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退突厥了,心中终于是放下一个大包袱。
接下来安抚突厥,边疆暂时无事,朝廷可全力对付南方叛乱。
可二郎出兵前,给他的承诺,又该如何?
当时形势紧急,突厥随时都有可能杀到关中来,李渊也是无人可用,也只能让二郎挂帅。
二郎称病,他也只好许立太子。
可现在击退突厥,真要改立二郎为太子?
李渊不由觉得头痛,说实话,二郎各方面都不错,可大郎也挺好。
大郎是嫡长子,无明显大过错,又岂有废长立幼呢。
等二郎回来了,先让他去南方平定叛乱再说吧。
到时,或许便按裴寂所说,让二郎留在扬州为大总管,甚至干脆让他去做越州总管甚至是广州总管。
“陛下,杨美人生了,生了位皇子。”
内侍迎上来报喜。
李渊听了抚须大笑。
前几日张美人刚为他生了位皇子,现在杨美人又产下一个皇子。
这是他第十三和第十四个儿子。
真是喜上添喜。
赶到杨美人处,看到刚出生的老十四,白白胖胖的,眉目间有几分他老李年轻时的英俊样子,
倒不似元吉那丑样,李渊倒松口气。
称帝五年了,
他也五十多岁年纪了,可当皇帝后,年年都还有皇子皇女出生。称帝前,他只有五个儿子,称帝后才五年,却已经添了九个儿子。
这说明他身体还好着呢。
现在没必要急着改立太子什么的,二郎很优秀,大郎也还行,他身体也还好着,不急嘛。
再看看。
以他的身体,怎么也能再活个十几二十年。
抱着刚出生的十四子,李渊觉得自己都又年轻了许多。
东宫,
太子李建成听说父亲又生了个儿子,没什么太大反应。
父亲起兵前,只有五个儿子,四个嫡子一个庶子,三弟玄霸还早逝,女儿也不多。
那时,父亲常年在外为官,跟母亲窦穆皇后能生下四子一女都很见感情好了。
可自入主长安后,父亲的后宫里也就不断添人,孩子也是一个接一个的生。
短短五年,生了九个儿子,十一个女儿。
而且看样子,还会继续生不少。
不过李建成对这些年幼的弟弟妹妹们,倒无所谓,年纪太小,又影响不到他。
能威胁到他的,唯有二郎李世民。
突厥颉利可汗撤兵,
长安上下都为之欢欣鼓舞,却唯有李建成听到这消息后沉默了许久。
他为河东元帅时,用了半个月,就从马邑败撤到蒲州,一路败撤千里,突厥军长驱直入,一直打到晋州。
而世民接替他为河东元帅,仅用半个月时间,就两次大败突厥,歼灭其南下的两万人马。紧接着又与李逸配合,以一场令人惊叹的长途奔袭,将颉利可汗打的丢盔弃甲而逃。
前后用了不到两个月,就把突厥军全都赶到了雁门关外。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他和李世民前后这一对比,完全把他比下去了,甚至显得他怯弱又无能。
而他在西北坐镇,也没有打出战绩,反而是让突厥人从弹筝峡突入陇州,继而绕到他背后泾州,攻下了临泾县城。
等他被召回朝,
李道宗、杨师道、宇文歆、权士通几人,居然就在三观山、崇岗镇连打两个大胜仗,斩首加起来两千余,俘虏战马、牲畜等许多。
可这些却跟他无关,
甚至桑显和都打了个胜仗,斩首数百,李艺他们也收复了临泾。
都是在他被召回后。
感觉处处与人作对似的。
“殿下,郑左庶子来了。”
郑善果神色匆匆,眉间满是忧色,
“秦王即将班师还朝,殿下有何想法?”
李建成苦着脸,只是叹气。
“我也没想到,颉利可汗也只是外强中干,先前我若是亲自坐镇雁门关,也许就不会有后面这些事了。”
郑善果道:“殿下,现在说这些有何用,还是说说眼前吧。秦王功业日隆,绝非池中之物,如今武有李逸、李道玄、秦叔宝、尉迟恭等猛将,文有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一众名士,
殿下与秦王的矛盾无解矣。
为了避免重蹈前朝废太子杨勇的覆辙,还请殿下先下手为强,设法除掉秦王!”
除掉秦王四字如一道霹雳落下,
让李建成怔怔失神。
一时间,满脑子都是郑善果那句先下手为强,除掉秦王,这句话不断的在回响着。
“若是让秦王南下平乱,战后就授为扬州大总管,留在江南如何?”
“殿下,万万不可!”
(本章完)