种临时性的募兵。毕竟好兵都是要时间来锻链出来的,如果不经训练就上战场,新兵恐慌起来,四散而逃,不仅无法杀敌,反而容易败坏士气,继而导致溃败。刘羡之前也是考虑於此,才不在冯翊大肆招兵。事实上,这次战死的新卒之中,冯翊军的比例要远远高於河东军,这就是因为缺乏足够的纪律训练。
但关西人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大多数人都有一手好射术。虽然短时间內,无法让他们有纪律地列阵廝杀,但招进来当射手箭士,也算是能补充一定的即战力了。
招募完成得很顺利,也不过是四五日时间,李盛、吕渠阳等人就在始平地区招募了三千余人。这主要是得益於刘羡的老师小阮公曾经担任过始平太守,在当地颇有恩德,再加上吕渠阳在当地氐人中颇有关係,刘羡又有相当的粮餉足以分发,很快便招揽了这些关中佃农。
在这个过程中,还有意外之喜。听说刘羡从在始平募兵,有一伙人马结队来投,他们与那些普通招募的农家子弟不同,皆高头大马,神采飞扬,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再一问,居然是从过军的。这伙人自称曾经在征西军司做过官,此时是特地来投奔刘羡的。
带头的两人。较为成熟的叫魏浚,身材削瘦,气质沉静,四十岁年纪,一看就是饱学之士;较年轻的名叫魏该,是魏浚的侄子,他二十余岁,个头较魏浚更高大,大概是自恃武力,作风也更跋扈。
他们两人此前参加过洛阳之役,当时孟和报信,返程时为魏浚所发现,张方要杀孟和,又是魏浚弃官保下了他。此时魏浚报明来意,李盛將其带到刘羡处与孟和核实,確认无误后,刘羡自是大喜。
魏浚等人是参加过洛阳战事的,他能够受张方重用,就说明有相当的本事;又能看穿孟和的偽装,说明其心思縝密;最重要的是,魏浚还怀有仁义之心,能和这样的人共事,不需要无故提防,这就足以让人宽心了。
刘羡当即任命魏浚做自己的护军,以表亲近之意,当夜更是邀请他一起共进晚膳。这一顿饮食中,魏浚的案席上是美酒肉脯,刘羡的桌席上却不过是葵菜豆羹,魏浚见状,煞是感动,向刘羡感慨道:“倘若天下官员,人人皆如明公,国家何至於此啊!”
刘羡笑道:“这不过是小节罢了,若是能平定乱世,就是天天鱼肉,又有何愧呢?”
魏浚则摇首道:“凡事重在慎己,若能小事不鬆懈,大事自然也能成功。明公,您能平日克己復礼,方才能弃河东而走巴蜀,走出这一步妙棋啊!”
“哦?”刘羡见魏浚点出自己的战略,不禁问道:“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在下在征西军司任职三年,颇有一些朋友。裴丰被俘后,將您军中虚实统统告知於河间王,您想要入蜀这件事,已经不再是秘密了。”
虽然事先已经有所预料,但从魏浚口中证实了这个消息,刘羡还是颇感烦躁。这倒不是担忧眼前的战事,而是担忧河间王针对性地在汉中布防,挡住了入蜀之路,那就坏事了。但一抬眼间,刘羡见魏浚眼中含笑,知道对方必有对策,烦恼又消散了不少,问道:“那公治前来,有何指教呢?”
魏浚说:“我是为明公带来一个消息。”
“请说。”
“梁州刺史张殷与汉中太守阎纘要到了,他们麾下有两万兵马,特意前来援助河间王,大概明日便能抵达长安。有此生力军为援,我估计在后日,征西军司就要与您再战了。”
“竟有此事?”刘羡闻言,既惊又喜。惊的是梁州军赶到,长安的兵力愈发雄厚。喜的则是,如此一来,岂不是等於汉中放空了么?西军人再多,有营垒的布置在,他们兵力无法展开,守营的压力不会增加太多。而少了二万人,进入汉中的道路却轻鬆了不少。从整体来看,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魏浚也是这个意见,他向刘羡一拱手,主动请命道:“明公,这些年征西军司掌握汉中,我在郡中颇有故交,若您同意,我可先行进入汉中,为您说降阳安关。只要阳安关归顺,汉中其余各地,皆可垂拱而下。”
按照刘羡的计划,他是打算入蜀以后,凭藉杨茂搜的势力与何攀的影响,趁机拿下汉中。不料今日一见魏浚,竟然有了更好的选择。刘羡大喜过望,连忙敬酒道:“天以公治赐我!若能得汉中,必以公治为太守!”
次日一早,魏浚便孤身离开咸阳原,转而直奔褒斜道,向汉中而去,他带来的族人与人马,都留在了刘羡大营,既可以作为人质,也可以作为託付。(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