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34章 试试右舵车  回到八零机械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没有了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这话一出,曹工和师傅没有反应,几个年轻工人倒是点头:

“对哦,我去年去广交会,看到街上有外国小车,漆面就是亮银的,看著贼洋气。”

曹青杭抬了抬眉毛,虽然不太认同,但还是將陈露阳的意见抄写在了本子上。

陈露阳继续道:“除了舵盘和油漆,还有两个地方,能让咱们这车在展会上更出彩。”

“第一就是尾灯。咱现在的灯罩都是一体红色的,可国外和港澳的交规要求,剎车灯是红的,转向灯必须是橙黄的,倒车灯还得是白的。要是拿著一体红灯去展览,人家一眼就看就会觉得少点啥。”

老工人愣了:“分那么细干啥?”

“一个灯罩不更结实?”

“再说了,咱这灯图纸就一套模子,你要改分色,还得多开模、多配料,折腾出来看著哨,晚上亮度还不一定有现在这一整块红的亮。”

曹青杭也皱起眉头:“是啊,灯具模具都定死了,真要改,来得及吗?”

陈露阳轻鬆道:“其实不难。咱国內摩托厂早就做过橙色和透明灯罩,工艺都有。”

“只要找轻工厂压一套双色罩,立马能用。”

“就算这次来不及量產,做一对样件也行。”

几个人对视一眼,都没吭声,但神色明显鬆动了。

陈露阳继续道:“第二就是后备箱。”

“外国客商很讲究售后和配件保障,尤其关注工具和备件。”

“我建议在展车后备箱里放一套工具箱,哪怕是简单的扳手、千斤顶、备胎,都整整齐齐摆上。”

老工人眨眨眼:“这不就是咱平时修车用的那点玩意儿?还好意思拿出去显摆?”

陈露阳摇头:“区別就在这儿。”

“咱们觉得理所当然,他们却当卖点。”

“你想啊,人家要是只看到一辆光禿禿的车,他们就会担心以后车坏了咋办。”

“可如果看到隨车工具一应俱全,就会觉得买这车省心。”

“哪怕出门半路坏了,司机一打开后备箱,就能立刻动手修,方便而且可靠。”

曹青杭听得直摇头。

“小陈啊,你这思路是真新鲜。”

“咱们造车这些年,谁还真没琢磨过后备箱里放一套工具能算个『卖点』。”

旁边一个年轻工人忍不住笑出声:“小陈主任,要真按你说的,咱是不是还得给扳手镀个铬,亮闪闪的,看著才体面?”

陈露阳乐道:“其实你这话没错。”

“展会是给外国人看的,不光要有东西,还要讲排场。”

“镀铬也好,收纳也好,关键是让人家一打开就觉得眼前一亮,跟別的小汽车一瞅就不一样。”

老工人摇头道:“嗐,在咱眼里,镀不镀铬能啥用?扳手能使就行了唄。”

陈露阳合上小本子,正色道:“你看,这就是观念的不同了!”

“咱们国內老百姓看中的是『能跑、能拉、能用』,而外国人更看重的是『细节、服务、便利』。”

“他们买车不是光看发动机有多大,还要看配套是不是省心。”

他顿了顿,又补了一句:“咱们现在既然要把车推到国外去,就得学会站在他们的眼光里想问题。”

“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工具箱、一块分色灯罩,都能体现出咱们厂子的水平和態度。”

曹青杭盯著他看了一会儿,忽然笑了:“你小子,难怪王厂长老念叨著让你多出主意。”

“咱这些人天天在车间里琢磨零件,真没往外头多想过。”

陈露阳道:“其实现在全国各地的小汽车厂子,一个个都在搞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说白了,大家的技术都大差不差。”

“咱机械厂在短短两年里將小汽车推到第四代,技术上已经比別人走得快很多,在硬体性能上已经拉开了身位。”

“再往前走,要想让外国人心里认可,就得在『细节』上下功夫。”

“別小瞧一块灯罩、一只工具箱,说不定就是那一眼,让他们觉得咱们这车和別家的不一样。”

曹青杭低头在本子上画了两道线,把陈露阳说的几个点列了出来,边看边琢磨。

“右舵车……”他抬头望向车间,犹豫著开口,

“这个改动太大,涉及到转向柱、仪表台、剎车油门全套结构。”

“要真从零做,一两个月都未必能整出来。可要是只做一台展车,理论上不是不行,但工艺科得先研究,风险挺大。”

老工人咂嘴:“时间紧,悬。”

曹青杭点点头,拿铅笔在右舵那一栏旁边画了个问號。

“再说车漆。”

他皱著眉毛想了想,“亮银的金属漆,咱实验室调配过小样,但还没大批量喷过。”

“真要用在展车上,可以单独挑一台喷一遍,效果应该能出。这个倒是可行。”

年轻工人插嘴:“要是弄成银色的,还真能跟国內那些黑蓝车不一样。”

“尾灯分色呢?”曹青杭又问。

老工人摇摇头:“要开模子恐怕来不及。”

陈露阳赶紧解释:“不一定非要新开模,只要找轻工厂临时压一对双色罩,装在样车上就行。量產以后再慢慢改,现在只是给人看个样子。”

曹青杭沉吟半晌,点头写下:“可以试。”

“后备箱工具箱这个……”曹青杭看向工人。

老工人乐了:“这个最容易。”

“车间隨便收拾一套放进去,咱车间隨便就能整出来。要镀铬也行,找镀工车间喷一遍就是。”

曹青杭啪地一声合上本子,总结道:“行,那咱就这么定。”

“右舵方案让工艺科先研究,爭取能不能试出来一台。”

“漆面和尾灯,马上跟设计科、轻工厂联繫,先把样子整出来。”

“工具箱最容易,三天之內装到样车上。”

工人们纷纷点头:“明白!”

陈露阳心里鬆了口气。

自己的几条建议已经被接受,接下来就是落实的问题。

曹青杭收起本子,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小陈啊,你这回算是又立了一功。”

陈露阳连忙摆手:“都是大家的事,我就是提了几句。”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